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4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EH1组51例)晨起血压升高状况,并与年轻高血压病患者(EH2组45例)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仪(ABP),监测两组患者24h血压及心率,24:00 ̄5:00为夜间、5:00 ̄9:00为晨起时间带,晨起最高收缩压较夜间最低收缩压高6.67kPa(50mmHg)者为晨起血压升高。结果:EH1组晨起血压升高35例(68.62%),明显高于EH2组15例  相似文献   
92.
氯沙坦钾、吲哒帕胺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单用氯少坦钾、吲哒帕胺及两者联用对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与临床意义。方法:61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氯少坦钾、吲哒帕胺及两者联合用药,观察用药前及第2、4周后的偶测血压,并于用药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糖、血脂、血尿酸、钾钾检查。结果:降压效果:用药4周后单药与联用均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偶测与24h动态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但联用的降压效果更明显,与单药比较P<0.05)。用药第2周时单用氯沙坦钾组的降压幅度低于单用吲哒帕胺与联用组(P<0.05),提示单用氯沙坦钾组降压起效缓慢。实验室检查,单用吲哒帕胺组血钾降低,血尿酸升高(P<0.05),单用氯沙坦钾组血尿酸降低(P<0.05),联用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氯沙坦钾、吲哒帕胺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互补作用,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
本研究通过wt1反义寡核苷酸(ASO)抑制wt1基因的表达,观察微小残留病模型及患者基因表达的变化。取56例复诊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CR)患者骨髓,用RT-PCR方法筛选出wt1基因表达阳性的骨髓标本。白血病细胞系微小残留病(MRD)模型及筛选出的wt1阳性急性白血病CR患者骨髓标本进行了细胞培养并用wt1ASO处理细胞,观察wt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wt1基因的敏感性是10-3-10-4;56例急性白血病CR患者骨髓wt1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16%。用wt1ASO处理wt1表达阳性的K562、HL-60细胞系MRD模型以及9例存在MRD的急性白血病CR患者骨髓,发现wt1ASO组有效的阻断了wt1基因的表达,而正义寡核苷酸组和对照组wt1基因的表达仍为阳性。结论:wt1ASO体外能够阻断白血病MRD中残留白血病细胞wt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诊所血压(CBP)显示降压有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评价价值。方法选取口服降压药物1个月以上,并按CBP检查标准降压有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血压正常的健康老年人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ABPM的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高血压组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及24h平均脉压均升高(P<0·05),日间、夜间收缩压负荷及昼夜血压节律消失的患者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BP检查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还应进一步行ABPM,ABPM可作为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以及降压是否平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腹胀3个月余,发现左肺占位2周"于2007年5月29日入院.  相似文献   
96.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起血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悦鞍  刘秋杰 《北京医学》1998,20(6):371-371,373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EH1)患者血压的昼夜变异及除外心率因素后血压的昼夜变动(BP/HR)情况,以明确血压昼夜变异与心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了54例EH1和51例老年单纯高血压病(EH2)患者的24h血压和心率。夜间比日间下降10%以上为夜间血压下降(Dipper),分别用日间和夜间平均心率除相应时间带的平均收缩压(BP/HR),计算昼夜的变化率(△BP/HR),夜间BP/HR值与日间BP/HR值比较下降大于10%为变动阳性。结果:(1)平均心率:EH1组全日、夜间均明显高于EH2组(P<0.01),日间无显著差异;(2)平均血压:夜间EH1组高于EH2组(P<0.01),日间、全日两组无显著差异;(3)Dipper:EH1组为16例(29.63%),EH2组为29例(56.8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4)△BP/HR:EH1组升至37例(68.52%)与同组Dipper例数比较P<0.01,EH2组升至35例(68.63%),与同组Dipper例数比较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Dipper例数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该组患者夜间心率较快所致,观察昼夜心率变异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脑卒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T2DM伴颈动脉硬化(CAC)患者动态血糖波动的特点.方法 88例受试者分T2DM伴颈动脉硬化(CAC)组38例,T2DM无颈动脉硬化(NCAC)组35例和正常对照(NC)组15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三组72h血糖变化,计算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血糖波动系数(BGF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AC组BGFC、MAGE及HOMA-IR明显高于NCAC组(P均<0.05);CAC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BGFC 、MAGE及HOMA-IR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2、0.360、0.336,P均 <0.05);CAC组BGFC、MAGE与HOMA-IR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1、0.362,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与血糖波动相关,血糖波动可能促进了颈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组)108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及血浆Hcy水平;并将两组分别按年龄分为中年组(45岁≤年龄<60岁)和老年组(≥60岁),对比...  相似文献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 tousu, SLE)以双眼视神经脱髓鞘病变为主要表现鲜见报道,我科2007年8月23日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