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7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22篇
内科学   19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574篇
预防医学   25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72篇
  4篇
中国医学   212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对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情绪障碍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4例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并对其进行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和问卷调查,包括基础资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情绪障碍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SAS得分为(52.97±4.33)分,SDS得分为(54.89±4.68)分,生活质量得分为(65.25±6.39)分。不同受教育程度、居住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的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与SAS、SDS得分均呈负相关性(r=-0.403、-0.36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FT3和FT4水平以及SAS和SDS得分是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容易发生情绪障碍,生活质量较低,而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FT3和FT4水平以及情绪障碍均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内皮功能的机制。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65例,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32例和ARB治疗组33例,同时选取非冠心病3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标准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ARB治疗组给予常规物药+氯沙坦治疗,随访8周,治疗前后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水平、超声测定流量介导血管扩张(FMD)情况。结果基线水平,冠心病内皮功能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低下、EPCs数量明显减少(P<0.05);FMD与EPCs数量呈正相关(r=0.57,P<0.01)。治疗8周后,标准治疗组和ARB治疗组冠心病患者FMD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循环血EPCs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ARB治疗组变化更明显(P<0.05);ARB治疗组EPCs的增加与内皮功能的改善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氯沙坦对EPCs具有一定的动员作用,ARB类药物氯沙坦可能通过增加外周血EPCs数量,进而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3.
邵亚新  杨燕 《北京中医药》2023,(12):1324-1326
儿童功能性腹痛(FAP)是儿科门诊常见疾病,西医尚未明确本病的病因、病机,对症治疗后疗效不佳,甚至腹痛反复发作。杨燕教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有独到见解,强调要结合疾病特点、脾胃特点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等因素综合考量,认为本病以脾阳不振型最为常见,运用温运脾阳法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4.
僵直少动型帕金森病(AR-PD)病人更易出现运动障碍且预后较差。多模态影像技术为评估PD病人大脑结构及功能改变提供了无创手段。经颅磁刺激(TMS)作为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改变刺激脑区的兴奋性达到改善PD运动症状的效果。总结AR-PD的临床特征,并就基于磁敏感加权成像、结构MRI、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和扩散张量成像等多模态MRI以及核医学技术对AR-PD的脑机制及其在AR-PD TMS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比较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标准和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在肿瘤患者营养不良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肿瘤患者300例,分别使用GLIM标准和PG-SGA量表进行评估,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一致性。结果 (1)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平均得分为(3.36±1.03)分,78.33%(235/300)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不同年龄段、肿瘤类型及分期患者的NRS 2002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营养风险发生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GLIM标准诊断营养不良166例,阳性率55.33%(166/300);PG-SGA诊断营养不良183例,阳性率61.00%(183/300)。(3)通过两种诊断方法得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在不同年龄、肿瘤类型及分期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相似文献   
96.
总结胡镜清研究员基于痰瘀互结病机证候的下法运用经验。痰瘀互结是当代临床各科许多疑难疾病的重要病机与证候,下法在理论层面可逐顽痰湿饮,行血通瘀,还可散中下部难解之癥结,故而适用于痰瘀互结证相关疾病之治疗。在临床下法应用过程中,胡镜清研究员强调诊断时将痰瘀互结病机具体分析,根据“湿热“”虚寒”不同分型运用下法,处方中灵活选择各类下法药物,同时注意下法宜与它法合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362例成人(年龄≥18岁)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测定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 计算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和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根据血管病变情况分为单纯T2DM组(155例)、T2DM微血管病变组(122例)和T2DM大血管病变组(85例)。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H检验或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25(OH)D与各炎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相关性,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糖尿病血管病变影响因素。结果 T2DM微...  相似文献   
98.
本文从药政管理角度对社区临床药师能力提升模式与建设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优化社区临床药师培养模式提供思路.上海市社区临床药师专业能力提升思路主要从专项培训和结对帮扶两个角度开展工作.目前在社区临床药师数量与素质、执业能力上均有明显改善与提升,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药学联盟和家庭药师服务,但社区临床药师发展仍面临着服务提...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按法干预后脑卒中后肌痉挛大鼠血浆及脊髓L1-L3节段灰质前角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氛酸(Gly)含量的变化,探讨按法缓解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Iey(SD)大鼠8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70只造模。采用左颈外动脉插入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Longa神经功能评定为2-3分,且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分评定为;1+、1+及2级的30只大鼠纳入实验。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按肌腱组和按肌腹组。造模成功2 d后,按肌腱组及按肌腹组大鼠分别接受大鼠按法橾作治疗仪按股四头肌肌腱和按股四头肌肌腹治疗,压力控制在(350±50)g,按压频率为5s/次,每次15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5d。各组于治疗第5次后,采用改良Ashworth#挛评定标准对大鼠股四头肌的张力进行评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观察大鼠血浆及脊髓L1-L3节段中Gly的含量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观察大鼠血浆及脊髓L1-L3节段中GABA的含量变化。结果:各组改良Ashworth量表肌张力评定中,按肌腱组大鼠肌张力下降较按肌腹组更为明显(P<0.01);按肌腱组血浆及香髓L1-L3节段组织中Gly及GABA的含量增加较按肌腹组更为明显(均P<0.01)。结论:基于腱器官“反牵张反射”理论,采用按法刺激腱器官诱发“反牵张反射”对大鼠肌痉挛状态的改善效果优于按压肌腹。大鼠血浆和脊髓L1-L3节段中Gly和GABA含量的增加,可能是按法刺激腱器官改善大鼠肌痉挛状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