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及CDFI鉴别实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和乳腺癌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1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和328例乳腺癌患者的二维超声及CDFI特征,比较分析其超声表现。 结果 1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中,7例为实块型,二维超声表现为乳腺腺体内实质不均质肿块,内部低回声中可见腺体样稍强回声,呈假肾征;乳腺癌二维超声表现为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纵径大于横径,内部为不均质低回声,可见砂砾样钙化,边缘不规则,可见成角、毛刺,周围见不规则、厚薄不均的恶性晕环。CDFI示实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血供丰富,血管分布于肿块边缘或局部;而CDFI显示穿入血管、穿入血管分支、直接血管分支及中央粗大血管是乳腺癌的特征性血管分布形式。二者血流阻力指数均偏高。 结论 实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和乳腺癌的二维超声和CDFI表现不同;超声对于两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结果二维超声表现为乳腺腺体内实质不均质肿块7例,多呈低回声,其内可见腺体样稍强回声,呈“假肾征”,肿块形态不规则;2例肿块内可见无回声区;2例表现为连续或不连续的不规则管状结构样低回声结构,周围可见腺体样稍强回声;1例表现为弥漫性腺体回声紊乱,皮肤增厚,皮下积液,窦道形成。9例合并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CDFI示6例病灶血流分级为Ⅲ级,3例为Ⅱ级,2例为I级,1例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为0级。血流阻力指数0.58~0.82,平均0.72±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兔实验肾肿瘤、肾皮质声学造影峰值强度与病理血管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声学造影后视频灰阶、声学密度定量峰值强度,墨汁灌注肾脏记数肾肿瘤、肾皮质血管密度。结果血管密度与视频灰阶分析和声学密度定量(AD)时间-强度曲线上的峰值均有相关性,但与AD时间-强度曲线上峰值的相关性更好。结论声学造影峰值强度可评价肾肿瘤和肾皮质的血管密度。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一种新型手术疗法--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中的应用.方法:行胃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的CHPS患儿20例,手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正常组婴幼儿及CHPS组患儿术前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现察CHPS患儿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变化趋势.结果:正常纽婴幼儿与CHPS纽患儿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CHPS组患儿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很好地观察正常婴幼儿及CHPS患儿术前、术后肌层及黏膜层血流状况,对于诊断CHPS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5.
人肝癌靶向脂质体微泡造影剂的鉴定及免疫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制备人肝细胞癌靶向免疫脂质体微泡造影剂,并对其免疫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静电吸附法制备免疫脂质体微泡造影剂;玻片凝集试验、荧光免疫染色试验证明抗体与脂质体微泡的结合;ELISA法检测免疫脂质体微泡的活性;花环形成试验、花环形成阻断试验及荧光免疫染色试验研究免疫脂质体微泡的靶向作用;细胞毒试验(MTT法)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免疫脂质体微泡的玻片凝集试验、荧光免疫染色试验均为阳性;ELISA结果显示,免疫脂质体微泡中单抗的活性与游离单抗基本一致;免疫脂质体微泡围绕人肝癌细胞形成花环,花环形成率达90%以上;免疫脂质体微泡造影剂对人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结论 采用静电吸附法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免疫活性的人肝细胞癌靶向免疫脂质体造影剂;该造影剂在体外能与人肝癌细胞高效特异结合,对人正常肝细胞没有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