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了解东莞市农村居民高血压病的患病现状及影响患病率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从东莞市抽取4个自然村,采用问卷和体检相结合的方式入户对≥35岁的常住人口进行高血压患病现况调查,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此次高血压调查共完成2132人,占35岁以上常住人口的86.3% (2132/2471);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4.4%( 946/2132),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47.6%( 440/925)比41.9%( 506/1207),P<0.01];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40~50岁:29.7% (153/516),51 ~60岁:41.9% (286/683),61~ 70岁:63.8% (171/268),≥80岁:71.5% (98/137),两两比较均P<0.01];1级高血压者多于2、3级高血压[65.2%(617例)比25.9%(245例)、8.9%(84例),P<0.01];高血压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9.3% (1052/2132)、37.5%(799/2132)和12.2% (261/21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β=1.091)、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病史(β=1.406)、糖尿病史(β=1.458)、吸烟史(β=1.451)、危险因素个数(β=1.434)是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均P<0.01).结论 本地区防治高血压的任务艰巨,应彻底转变医疗服务观念,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广泛开展农村居民高血压普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高血压社区规模化、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阳健脾法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阳虚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7月于本院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的45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阳虚证患者为对照组,同期的45例采用温阳健脾法联合西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2hINS)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4周及8周FBG、2hPG、FINS及2hINS均低于对照组,IS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健脾法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阳虚证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的影响因素及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CO中毒后昏迷病人的病例资料,按是否发生迟发脑病分为迟发脑病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比较2组临床相关资料的差异。结果迟发脑病组在年龄、昏迷时间、中毒程度、并发症、高压氧治疗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脑病组MRI改变分为弥漫性白质病变、皮质改变及基底节神经核团改变三种,多合并存在。结论年龄、昏迷时间、中毒程度、并发症是急性CO中毒后发生DEACMP的重要影响因素,高压氧治疗对DEACMP的预防及改善预后均有一定帮助。对急性CO中毒患者,应根据每个人病情特点,结合头颅MR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评估,对一些有潜在DEACMP发病可能的病例,应积极进行规律长疗程的高压氧治疗以尽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低血钾病人治疗过程中心电监护及肌力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治疗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病人过程中,血清钾浓度恢复程度与心电监护图、肌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7年收治的208例低血钾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血清钾浓度恢复程度与心电监护MCL导联R/T比值、肌力的相关性。结果在治疗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病人过程中,血清钾浓度与病人的心电监护MCL导联R/T比值有较好的地一致性,但与肌无力程度不一致。结论心电图监护比肌力能更准确地反映血清钾浓度的恢复情况,可以作为判断血清钾恢复情况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18岁,以"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伴夜盲11年,心脏肥大半年"为主诉就诊我院。患者10多年前发现视力差,呈进行性下降,以夜间为甚,从小活动后出现气喘,蹲位休息数分钟后缓解,半年前就诊当地医院,体检发现心脏肥大,无晕厥,无夜间阵发性呼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地尔硫卓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及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就诊的16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的降压方案,分为地尔硫卓组(n=3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RASI)组(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n=45)和RASI+地尔硫卓组(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地尔硫卓,n=88)。随访6~18个月。评估治疗前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血压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IVST、LVPWT及LVMI水平降低(均P0.05),RASI+地尔硫卓组患者LVMI低于地尔硫卓组[(104.53±13.50)比(112.80±16.16)g/m2,P0.05],RASI+地尔硫卓组与RASI组治疗后L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53±13.50)比(108.11±15.12)g/m2,P0.05];RASI+地尔硫卓组、地尔硫卓组心电图MV5、aVF导联TIB和总TIB在治疗后降低[总TIB:RASI+地尔硫卓组治疗后比治疗前:(1.42±0.59)比(2.26±0.92)mm/(min·24h),地尔硫卓组治疗后比治疗前:(1.25±0.57)比(1.97±0.76)mm/(min·24h);均P0.05],心电图MV1导联TI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SI+地尔硫卓组及地尔硫卓组患者在治疗后各时段(0~6、6~12、12~18及18~24月)总TIB均降低(均P0.05);RASI组在治疗后各时段总TIB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及地尔硫卓均有降低血压和逆转LVH的作用;地尔硫卓无论是单用还是与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合用,均可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各危险层的疗效。方法采用Braunwald对UAP的危险度分级法,对126例UAP患者分为Ⅰ级21人;Ⅱ级62人;Ⅲ级43人。对各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7d,对照组不给予低分子肝素。所有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直到控制胸痛为止。观察60天的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塞,顽固性心绞痛)。结果:对Ⅰ级患者,终点事件无统计学差别。Ⅱ级患者在顽固性心绞痛事件上有差异,(P<0.05)。Ⅲ级23人患者在心源性死亡,心肌梗塞,顽固性心绞痛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1,P<0.0001)。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Ⅱ级、Ⅲ级患者,均需要予以低分子肝素强化治疗,以减少远期患者的急性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重症AR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58例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B组58例采用间隙性血液透析(IHD)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1)2组治疗后BUN、Scr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O3-、血p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期间无高血钾发生,B组发生12例(20.7%),其发生率远高于A组(P<0.05)。2)透析时A组发生心律失常8例(13.8%)、发生低血压7例(12.1%)、发生心力衰竭2例(3.4%),而B组分别为14例(24.1%)、18例(31.0%)、21例(36.2%),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保持液体出入平衡的前提下,A组24 h液体入量为(3 500±500)mL,而B组仅为(1 700±250)mL,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治疗后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治疗前有明显的延长、血小板(PLT)计数比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而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B组在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LT、纤维蛋白原、APTT均无明显变化(P>0.05)。4)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2%(50/58),B组总有效率为69.0%(40/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较好地维持ARF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减少心律失常、低血压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曾淑云  邓文彬  邱宇  曾洪杰 《中国医药》2013,8(9):1280-1281
目的 探讨血尿酸与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1至2012年10月于我院内科门诊就诊的185例血尿酸升高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血尿酸正常者52例为对照组,统计学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MAU)、血肌酐、BUN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MAU[(74±25)mg/L]、血肌酐[(84±18)μmol/L]、BUN[(5.3±1.9) m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7)mg/L、(68±16)μnnol/L、(4.7±1.7)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归分析MAU>35 mg/L[比值比(OR) =1.788,95%置信区间(CI)为1.255~3.589;P=0.005],血肌酐>74 μmol/L[OR=1.798,95% CI为1.586 ~ 6.957;P=0.034],BUN> 4.8 mmol/L[OR=2.561,95%CI为1.562~5.654;P=0.042]是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BUN均随病程延长而升高,病程1~10年者(60例)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BUN分别为(52±11)mg/L、(72±15)μmol/L、(4.5±1.9) mmol/L;病程11~20年者(71例)分别为(75±15) mg/L、(85±18)μmol/L、(5.3±1.9)mmoL/L;病程21~28年者(54例)分别为(94±19) mg/L、(96±20) μmol/L、(6.2±1.9) mmol/L,不同时期同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尿酸升高可导致肾功能损害,早期干预有助于防治高尿酸致肾损害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尿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院同位素科从1988年9月收治前列腺增生患者75例,采用~(90)锶-~(90)钇敷贴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来自同位素科住院病人,年龄55~87岁。尿潴留6例,膀胱造瘘插管2例,前列腺增生Ⅰ°、Ⅱ°、Ⅲ°者分别为42,24及9人。2 方法病人取截石位或仰卧位双手抱腿,用~(90)锶-~(90)钇敷贴器紧贴会阴部,总剂量2000~3500rad。前5天,1日2次,每次200~250rad;后5天,1日2次,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