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外科ICU病人清醒镇静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应用于外科ICU(SICU)病人清醒镇静的可行性。方法60例SICU病人随机分成四组:C组使用普通微泵连续输注丙泊酚,2 mg.kg-1.h-1;Ⅰ~Ⅲ组均使用Diprifusor TCI系统输注丙泊酚,TCI浓度分别为0.5、1.0、1.5μg/ml。监测不同时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所有病人进行镇静/警醒评分。结果Ⅰ组各时点的镇静评分、BIS均高于Ⅱ、Ⅲ组和C组(P<0.05);Ⅱ、Ⅲ组低血压、镇静不足、过度镇静的发生率比C组少(P<0.05);Ⅰ组的镇静不足发生率高于Ⅱ、Ⅲ组(P<0.05)。结论丙泊酚TCI应用于SICU病人清醒镇静对呼吸循环影响小,镇静效果理想,操作便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静脉麻醉下术中使用或不使用肌松药对脊柱手术中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的影响,探讨安全有效的神经电生理监测麻醉方案。方法选择拟行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择期脊柱手术病人40例,分为A、B两组。两组病人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全凭静脉麻醉,A组病人术中使用小剂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B组病人术中不使用肌松药。同时监测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评判脊髓功能。记录术中不同时间点两组病人的生命体征和SEP和MEP的波幅和潜伏期,同时记录经颅电刺激时病人是否出现剧烈体动和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病人术毕后麻醉苏醒时间和质量。结果两组病人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的SEP的波幅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P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P的波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在电刺激时均无自主呼吸和剧烈体动发生。结论术中不使用肌松药的全静脉麻醉方案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脊柱手术,并且在电生理监测信号质量和术后苏醒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抗胆碱能药物在临床应用历史悠久,最初被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目前,抗胆碱能药物作为重要的术前用药,其术前应用是保证临床麻醉安全实施的重要措施,在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抗胆碱能药物种类较多,作用机制不同,术前规范并合理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可防范麻醉及手术因素所致的风险,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提高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质量。为进一步规范术前抗胆碱能药物使用,受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委托,本专家共识邀请省内相关领域麻醉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专家共识及指南,结合各中心术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临床实践经验,从抗胆碱能药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在围手术期的应用、麻醉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选择与考虑、抗胆碱能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术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THOR对宫颈癌C33A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 qRTPCR分别检测15对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宫颈癌细胞系C33A、siHa、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H8中的LncRNA THOR表达水平。在宫颈癌细胞系C33A中,siRNA沉默LncRNA THOR后利用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学实验检测细胞周期,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变化。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15例组织中12例肿瘤组织LncRNA THOR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宫颈癌细胞系C33A、siHa中LncRNA THOR表达也明显高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H8细胞。在宫颈癌细胞系C33A中沉默LncRNA THOR后,CCK8结果显示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表现为细胞克隆明显减少。流式细胞学周期分析发现G0/G1期细胞比值增高。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周期蛋白cyclinD 1和cyclinE1在蛋白水平下降,p27和p21蛋白水平增高。结论 LncRNATHOR在宫颈癌中高表达,沉默LncRNA THOR可以抑制宫颈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吗啡暴露对大鼠前额叶皮质τ蛋白磷酸化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急性吗啡暴露组(M组)和对照组(C组)。M组单次腹腔注射吗啡(30 mg/kg),C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2 h和24 h分别断头处死10只大鼠,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前额叶皮质τ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后处死的大鼠于注射后2、4及24 h分别行水迷宫实验。结果M组注射后2 h时平台寻找时间显著长于C组(P<0.01)。M组大鼠前额叶皮质τ蛋白Ser396和Thr23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于注射后2 h时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急性吗啡暴露可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可逆性减退,前额叶皮质τ蛋白过度磷酸化可能与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预处理对非体外偱环冠脉搭桥(OPCAB)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4例行OPCAB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预处理组(B组)和对照组(C组).测定术前、术毕及术后1 h、6 h、24 h、48 h血清cTnI水平.结果:各组内术后cTnI水平均明显增高(P < 0.05),B组术后cTnI水平显著低于C组(P < 0.05).结论:布托啡诺预处理可降低OPCAB患者的cTnI水平,具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鼻内镜(FESS)手术应激反应及麻醉复苏的影响&#65377;【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FESS手术病人60例,年龄23 ~ 57岁,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组(B组),每组30例&#65377;检测术中不同时点血浆皮质醇(Cor)&#65380;去甲肾上腺素(NE)&#65380;肾上腺素(E)&#65380;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并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记录术毕停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即刻和离开术后恢复室(PACU)的意识状态(OAAS)评分以及离开PACU时间;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并记录术中知晓的发生率&#65377;【结果】两组手术开始后各时点Cor&#65380;NE&#65380;E&#65380;ACTH浓度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增高(P < 0.05),A组各指标显著高于同时点B组(P < 0.05);MAP和HR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 > 0.05)&#65377;B组术后拔管时间明显快于A组(P < 0.05);B组在拔管后即刻及离开PACU时OAAS评分高于A组(P < 0.05);B组离开PACU时间早于A组(P < 0.05);两组术后恶心&#65380;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65377;所有病人术后随访均未出现术中知晓&#65377;【结论】 FESS手术使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病人苏醒质量明显改善&#6537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淤胆血清"病理微环境"培养体系诱导胚胎干细胞(ESC)向肝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将小鼠ESC细胞系E14在无白血病抑制因子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自发分化为拟胚体,加入FGF-4和HGF初步诱导,然后置于5%淤胆鼠血清"病理微环境"筛选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周,然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白蛋白和CK8/18免疫组化染色,白蛋白与转甲状腺蛋白RT-PCR检测,细胞糖原染色及尿素合成功能分析。结果: 经初步诱导分化的ESC置于5%淤胆血清"病理微环境"筛选培养液中培养,初期细胞生长受抑制,2周后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细胞呈现良好的均质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白蛋白和CK8/18表达;RT-PCR显示有白蛋白、转甲状腺蛋白等的mRNA转录;细胞有糖原和尿素合成功能。结论:采用含淤胆血清的病理微环境培养体系从经FGF-4和HGF初步诱导的胚胎干细胞中有效筛选出了具有功能的肝细胞,细胞有较好的均质性,为临床肝细胞替代治疗、获取丰富供体细胞来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鞘内固体脂质纳米吗啡用于镇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鞘内单次注入固体脂质纳米吗啡(SLN-M)后的镇痛效应。 方法: 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A组和B组为治疗组:A组分别按照1 μg、10 μg、25 μg、50 μg、100 μg的剂量鞘内给予普通吗啡,B组分别给予含1 μg、10 μg、25 μg、50 μg、100 μg吗啡的SLN-M;C组为对照组,鞘内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SLN。用药后测定热痛阈值评价镇痛效果(以最大镇痛效应MPE表示),并对吗啡及SLN-M的50%有效镇痛剂量(ED50)进行计算分析,同时观察药物副作用。 结果: A组和B组动物鞘内给药后于30 min内达到最大强度的镇痛效应,A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与B组动物给予不同剂量药物后的最大镇痛效应无明显差异(P>0.05),A组ED50为2.7 μg(95%可信区间:1.5-5.1 μg),明显低于B组的6.4 μg(95%可信区间:2.2-12.1 μg)(P<0.05),随用药剂量增加,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并且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鞘内单次给予SLN-M后通过持续缓慢释放吗啡发挥长时效镇痛作用,而且不良反应小于普通吗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化学合成的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AQP-4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7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组)和姜黄素(缺血前30 min腹腔给予50、100 mg.kg-1)组(C1和C2组),每组18只。I组和C1、C2组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处死。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的评分;干湿重法观察大鼠脑含水量的变化,通过收集透出脑血管外的伊文思蓝(EB)来示踪血脑屏障(BBB)的变化,免疫印记法检测AQP-4和c-Jun氨基端激酶(JNK)的表达情况。结果 S组无神经行为改变;C1、C2组脑含水量、EB量、AQP-4表达及JNK磷酸化水平与I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C1、C2组神经学评分高于Ⅰ组(P<0.05)。结论化学合成的姜黄素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AQP-4表达水平及BBB的破坏程度,减轻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NK通路的磷酸化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