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151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12月住院的1518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痰标本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1518例痰标本检出致病菌1032株,阳性率为67.98%,检出最高菌株为大肠埃希菌370株(35.86%),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361株(34.99%),真菌78株(7.56%),鲍氏不动杆菌35株(3.39%),肺炎链球菌36株(3.49%),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3.10%),铜绿假单胞菌27株(2.62%),其他肠杆菌20株(1.94%)。耐药情况: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8.65%、89.2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最高84.38%。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最高88.89%,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2.59%。结论临床应重视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62.
运用DNA图像分析(IAT),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技术(AgNO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Ki-S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对93例脑膜瘤外科切除标本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恶性腋膜瘤(MM)、有复发的良性脑膜瘤(RBM)、有局部浸润的良性脑膜瘤(IBM)增殖能力高于无复发、无浸润的单纯良性脑膜瘤(SBM)(P<0.01),良性脑膜瘤的复发或浸润行为与细胞增殖潜能有关。上述四种方法中Ki-S是一种敏感性较高的简便方法:AgNOR不仅敏感性高,且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结果进一步表明,当AgNOR颗粒数大于或等于2.8时,良性脑膜瘤复发的可能性较大(P<0.05)。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与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NP)、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和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以下简称"肝纤五项")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湖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62例、肝硬化患者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纳入研究(均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且各项指标未见异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CHI3L1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肝纤五项水平。结果不同组别间CHI3L1和肝纤五项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的CHI3L1水平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组、慢性乙肝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的肝纤五项部分项目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CHI3L1、LN和CⅣ纳入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CHI3L1、LN和CⅣ用于区分非肝硬化和肝硬化患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0.794和0.888,以CHI3L1:215.34pg/mL、LN:124.01ng/mL和CⅣ:84.27ng/mL为诊断界值点时,敏感度分别为82.1%、71.4%和92.9%,特异度分别为69.0%、84.1%、76.1%。CHI3L1、LN和CⅣ联合检测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提高至82.1%和85.8%。结论血清CHI3L1、LN和CⅣ水平对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血清CHI3L1、LN和CⅣ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对比Lewis肺癌细胞(LLC)及LLC原位接种后获得的第一代衍生细胞(R1-LLC)和R1-LLC原位接种后获得的第二代衍生细胞(R2-LLC)间的生物学特性,比较该三种细胞在原位种植模型中的侵袭转移能力。方法 离体实验:采用cck8法、克隆球形成实验、T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形态;活体实验:观察在7、14、21d时LLC、R1-LLC、R2-LLC细胞分别原位种植模型中的成瘤与转移情况,统计成瘤率与成瘤时间。结果 LLC、R1-LLC、R2-LLC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侵袭能力R2-LLC>R1-LLC>LLC(p<0.05)。活体实验显示LLC、R1-LLC、R2-LLC成瘤率分别为66.67%、80%、93.33%( P<0.05)。结论 在离体及活体实验中,R2-LLC比R1-LLC及LLC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及转移特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血清IgG4水平在IgG4相关肝胆疾病和其他肝胆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肝胆疾病患者270例,分为以下8组:肝硬化组(17例)、急性胰腺炎组(52例)、慢性胰腺炎组(33例)、胆囊炎和胆结石组(27例)、胆管癌组(30例)、胆管炎和胆管结石组(41例)、胰腺癌组(47例)、IgG4相关肝胆疾病组(23例)。另外选取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IgG4的水平,应用ROC曲线评价IgG4鉴别诊断IgG4相关肝胆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和IgG4相关肝胆疾病组的IgG4水平明显增高(P均0.05)。与IgG4相关肝胆疾病组相比,肝硬化组、急性胰腺炎组、慢性胰腺炎组、胆囊炎和胆结石组、胆管癌组、胆管炎和胆管结石组、胰腺癌组的IgG4水平明显降低(Z值分别为-5.267,-6.802,-5.921,-6.005,-6.173,-6.513,-6.014;P值均0.01)。IgG4在区分IgG4相关肝胆疾病和其他肝胆疾病的AUC为0.982,以4.13 g/L为诊断界值点时,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96.0%。12例IgG4相关肝胆疾病患者激素治疗后2个月IgG4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Z=-2.021,P=0.043)。结论血清IgG4升高并不是IgG4相关肝胆疾病所特有。以4.13 g/L为诊断界值点时,IgG4在鉴别诊断IgG4相关性肝胆疾病时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对激素治疗后的疗效判断有一定作用,但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急性细菌和病毒感染患儿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病毒感染患儿51例、急性细菌感染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取同期该院体检未发现感染疾病者5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P-10水平。采用西门子BNⅡ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病毒感染组的IP-10水平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IP-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的CRP水平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P0.05),但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P-10和CRP在区分急性病原体感染患者和对照组人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8和0.873,灵敏度分别为35.0%、79.6%,特异度分别为96.1%、98.0%。IP-10与CR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提高到82.5%和100.0%。结论高水平血浆IP-10可能对患儿发生急性感染有一定的预测价值。IP-10和CRP联合检测提高急性病原体感染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GGT)各血清生化指标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鉴别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共筛选急性胰腺炎患者583例,根据其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胰腺炎组(406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组(177例),同时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其病因分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组(71例)和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组(106例),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TBIL、DBIL、ALT、ALP、TBA、GGT等血清生化指标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病因判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组TBIL、DBIL、ALT、ALP、TBA、GGT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急性胰腺炎组(P0.01),上述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8、0.677、0.577、0.628、0.618、0.633;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组TBIL、DBIL、ALT、ALP、TBA、GGT血清水平显著高于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组(P0.01),上述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765、0.695、0.805、0.786、0.816。结论血清TBIL、DBIL、ALT、ALP、TBA、GGT有助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及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  相似文献   
68.
脊髓损伤是神经科学领域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创伤之一,可直接导致神经元坏死、神经轴突中断,脊髓结构严重破坏.而损伤后的微环境又有诸多不利于脊髓神经轴突再生的因素,如: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以及胶质疤痕和多种抑制再生的物质存在等.雪旺细胞是外周神经系统特有的胶质细胞,包绕轴突形成髓鞘,近年发现雪旺细胞不只在轴突周围形成髓鞘,它还有许多有利于调节损伤后轴突再生的独特功能.大量的动物实验已证明雪旺细胞移植和其他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够克服这些因素达到促进轴突再生、髓鞘形成及功能恢复的目的,为脊髓损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 (CK)水平与输卵管妊娠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N -乙酰半胱氨酸 (NAC)法 ,测定 2 2例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和 35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血清CK水平 ,同时对输卵管妊娠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血清CK水平为 (15 4 .2± 6 3.7)IU/L ,高于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10 7.8± 5 1.3)IU/L(P <0 .0 1)。输卵管峡部妊娠和壶腹部妊娠血清CK水平分别为 (16 7.3± 4 5 .7)IU/L和 (113.5± 5 4 .9)IU/L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滋养细胞管腔内生长型血清CK水平为 (91.3± 4 3.7)IU/L ,管腔外生长型及混合生长型血清CK水平为 (12 8.5± 39.4 )IU/L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以血清CK水平 135IU/L作为界值 ,预测输卵管妊娠破裂的敏感性为 77.2 % ,特异性为82 .8%。结论 :血清CK测定可用于破裂型和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鉴别诊断 ,对预测输卵管妊娠破裂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