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用于口腔颌面外科麻醉前用药的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Ⅰ、Ⅱ、Ⅲ组,麻醉前30min分别肌肉注射咪达唑仑0.06mg/kg、地西泮0.12mg/kg、苯巴比妥钠3mg/kg,观察镇静和抗焦虑作用、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用药后5min始出现BIS明显下降、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增大,用药后30min时AVAT和SAI数值明显降低(P<0.05),Ⅱ组和Ⅲ组无明显改变;3组的循环和呼吸功能无明显变化,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作为麻醉前用药,镇静和抗焦虑作用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四种插管技术解决气道困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比较四种插管技术解决气道困难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口腔颌面外科气道困难病例等分为4组,分别选用不同的插管技术进行清醒插管。组1用传统盲探技术,组2用逆行引导技术,组3用盲探插管新技术,组4用纤维光导喉镜引导技术。观察其插管效果、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76.7%(23/30)、93.3%(28/30)、100%(30/30)和100%(30/30),组1插管成功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4组2次以上操作成功率分别为65.2%(15/23)、7.1%、6.7%和10%,组1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4组插管时间分别为(12.1±8.6)min、(4.2±1.3)min、(3.9±2.1)min和(3.7±2.2)min,组1较其它各组明显延长(P<0.05);插管过程中,4组循环和呼吸功能无明显变化;所有病例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掌握各有不同特点的四种插管技术,有助于提高处理气道困难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43.
颌面部术后应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颌面部术后应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PCIA)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将 6 0例施行颌面部手术的病人等分为四组 ,分别采用芬太尼负荷 -维持 - PCA、维持 - PCA和 PCA以及芬太尼混合氟哌啶负荷 -维持 - PCA,实施术后 PCIA。结果 各组在 PCIA后 1h、2 h、2 4h和 48h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值均较前有显著下降 (P<0 .0 5 )。采用负荷 -维持 - PCA的两组在 PCIA后 1h VAS值较其它组明显降低 (P<0 .0 5 )。加用氟哌啶组未发生恶心呕吐 ,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PCIA用于颌面部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负荷 -维持 - PCA是较佳的给药方法 ,应用氟哌啶有助于减少 PCIA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和比较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铁剂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贮血式自身输血中对贮血后贫血的影响。方法:23例颌骨整形病人,随机分二组。铁剂组:贮血前一周至术前口服硫酸亚铁300mg,每日三次,铁剂合并EPO组:铁剂服用方法二组相同,贮血后隔胸注EPO6000U,每周18000U至术前。观察二组贮血前,手术前RBC,Hb,HCT的改变,计算贮血后至手术前Hb增加值并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45.
围术期困难气道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更全面、有效的困难气道预测评估新体系.方法:选择450例口腔颌面及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在快速诱导下使用直接喉镜插管或清醒状态下使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插管.对清醒插管者,在插管完成后再给予进行麻醉诱导.以直接喉镜下所观察的Cormack-Lehane喉头分级结果作为设定"插管困难"标准的依据.对快速诱导插管者,可在诱导用药后、插管前观察;对清醒插管者,需在插管和诱导用药后观察.插管困难的标准为Cormack-Lehane喉头Ⅲ级、Ⅳ级或无法置入直接喉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插管困难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包括病史、年龄、体重指数、上下切牙间距离、下颌骨水平长度、下颌骨宽度、颏至甲状软骨间距离、深覆盖、颈长、颈围、颈部后仰度、Mallampati试验.采用X2检验进行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和漏诊率的比较.结果:①与困难插管可能相关的12项指标中,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8项阳性相关因素,按估计相对危险度(OR)由大到小依次为:体重指数[5.64(3.51-8.12)]、上下切牙间距离[4.57(2.79-11.55)]、颏至甲状软骨间距离[4.35(2.33-6.97)]、病史[4.09(1.26-7.62)]、Mallampati试验[3.79(1.95-9.20)]、下颌骨水平长度[3.52(2.48-6.90)]、颈部后仰度[3.05(1.16-8.51)]、颈围[2.79(1.35-4.96)](P<0.05).②根据阳性相关因素,设定相应评分,建立所需的困难气道预测评估体系.将已得出的8项相关因素作为预测指标,每项分别设为1~3分,总分23分,分数越大,发生插管困难的危险性越大.③新预测评估体系具有敏感性高(93.3%)、漏诊率低(6.7%)的特点,明显优于Mallampati试验、Wilson评分(P<0.05).结论:新的困难气道预测评估体系应用于术前气道评估更为全面、有效,可大大提高对困难气道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6.
孙宇  朱也森 《医学综述》2008,14(2):180-182
环氧化酶是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限速酶,有环氧化酶1、环氧化酶2、环氧化酶3共三种同工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环氧化酶尤其是环氧化酶2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的机制涉及破坏血栓素/前列环素平衡、增加氧化应激损伤、加重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促进细胞凋亡和增强神经炎性反应。对其拮抗剂的研究有望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找到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7.
改良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进行改良,通过比较再灌注24h时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制作时间、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指标评价改良线栓法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的有效性。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和模型两组,对照组采用分离结扎翼腭动脉,从颈外动脉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模型组采用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从颈总动脉分叉处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2h后将线栓拔出实现再灌注。于再灌注24h时观察脑组织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比较两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模型制作时间、模型成功率和死亡率以及鼠脑切片TTC染色测量脑梗死率。结果两组MCAO模型在再灌注24h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模型组的模型制作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由颈总动脉插入线栓的改良线栓法是稳定和可靠的MCAO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48.
气管插管困难综合预测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有效的气管插管困难综合预测系统。方法:选择26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插管困难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病史、性别、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上下切牙间距离、下颌骨长度、颏至甲状软骨间距离、颏至胸骨间距离、颈部后仰度、Mallampati试验、深覆盖。插管困难的标准为Cormack-Lehane喉头Ⅲ级、Ⅳ级或无法置入直接喉镜。结果:插管困难相关因素为:有否困难病史、体重、上下切牙间距离、颏至甲状软骨间距离、颈部后仰度和Mallampati试验等,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218、3.416、3.371、5.930、3.326、2.631(P<0.05);插管困难综合预测系统的建立:将已得出的6项相关因素作为预测指标,每项分别设为1、2、3分,总分18分,分数越大,发生插管困难的危险性越大;与Mallampati试验或Wilson评分比较,插管困难综合预测系统的敏感度高(94.9%)(P<0.05),漏诊率低(5.1%)(P<0.05)。结论:气管插管困难综合预测系统是预测插管困难的有效方法,可为术前识别困难病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盲探插管麻醉的效果。方法:将80例口腔颌面外科气道困难病例等分为4组,均采用盲探气管插管新技术插管。插管前,组Ⅰ、组Ⅱ、组Ⅲ给予芬太尼4μg/kg,并分别按1.0μg/ml、1.5μg/ml、2.0μg/ml的靶血药浓度实施异丙酚TCI;组Ⅳ仅给予芬太尼4μg/kg。所有患者均用局麻药完善气管内表面麻醉,观察比较4组插管的麻醉效果。结果:组Ⅱ和组Ⅲ的Ramsay镇静评分较用药前明显上升,插管中其分值也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插管中,组Ⅱ和组Ⅲ的MAP、HR稳定;组Ⅰ和组Ⅳ显著上升(P<0.05);插管中,4组RR均明显下降,其中,以组Ⅲ最为明显(P<0.05),但4组的SpO2、PETCO2均无显著变化;4组的血浆PRL和血浆AⅡ插管后较插管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上升,组Ⅳ升幅明显高于组Ⅲ(P<0.05)。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有助于完善盲探插管麻醉,在控制合适靶血药浓度的前提下,这种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介绍三例罕见的颌面部巨大肿瘤的麻醉处理,三例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降温复合麻醉。术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与手术前作对照,差别不显著.作者提出:颌面部巨大肿瘤患者,因手术难度高,创面大,出血多,时间长。故首先应充分备血.准确计算失血量,及时输血,合理应用药物,并强调各种监测技术的应用及麻醉人员的密切观察对重危大手术中的病人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