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22.
制作优质HE病理组织切片的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作一张优质的病理组织切片。方法对病理组织制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注意及改进。结果病理组织固定、脱水效果好,制作的组织切片薄,HE染色胞浆分明。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Src激酶在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自发性高血压大白鼠(SHR)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荧光标记、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及蛋白质印迹等方法,检测不同月龄的SHR左心室肥大心肌细胞中Src激酶的表达和定位的变化。结果: 蛋白质印迹检测显示,Src激酶在2、6、12和18月龄的SHR组左心室心肌组织抽提的总蛋白匀浆中的表达量与相同月龄的对照Wistar-kyoto(WKY)大鼠组相比较,无明显变化;而在其抽提的胞质蛋白匀浆中和膜蛋白匀浆中,2月龄的SHR组与对照WKY大鼠组相比较,Src激酶的表达无明显差别,但将6、12、18月龄的SHR组分别与相同月龄的WKY大鼠组比较,在胞质蛋白匀浆中Src激酶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在膜蛋白匀浆中Src的表达则显著增加(P<0.05)。免疫荧光标记也显示,在6、12和18月龄的SHR心肌细胞中出现一些定位变化,主要表现为Src激酶在心肌细胞闰盘的聚集,在心肌细胞闰盘处可观察到较宽的明亮荧光带,这些变化正好与SHR左心室肥大心肌细胞失代偿性重构相吻合。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血压所致失代偿性心肌肥大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存在Src激酶的膜转位,提示心肌细胞中Src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所致失代偿性左心室肥大的心肌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方法 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S-100、HMB-45、Male-A)进行观察.结果 肿瘤组织位于腮腺一侧,瘤组织呈推挤性边缘浸润至腮腺组织中,瘤细胞分布弥散,有窦样血管及少许纤维间质分隔,瘤细胞有异型性,核异型明显,边缘区个别肿瘤细胞细胞质内及肿瘤间质内有棕黄褐色素颗粒.免疫组化:瘤细胞S-100、HMB-45及Male-A强阳性;NSE、Vimentin弱阳性;LCA、CD15、CD30、Cytokeratin、EMA、Desmin、SMA、PLAP、Synapsin及ChromograninA均为阴性.结论 腮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组织起源尚有争议,可能起源腮腺导管甚或腺泡中DOPA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25.
26.
防脱片在病理技术工作中应用广泛,为了使组织切片在脱蜡过程中和某些染色工作进行中保持不脱片,必须要用防脱片,才能够为病理诊断提供高质量的切片。防脱片有即用型的,也有用化学试剂涂片的方法而制作的。本文介绍一种蛋清加甘油的方法制作防脱片,经济、简单、实用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Lillis Mayer氏苏木素染色使用过程的稳定性、持久性及染色效果。方法对Lillis Mayer氏与Harris氏苏木素在配方及使用过程进行比较。结果Lillis Mayer氏与Harris氏苏木素染色均胞核着色细致、清晰,颜色鲜艳。但在配方配制上Lillis Mayer氏苏木素较Harris氏苏木素安全,且Lillis Mayer氏苏木素使用时间较Harris氏苏术素长。结论Lillis Mayer氏苏木素是一种配制方便、即配即用、性能稳定、染色效力强、对组织染色适应范围广的良好胞核染色剂,与Harris氏苏木素相比有更多的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方法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S-100、HMB45、Male—A)进行观察。结果肿瘤组织位于腮腺一侧,瘤组织呈推挤性边缘浸润至腮腺组织中,瘤细胞分布弥散,有窦样血管及少许纤维间质分隔,瘤细胞有异型性,核异型明显,边缘区个别肿瘤细胞细胞质内及肿瘤间质内有棕黄褐色素颗粒。免疫组化:瘤细胞S-100、HMB-45及Male-A强阳性;NSE、Vimentin弱阳性;LCA、CD15、CD30、Cytokeratin、EMA、Desmin、SMA、PLAP、Synapsin及Chromogranin A均为阴性。结论腮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组织起源尚有争议,可能起源腮腺导管甚或腺泡中DOPA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方法 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S-100、HMB-45、Male-A)进行观察.结果 肿瘤组织位于腮腺一侧,瘤组织呈推挤性边缘浸润至腮腺组织中,瘤细胞分布弥散,有窦样血管及少许纤维间质分隔,瘤细胞有异型性,核异型明显,边缘区个别肿瘤细胞细胞质内及肿瘤间质内有棕黄褐色素颗粒.免疫组化:瘤细胞S-100、HMB-45及Male-A强阳性;NSE、Vimentin弱阳性;LCA、CD15、CD30、Cytokeratin、EMA、Desmin、SMA、PLAP、Synapsin及ChromograninA均为阴性.结论 腮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组织起源尚有争议,可能起源腮腺导管甚或腺泡中DOPA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30.
目的宫颈细胞应用传统涂片巴氏法及LCT液基涂片染色后,镜下观察细胞学形态变化及细胞类型的出现等评价。方法为取得足够诊断的细胞数量定点取材,做巴氏涂片或LCT液基涂片,镜下观察结果。结果传统涂片巴氏染色片在最低8000~12000个[1]形态完好的鳞状细胞范围之上时,LCT涂片在最低5000个之上细胞范围时,病变的阳性细胞检出率高,细胞数量在40000~80000个时,对于诊断的质量绝大部分无疑义。结论传统巴氏涂片中细胞成分常多于LCT涂片,但细胞较集中不像LCT涂片那样散在和混存,易于诊断,常能进一步提示异常细胞在涂片能进一步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