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摘要] 目的 比较全静脉麻醉下术中使用或不使用肌松药对脊柱手术中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的影响,探讨安全有效的神经电生理监测麻醉方案。方法 选择拟行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择期脊柱手术病人 40 例,分为A、B两组。两组病人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全凭静脉麻醉,A组病人术中使用小剂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B组病人术中不使用肌松药。同时监测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评判脊髓功能。记录术中不同时间点两组病人的生命体征和SEP和MEP的波幅和潜伏期,同时记录经颅电刺激时病人是否出现剧烈体动和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病人术毕后麻醉苏醒时间和质量。结果 两组病人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的SEP的波幅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P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P的波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在电刺激时均无自主呼吸和剧烈体动发生。结论 术中不使用肌松药的全静脉麻醉方案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脊柱手术,并且在电生理监测信号质量和术后苏醒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舌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ASAⅠ~Ⅱ级拟行舌癌根治全麻择期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全麻诱导前,Dex组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0.5 μg/kg(溶于1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静脉持续泵人生理盐水10 mL,均在10 min内完成.以相同药物快速诱导插管,插管后Dex组以Dex、七氟醚、瑞芬太尼维持;对照组以七氟醚、瑞芬太尼维持.分别于TO(诱导前)、T1(切皮前,诱导后20 min)、T2(切皮后,诱导后50min)测定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比例.结果:两组在TO时间点CD3+、CD4+、CD8+、CD4+/CD8+以及NK细胞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各个时间点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变化不明显.相对于TO时间点,对照组T1、T2时间点CD3+、CD4+、C D4+/CD8+和NK细胞呈下降趋势,而CD8+升高.和对照组比较,Dex组在T1、T2时闻点CD4+/CD8+、NK细胞升高,而CD8+降低.结论:Dex作为麻醉辅助药物能减轻全麻药物对舌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内皮源性硫化氢(H2S)在雌激素诱导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上观察17β-雌二醇(E2)促进H2S快速释放的效应,并进一步观察雌激素受体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在去势雌性ApoE–/–C57BL/6小鼠中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分为去势组(OVX)、去势+E2治疗组(OVX+E2)、去势+E2+内源性H2S生成酶抑制剂DL-炔丙基甘氨酸(PPG)治疗组(OVX+E2+PPG),观察各组大鼠血液中H2S的浓度和动脉粥样斑块大小。结果:E2可以促进HUVECs快速释放H2S,且具有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雌激素受体α亚型激动剂丙基吡唑三醇(而不是β亚型激动剂二芳丙腈)可以模拟E2促H2S释放效应,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 182780可以阻断E2促H2S释放效应。在动物模型上,与OVX相比,OVX+E2组动脉粥样硬化明显改善,血液中H2S浓度升高;而OVX+E2+PPG组动脉粥样硬化无明显改善,H2S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雌激素通过细胞膜上的ERα促进内皮源性H2S的快速释放,H2S在雌激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复燃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3(EAAT3)的表达变化,探讨前脑皮层及海马区EAAT3在阿片类药物复吸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PP建立(Es)、消退(Ex)、复燃2 h(Re2)、复燃4 h(Re4)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连续10 d,建立CPP模型;停止给药使CPP逐渐消退;单次腹腔注射吗啡 2.5 mg/kg诱导已消退的CPP复燃。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EAAT3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1)腹腔注射恒定剂量的吗啡10 mg/kg, Es组大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比control组明显延长(P<0.05),成功建立CPP模型;待CPP消退后,吗啡2.5 mg/kg腹腔注射诱发Re2和Re4组大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再次比control组明显延长(P<0.05),CPP复燃。(2)Es组前额叶皮层EAAT3比control组表达减少(P<0.05),CPP消退的Ex组表达回升,在Re4组表达再次减少(P<0.05)。(3)海马区EAAT3在各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而Es、Ex组海马CA1区EAAT3比control组表达明显升高(P<0.05)。 结论: 吗啡诱导CPP复燃时,前额叶皮层EAAT3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重现CPP建立时的变化,提示阿片类药物复吸行为的形成可能与前脑皮层EAAT3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5.
(1)一般情况:患者, 女性, 年龄66岁, 身高152 cm, 体质量52 kg。因自觉眼睑无力3个月, 胸闷、气短伴吞咽困难2月余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眼睑下垂, 未予重视, 2个月余前出现平卧位后胸闷、气短, 伴进食困难, 1个月前症状较前加重, 伴呼吸困难, 给予无创辅助通气, 收入ICU治疗, 胸部CT示胸腺肿物。口服溴吡斯的明诊断性治疗后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本院胸外科, 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剑突下胸腔镜纵隔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56.
诱发电位中的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已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但对听觉传导通路受损的病人不适用。有研究认为体感诱发电位(SSEP)与麻醉深度有关,而SSEP与全麻药血药浓度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已较广泛地用于全麻深度的监测。本研究拟探讨手术病人正中神经SSEP(MnSSEP)、BIS与异丙酚血药浓度、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术中应用乌司他丁(UTI)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CABG)早期房颤(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14例拟行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UTI治疗组(U组,n=57)和对照组(C组,n=57)。U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泵入1万U/kg,30 min输入完毕,C组以同样方法输入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及术后24 h(T2)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测定血浆IL-6、CRP浓度,同时行术后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与C组相比,U组术后24 h内AF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T1比较,U组术后24 h的NLR显著降低(P0.01),C组NLR显著增加(P0.01);而C组和U组的IL-6、CRP与T1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UTI可降低体外循环CABG 24h内AF的发生率,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手术应激产生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8.
杨勇志  曹铭辉  吴强  苗利萍  周毛 《中国药房》2006,17(13):1006-1007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中肝功能的影响。方法:55例肝癌并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手术切皮前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1ml/kg),B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第1、3、6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B组术后第1、3d各项肝功能指标均高于术前,且A组低于B组(P<0.05);术后第6d2组患者肝功指标下降,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用于肝癌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中有护肝效应。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在新生儿胸腔手术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出生6h~28天,体重2.2~4.3kg的拟行开胸手术的新生儿进行OLV,具体方法为: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铵复合七氟迷吸入诱导,术中用2%~4%七氟迷维持麻醉,开胸后术者通过填塞压迫侧肺使其完全萎陷,造成OLV。采用压力控制模式调节潮气量为10mL/kg,呼吸频率30次/分,I∶E=1∶1.5,OLV后调节呼吸频率为40~45次/分,I:E=1∶1,适当调节潮气量,控制SpO2在90%以上。术中连续监测患儿心率(HR)、无创平均动脉血压(MBP)、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肛温(T)并进行比较。结果:全部2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患儿平均手术时间118±32min,平均麻醉时间142±28min,其中6例膈疝患儿、2例肺囊肿及8例食管闭锁患儿整个手术过程中均行OLV,平均时间82±24min,10例食管闭锁患儿和2例膈疝患儿术中因不能维持SpO2在90%以上而间断行双肺通气,平均OLV时间为46±18min,与OLV前相比,OLV后10min、30min的HR、MBP、SpO2、...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气管内硬膜外联合麻醉下,硬膜外给药时间不同、全麻诱导药物不同对术后镇痛产生的影响。方法 开腹行切除肝癌、胃癌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30例。A组:在T8-9经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6~8ml,再经硬膜外注入含吗啡2mg、氟哌利多2.5mg的生理盐水10ml;全身麻醉诱导药物为芬太尼3μg/kg,异丙酚1~1.5mg/kg,琥珀胆碱2mg/kg。B组:诱导药物中不使用芬太尼,用利多卡因1~1.5mg/kg代替,术中也不使用芬太尼,其余条件同A组。C组:在T8-9行硬膜外穿刺,之后行全身麻醉诱导,诱导药物为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2.5mg/kg,琥珀胆碱2mg/kg,必要时可加芬太尼2~3μg/kg。切皮后90min,经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6~8ml,再经硬膜外注入含吗啡2mg、氟哌利多2.5mg的生理盐水10ml。D组:诱导药物中不使用芬太尼,用利多卡因1~1.5mg/kg代替,术中也不使用芬太尼,其余条件同C组。分别于术毕后4、8、24、48h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药消耗量、恶心、呕吐、瘙痒等指标。结果 A组的药物消耗量最少、镇痛效果最好;B组和C组次之;D组的药物消耗量最大,镇痛效果最差。结论 硬膜外复合气管内麻醉时,硬膜外麻醉与芬太尼同时使用,术后镇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