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
目的 探讨肾脏穿刺活检组织行直接免疫荧光法及HE染色技术的改良,并用AB两组对比的方式显示改良前后的优缺点.方法 肾脏穿刺活检组织免疫荧光及HE染色技术的改良.结果 改良后的肾穿组织免疫荧光技术及HE染色技术大大缩短操作时间,HE染色上色均匀,核浆对比明显.结论 肾活检病理是根据肾脏疾病的发病特点,在一般病理学方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免疫病理(免疫荧光、免疫酶标)、超微病理等先进手段而完成的.肾穿刺组织的病理检查包括光镜观察及电镜检查两部分,免疫荧光及HE染色是光镜观察的重要组成部分.肾活检有利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探讨临床分型与病理分型的关系,也是提高肾脏病临床与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细胞诊断是病理诊断中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许多疾病的积液中,存在大量的异型细胞。细胞制片的质量,对镜下细胞的观察及诊断有很重要的帮助。我科细胞制片染色(宫颈刮片以HE染色为主),其他积液染色以瑞氏染色为主。如何提高细胞制片的质量,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一些小方法,可有效防止染液沉渣沉积污染切片,同时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细胞制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Lillis Mayer氏苏木素染色使用过程的稳定性、持久性及染色效果.方法 对Lillis Mayer氏与Harris氏苏木素在配方及使用过程进行比较.结果 Lillis Mayer氏与Harris氏苏木素染色均胞核着色细致、清晰,颜色鲜艳.但在配方配制上Lillis Mayer氏苏木素较Harris氏苏木素安全,且Lillis Mayer氏苏木素使用时间较Harris氏苏木素长.结论 Lillis Mayer氏苏木素是一种配制方便、即配即用、性能稳定、染色效力强、对组织染色适应范围广的良好胞核染色剂,与Harris氏苏木素相比有更多的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16.
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分型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越来越重要,甚至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目前,在临床病理诊断中使用免疫组化方法主要是在石蜡包埋组织中进行。在组织固定、包埋等处理过程中很多抗原被封闭。部分抗原需要按照抗体使用指南中的方法来做抗原暴露修复,组织中的部分抗原仍然不能完全暴露,由此造成假阴性,从而影响正确诊断。笔者在临床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过程中,体会到将部分组织切片采用抗原双次修复的办法,让仅一次抗原修复,封闭抗原未能充分暴露的组织能够得到有效的表达。降低了假阴性和假弱阳性,提高了淋巴瘤诊断与分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和相关性, 及两者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30例多形性腺瘤和3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FAK、uPA的表达。结果:FAK、uPA的阳性表达率计数在正常唾液腺组织、多形性腺瘤、ACC中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高于非转移组.神经侵犯组高于非侵犯组(P〈0.05)。结论: FAK、uPA在ACC中的表达有相关性,并与ACC的临床类型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ACC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肾脏疾病中,变态反应在其病因发病机制中占很大比重,所以在肾活检标本中显示抗原或抗体是很重要的,一般使用冰冻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切片标本上荧光抗体染色结果作为抗原的鉴定和定位。冰冻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法要求冰冻切片质量优良,制作一张质量优良的冰冻切片,制片过程中的每一步环节都很重要,其中包埋剂的使用也很关键,包埋剂包埋组织(-20℃一25℃)冷冻后对组织起到支托固定的作用。现工作中制作冰冻切片常用包埋剂是OCT,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我科使用普通胶水替代OCT包埋,所制冰冻切片用于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与使用OCT包埋剂所制冰冻切片用于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Src激酶在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自发性高血压大白鼠(SHR)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荧光标记、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及蛋白质印迹等方法,检测不同月龄的SHR左心室肥大心肌细胞中Src激酶的表达和定位的变化。结果: 蛋白质印迹检测显示,Src激酶在2、6、12和18月龄的SHR组左心室心肌组织抽提的总蛋白匀浆中的表达量与相同月龄的对照Wistar-kyoto(WKY)大鼠组相比较,无明显变化;而在其抽提的胞质蛋白匀浆中和膜蛋白匀浆中,2月龄的SHR组与对照WKY大鼠组相比较,Src激酶的表达无明显差别,但将6、12、18月龄的SHR组分别与相同月龄的WKY大鼠组比较,在胞质蛋白匀浆中Src激酶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在膜蛋白匀浆中Src的表达则显著增加(P<0.05)。免疫荧光标记也显示,在6、12和18月龄的SHR心肌细胞中出现一些定位变化,主要表现为Src激酶在心肌细胞闰盘的聚集,在心肌细胞闰盘处可观察到较宽的明亮荧光带,这些变化正好与SHR左心室肥大心肌细胞失代偿性重构相吻合。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血压所致失代偿性心肌肥大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存在Src激酶的膜转位,提示心肌细胞中Src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所致失代偿性左心室肥大的心肌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