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5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2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钩吻提取液对HL-60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钩吻提取液对HL 6 0细胞生长和增殖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XTT法分析细胞殖 ,Timelapse倒置显微镜摄取细胞影像形态学分析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和细胞周期状态 ,综合评价钩吻提取液抗HL 6 0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结果 :钩吻醇提水沉组分具有明显的抑制HL 6 0细胞增殖的作用 ,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和时间 -反应关系 ;经钩吻醇提水沉组分处理的HL 6 0细胞周期状态发生明显变化 ,表现为G0 G1期细胞比例降低 ,S期细胞比例增加 ,并出现较明显的亚二倍体细胞峰型。结论 :钩吻醇提水沉组分对HL 6 0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引起细胞死亡和抑制细胞增殖 ;诱导细胞周期阻滞 ,干扰细胞G1期向S期转化 ,并在此阶段诱发凋亡  相似文献   
72.
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对202例住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中发生HAP 54例,感染率为26.7%,例次感染率为49.0%;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离得到革兰阴性菌42株,占61.8%;住院时间>30 d、抗菌药物滥用及有侵入性操作的老年脑卒中患者HAP发生率明显高于住院时间≤30 d、无抗菌药物滥用及无侵入性操作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是HAP高发人群,住院时间长、侵人性操作及滥用抗菌药物等是HAP的危险因素,故积极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减少危险因素,是降低HAP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O2及PC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O2及PCO2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两种方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效果等同,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培元抑瘤汤加减辅助化疗对晚期肺癌患者预后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晚期肺癌患者52例,根据患者入院诊治时间顺序,将5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2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单药吉西他滨化疗,在化疗的基础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培元抑瘤汤加减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水平变化情况及对患者生存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CEA、CA-125、CYFRA21-1、NSE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化疗后CEA、CA-125、CYFRA21-1水平较化疗前有明显变(P0.05),其中CA-125、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IgG、IgM、IgA及C3水平较化疗前有明显变化,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IgG、IgM、IgA及C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中位OS估计值为15.361个月,观察组患者中位OS估计值为16.012个月,两组患者中位OS估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使用培元抑瘤汤加减辅助化疗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更有利于稳定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75.
BACKGROUND: Skin grafting is crucial for patients with deep burns, but limited source of autologous skin grafts is an existing difficulty.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xenogeneic (porc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in the treatment of deep burn wounds and the feasibility of its application. METHODS: Forty-one patients with deep bur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intention of the patients, 21 cases in control group and 20 cases in observational group, followed by autologous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ing alone or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porc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respectively. After 12 months of follow-up, the graft success rate at postoperative 1, 2, 3, 4 weeks and skin graft contraction rate and wound repair at postoperative 3, 6, 9, 12 month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Moreover,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at postoperative 1, 2, 3 month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skin graft success rates showed no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at postoperative 1, 2, 3, 4 weeks (P > 0.05). The skin graft contraction rates also showed no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at postoperative 3, 6, 9, 12 months (P > 0.05). After 12 months of follow-up, no serious scar hyperplasia, but soft texture appeared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three cases presented with local pigmentation at the early stage, but it gradually subsided with time; no obvious scar, but only small, point-like scar, was visible, and the repaired wound exhibited soft touch. No adverse events and death occurred in both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eatment of deep burns with autologous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ing combined with xenogeneic (porc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is safe and effective, 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und healing.   相似文献   
76.
目的建立舒通胶囊中柚皮苷含量测定方法,改进中药提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柚皮苷含 量,以脱水浸膏得率和枳壳活性成分柚皮苷含量为判断指标,考察提取时间和纯化方法对指标成分的影响。结果柚皮苷在 50 -1500 ng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 90 %,RSD为1. 71% ;中药提取以药材-水(1: 10)连续提取2次,每次 0.5 h制备,经纯化柚皮苷含量与固体比值最大,处方得率较为满意。结论以中药浸誉固体得率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综 合评价,改进舒通胶囊的制备工艺,试验设计科学合理’含量测定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本品工艺考察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7.
王磊  张影  曾明 《中国药事》2018,32(4):510-515
目的:探索益生菌在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查阅近3年来关于益生菌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的文献,主要从动物实验、人体临床试验以及可能的治疗机制等方面详述了益生菌与过敏性疾病防治的相关性。结果:动物实验相关文献表明:益生菌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调研结果也表明:益生菌对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哮喘和食物过敏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过敏性疾病有治疗效果的益生菌为鼠李糖杆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单一菌种和混合益生菌都能起到治疗作用。结论:益生菌能够对过敏性疾病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尤其是在生命早期,或者降低宿主患过敏性疾病的概率,或者使患者的过敏症状减轻甚至消除。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继续投入大量工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8.
耶尔森菌病诊断团体标准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耶尔森菌病是我国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其他感染性腹泻”中的一种,是一种较为重要的食源性疾病,但我国在诊断上一直缺乏依据或标准。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等单位撰写《耶尔森菌病诊断(T/CPMA 005-2019)》团体标准,以“合法性、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为原则,给出了耶尔森菌病的明确定义,对其诊断依据、原则和主要鉴别诊断等进行了规定,并提供了耶尔森菌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作为资料性附录,耶尔森菌病的实验室检测作为规范性附录,为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和CDC工作人员进行耶尔森菌病的诊断提供准确依据和方法,解决在临床个案和暴发事件中耶尔森菌病无法明确诊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9.
2005年10月11~12日在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召开了一次疫苗效力测定研讨会,会议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AIDS室、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室、国家变态反应和传染病研究所疫苗研究中心(VRC)和AIDS研究办公室,与美国FDA生物制品评价和研究中心、国际AIDS疫苗倡议组织以及WHO/联合国AIDS规划署共同组织.这次会议除了重点讨论疟疾、结核病和HIV/AIDS疫苗的效力测定方法外,还讨论了其他疫苗的新型效力测定方法,大会试图在更普遍的意义上解决与所有这些新疫苗相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在治疗矢状位脊柱畸形较轻型退行性脊柱侧弯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1999~2003年经手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中老年退行性脊柱侧弯44例,其中单节段狭窄25例、双节段19例。男18例,女26例,年龄47~72岁,平均63岁。采用后正中纵切口,包含融合节段上下各一椎体,行单侧椎板开窗减压7例、单节段全椎板切除18例、双节段全椎板切除19例,将减压节段的棘突从基底截取,去除一面皮质行单面皮质保留横行覆盖骨窗,如骨窗较大可取相邻节段的棘突,再行椎板Moe融合矫形内固定(Isola17例、Diapa-son27例)。术后进行Oswestry疗效评分与影像学观察。结果 随访1~4年,平均3年,术后1年随访33例,优良率93.9%;术后2年随访27例,优良率为88.9%。术后2年CT扫描未见椎管内疤痕形成,椎管直径明显增加;覆盖的棘突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融合率为92.6%。2例固定节段上一椎体压缩性骨折,其中1例椎弓根钉松动;1例椎弓根钉断裂无症状,骨窗已融合;1例伤口延迟愈合。无复发性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及脊柱失代偿、假关节等并发症。结论 棘突截骨椎管成形内固定术,能在减压固定的基础上减少椎管内疤痕形成,防止腰椎管狭窄复发;提高覆盖骨融合率并缩短融合时间,近中期效果好。是矢状位脊柱畸形较轻型退行性脊柱侧弯并腰椎管狭窄症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