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靶向治疗过程中CT征象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能力.方法 对2003年4月至2008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35例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靶向治疗前和治疗后2~6个月进行CT检查,CT轴位图像测量肿瘤最长径线及最大层面平均强化CT值,计算治疗前后长径及强化CT值变化率.以2年内肿瘤是否进展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比较进展与未进展组患者CT分类指标(病灶数目、部位、肝转移、出血、囊变)及定量指标(病灶长径、强化CT值及其变化率)的差异.结果 本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8.5个月,其中肿瘤进展组13例,肿瘤未进展组22例.靶向治疗前,病灶数目大于或等于5个、累及多个部位者2年内进展比例高于病灶数少于5个、累及单个部位者(P<0.05).未进展组肿瘤长径变化率及强化CT值变化率分别为-14.29%(-67%,11%)和-12.25%(-55%,39%),与进展组长径变化率15.09%(-45%,191%)及强化CT值变化率9.91%(-27%,1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长径变化率和强化CT值变化率为评价指标预测2年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和0.797.结论 GIST靶向治疗前,病变数目和累及部位数与预后有关;靶向治疗后,CT病灶长径退缩率和强化CT值具有中等预测效能,可作为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价相控阵线圈联合并行采集技术(array spatial sensitivity encoding technique,ASSET)消除胃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伪影及提高图像对比的能力,探讨ASSET技术对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测量的影响。方法12例胃癌患者共计20例次MRI检查入组研究,扩散敏感梯度b=0,1000s/mm^2。根据ASSET的有无设计2组序列,分别为DWIno-ASSET组和DWIASSET组,均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SS-EPI),4次信号平均结合分次屏气技术。评价磁敏感、化学位移、Ghost及ASSET相关伪影在两组序列出现的情况。以肿瘤显示、伪影分级评分、伪影积分、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为标准,比较2组序列所得图像的质量。比较评价ASSET技术对胃癌癌肿ADC值测量的影响。结果20例次胃癌癌肿在DWIno-ASSET及DWIASSET上均显示为相对高信号。DWIno-ASSET序列15例可见伪影,平均伪影分级评分1.90,平均伪影积分1.10,15%(3/20例)由于明显伪影干扰或图像变形无法进行ADC值测量;DWIASSET序列7例可见伪影,平均伪影分级评分1.35,平均伪影积分0.65,均未干扰ADC值测量。DWIASSET明显消除磁敏感伪影(P〈0.05),部分消除Ghost伪影(P〉0.05)。两组序列均未见化学位移伪影。7例DWIASSET可见ASSET伪影,均未干扰病变显示及ADC值测量。DWIno-ASSET图像变形较DWIASSET明显,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合ASSET后,图像背景噪声信号强度减低(P〈0.05),信噪比(SNR)减低(P〈0.05),对比噪声比(CNR)增高(P〈0.05)。DWIno-ASSET组与DWIASSET组测得癌肿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1)。结论ASSET技术可减轻胃癌DWI成像相关伪影,降低图像噪声信号强度,提高图像对比;结合多信号平均采集提高信噪比,减轻ASSET相关伪影后,可得到较高质量的胃癌扩散加权图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肿瘤磁共振扩散成像的技术可行性和b值的选择,比较扩散成像与食管钡餐造影、CT、T2WI在显示病变长度方面的差异.方法食管肿瘤32例,进行常规MRI及DWI横断面扫描b=200、300、500、800、1000s/mm2,分别测定图像SIR和CNR并与常规T2WI图像进行比较.测量食管肿瘤病变的扩散信号强度,分别计算ADC值,选择合适的b值.在DWI图像上测量病变长度,与食管钡餐造影、CT、T2WI及手术切除病理大体标本显示的病变长度进行比较.结果不同b值DWI图像与常规T2WI比较,SIR无显著性差异(P>0.05),b值为200、300、500 s/mm2时,DWI图像CNR与T2WI有显著性差异(P<0.05).b值200、300、500 s/mm2DWI图像的SIR和CNR与b值选择800、1000s/mm2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b值选择500 s/mm2较为合适.b值500 s/mm2磁共振扩散加权图像显示病变长度与病理结果、食管钡餐造影及T2WI图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8通道阵列线圈结合ASSET技术一次屏气扫描,b值采用500 s/mm2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食管肿瘤扩散图像,DWI测量的病变长度与手术切除病理大体标本无显著性差异;DWI与钡餐造影和MRI T2WI在显示病变长度方面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乳腺病变并进行良恶性鉴别,直接影响临床治疗决策,并关系到乳腺癌患者预后。乳腺肿瘤通常血管富集,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技术基于碘剂的K边缘效应,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对乳腺组织同时进行高、低能量X线摄片,经处理后获得直接反映碘对比剂在腺体内分布情况的减影图像,消除了腺体重叠干扰,显示病灶血供状态,从而可更敏感地发现隐藏于腺体中的小病灶,准确评估病变形态、范围,并进行定性诊断。本文对CESM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宝石探测器CT与常规探测器CT显示正常胰管能力的差异。方法 对3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宝石探测器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既往均曾接受常规探测器CT扫描。宝石探测器CT应用HD模式薄层扫描及重建,FOV采用36 cm及18 cm两种模式。常规探测器CT采用常规模式扫描并薄层重建,FOV 36 cm。比较两种扫描图像对胰管的显示范围、清晰程度,计算并比较胰管的SNR及胰管与邻近胰腺的CNR、信号强度比(SIR)。记录并比较两次扫描的扫描剂量。结果 常规探测器CT及宝石探测器CT两种模式图像对胰管的显示范围(P=0.178)及清晰程度(P=0.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管与胰腺组织的SIR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337)。宝石探测器CT两种重建图像SNR及CNR均低于常规探测器CT图像(P=0.002、0.005)。应用宝石探测器CT HD扫描模式的扫描剂量明显低于常规探测器CT扫描(P<0.001)。结论 宝石探测器CT可以在保证胰管的显示率及清晰程度前提下明显减低扫描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成像(DCE)能否预测宫颈癌放疗和(或)化疗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 搜集32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资料,治疗前行MR DCE扫描,并于放疗和(或)化疗2~3周的早期点及放疗结束后1个月内为时间点行常规MR检查,计算体积变化率,根据病灶是否残余将患者分有残余组和无残余组,采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比较各径线、体积和5个DCE指标(平均强化时间,正性积分,达峰时间,最大上升斜率和最大下降斜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早期点径线变化率、体积变化率与治疗前DCE指标的关系.结果 无残余组20例,有残余组12例.无残余组治疗前横断面长径[(47.45±13.76)mm]和矢状面纵径[(38.75±10.69)mm]均小于有残余组[分别为(61.08±13.73)mm和(53.67±16.0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55和-2.650,P<0.05);无残余组低强化区正性积分为0.62±0.25,高于有残余组的0.3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9,P<0.05),即病灶越大、低强化区血供越差,则放疗和(或)化疗后易有残余.高强化区最大上升斜率与横断面长径和体积早期变化率有中至强的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577和-0.723,P<0.05),即MSI越低的病灶在放疗早期退缩越明显.结论 宫颈癌治疗前的DCE在预测放疗结束时病灶是否残余和治疗早期的体积退缩情况等短期治疗效果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CT影像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从良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CT影像学鉴别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恶性GISTs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2004-01-01至2006-10-31期间46例GISTs原发灶的CT影像表现,并行统计学分析,判断其对良恶性诊断的价值。结果 46例GISTs中,良性14例,恶性32例。两者在肿瘤大小、肿瘤边界情况、强化方式、并发溃疡、瘤周及瘤体内簇状或线状排列血管影显示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GISTs的生长方式、强化程度及有无钙化在良恶性鉴别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良性与恶性GISTs在CT影像表现上存在差异,恶性GISTs多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较大肿块、不均匀强化、并发溃疡、瘤周及瘤体内簇状或线状排列的扩张血管影。在判断GISTs良恶性时要综合多方面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CT影像学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接受胸部增强CT检查的101例周围型NSCLC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由2名医师盲法阅读术前CT资料,记录肿瘤的位置、大小、密度、增强CT值、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情况,纵隔淋巴结是否显示及显示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及边界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进行筛选.结果 纵隔淋巴结大小、边界、肿瘤大小、位置、密度、胸膜凹陷及肿瘤病理类型是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不仅与淋巴结大小相关,还与淋巴结边界、肺癌的大小、密度、位置及胸膜凹陷等多种CT表现相关,综合分析多种因素有助于提高CT诊断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SM)中减影图像灰度值(GV)测量对乳腺钙化病变良性与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因乳腺X线摄影检出以钙化为唯一可疑征象而接受CESM检查的连续性病例95例, 均为女性, 年龄34~76(48±7)岁。患者均接受头尾(CC)位及内外斜(MLO)位CESM。2名医师根据目标钙化剪影图像上有无强化作出良、恶性主观判断。另由2名医师在减影图像上分别测量MLO及CC位的钙化病变区GV, 并以乳腺腺体、胸大肌、皮下脂肪等区域作为背景实质测量GV, 计算病灶/背景灰度差值(DGV)及病灶/背景灰度差值比(DRGV)。以变异系数评价GV稳定性, 以Kappa检验分析2名医师测量的一致性;以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良性与恶性钙化不同区域GV值的差异;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GV鉴别钙化良性与恶性效能。诊断效能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纳入的95例患者中共97个钙化, 其中良性62个, 恶性35个。2名医师测量MLO及CC位钙化病变区GV值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均较高。恶性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