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张涛  朱亚杰  程朋  赵振国  文峰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21-1524
目的 研究肝癌细胞HepG2与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后二者生物学行为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离SD大鼠BMSCs,经过鉴定后进行体外培养.利用Transwell小室将BMSCs与HepG2建立共培养模型,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TUNEL法检测BMSCs和HepG2的生物学行为变化.结果 HepG2能够促进BMSCs增殖,并对BMSCs具有明显的趋化作用.BMSCs、HepG2单独培养组和经过共培养后的BMSCs和HepG2组所测得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8±0.3)%、(6.0±0.2)%、(6.3±0.2)%和(6.6±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P>0.05).结论 肝癌细胞HepG2对BMSCs具有明显的促增殖和趋化作用,利用携带细胞毒性药物或者抑癌基因的BMSCs向肝癌部位的趋化作用,有助于提高肝癌治疗的特异性和减少全身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与IL-2进行比较,观察IL-15激活T细胞反应,增强DC细胞疫苗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方法 将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s)皮下注射小鼠作为初次免疫,14d后取小鼠脾脏,制备淋巴细胞,与细胞因子(IL-2、IL-15)和BMDCs共同培养作为再次免疫,产生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因子(IL-2或IL-15)联合BMDCs刺激小鼠淋巴细胞CD62L、CD69、CD44的表达情况;采用Cr51释放实验检测CTL对Levis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分泌干扰素γ(IFN-γ)细胞亚群比例.结果 IL-15联合BMDCs疫苗上调CD8+T细胞表达CD69+、CD44+,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能产生更多的IFN-γ分泌细胞.结论 IL-15可能较IL-2更能增强DC疫苗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为IL-15和DC疫苗的联合免疫治疗提供重要的试验依据和临床前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报道我院2例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组织学表现为瘤细胞呈椭圆形,瘤组织弥漫分布,瘤组织间常夹杂小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检查示CD21(+)、CD35(+)、clusteri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ki-67表达程度不一。手术加化疗后随访18个月,局部无复发,无全身其他系统转移。结论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形态学变化较大,诊断需要依靠详细的病理形态观察及多种免疫组化标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 SREs)的发生,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118例NSCLC骨转移患者SREs的发生率,并分析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18例患者中,44例(37.3%)在初诊为骨转移时即发生SREs,118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3(11.11~14.8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骨转移灶数目、PS评分、诊断骨转移时是否发生SREs、是否给予靶向治疗与预后有关;而多因素分析则显示病理类型、骨转移灶数目、PS评分、是否给予靶向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在发生SREs的NSCLC骨转移患者中,对腺癌、单发骨转移灶、PS评分为0~1分的患者给予更积极的治疗,有可能使这部分患者生存受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热凝固治疗(PMCT)肝功能分级(巴塞罗那分期)差的小肝癌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7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或C级的小肝癌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MCT,根据肿瘤大小、患者的耐受情况选择不同微波功率和作用时间.术后1个月超声造影观察肿瘤内部微血管变化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1个月后,超声造影检查显示27例患者36个病灶1次消融率达到88.9%(32/36),其各时相均无血流灌注;4个病灶(11.1%)未完全凝固坏死,周边有局部残留,直接接受第2次PMCT,术后均完全消融;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术后随访3~ 16个月,4例患者在原治疗肿瘤周边或其他叶段内出现新的病灶,3例因肝功能进一步衰竭死亡,1例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其余未见复发.结论 超声引导下PMCT肝功能分级差的早期原发性小肝癌,其创伤小,对肝功能影响小,可重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微波热凝固治疗肝脏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肝血管瘤患者共27个病灶采用微波热凝固消融术,治疗后3个月、1年后,用超声造影复查评估疗效。结果所有病灶均不同程度失活,缓解率为100%,24个病灶完全失活,完全缓解率为88.9%。结论微波热凝固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具有微创、疗效高、安全、简单的优点,适合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32例大肝癌患者行TACE联合MWA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中CR 9.4%(3/32),PR 56.3%(18/32),SD 25.0%(8/32),PD 9.4%(3/32),中位生存时间为(19.0±2.7)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6.1%和36.9%。单因素及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Child分级、病灶数目、是否伴有门静脉血栓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TACE联合MWA治疗大肝癌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仁”是儒家伦理的核心概念。儒医将儒家伦理与行医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医学史上丰富的医德思想。在这一思想体系中,以“恻隐之心”为原点的仁爱是儒医医德思想的根本依据;基于血缘关系而不断扩充的仁爱是儒医医德思想的情感机制;以“推己及人”为方法的仁爱是儒医医德思想的实践路径。儒医秉持这些理念和方法,在行医实践中形成优良的医德传统。  相似文献   
19.
受儒家文化影响传统医德把医学定位为医道,赋予了医学更为深厚的人文内涵,也形成了传统医德强调德性和义务的特点。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及医学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医德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诸多困境。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现代医学职业精神,将权利与义务、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相结合是实现传统医德思想现代转化,推进目前医德医风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医学人文教育承载着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和对患者实施生命关怀意识的任务。从生命关怀的深层次上看,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教育内涵是一种包含着对生命与死亡的理解、价值的诉求、痛苦的关切等因素的精神教育与道德教育,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加突出超越性、内在性和实践性等德性的内涵。因此,医学院校应从生命意义体验、生命敬畏情感、生命关怀实践等层面,以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效果,这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