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58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68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11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0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7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测量实验犬的等容收缩期加速度指标在评价左室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将14只健康杂种犬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基础状态,结扎即刻、30 min、120 min、180 min及再灌注即刻、60 min、120 min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STI技术测量并计算左室心肌等容收缩期径向加速度和圆周加速度。结果缺血节段的等容收缩期圆周加速度和径向加速度自梗死30 min开始降低,且随梗死时间延长而减低(均P0.05);恢复再灌注后,各梗死节段的等容收缩期加速度逐渐升高(均P0.05)。结论二维STI技术所测等容收缩期加速度指标可定量评价犬急性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肺超声与CT影像相关性,肺超声对COVID-19患者肺部病变评估的作用。 方法 超声医师采用单侧六分区法对25例COVID-19患者进行床旁肺超声顺序盲扫,观察每个肺区胸膜线厚度、形态、完整性,胸膜滑动征,A线,B线的分布、数目、融合范围,肺实变位置、内部回声、范围,是否有胸腔积液等伴随征象。行半定量评分,与同期胸部CT影像对照,应用SPSS24. 0统计学软件分析右肺、左肺、全肺超声评分与CT病灶体积占比相关性。比较普通型、(危)重型患者全肺超声评分、CT病灶体积占比。 结果 全肺总评分最低为0分(1例),最高为22(1例)。患者右肺、左肺超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1-R6、L1-L6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肺、左肺、全肺超声评分与CT病灶体积占比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0.956、0.922(均P<0.01)。全肺超声评分普通型[5(4.25)]与(危)重型[14(9.5)]比较;全肺CT病灶体积占比普通型[4.3(6.85)%]与(危)重型[22.4(20.2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VID-19患者肺超声评分与CT病灶体积占比具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 以CT为参照,床旁肺超声对COVID-19患者肺部病变的无创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应用分层应变技术评价不同低温条件下兔左心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常温组、低温A组、低温B组,每组10只,常温组置于室温22~25℃,低温A、B组分别置于-25℃条件下4 h和8 h。比较各组心内膜层、中层及心外膜层的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S)。结果 3组心肌LS值由心内膜层至心外膜层呈递减趋势;低温A组心内膜层心肌LS绝对值较常温组降低(P<0.05),低温B组3层心肌LS值绝对值较常温组均明显降低(P均<0.01);低温B组3层心肌LS值的绝对值均显著低于低温A组(P均<0.05)。结论 新西兰兔左心室壁3层心肌LS值随低温时间改变受累程度不同,心肌纵向分层应变技术可更早发现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心内膜层心肌应变较心外膜层心肌应变敏感。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利用Noise2Noise自监督人工智能(AI)提高乳腺超声存图质控的准确度。方法 对手动提取“体标”、“大小”和“血流”3种标识创建大型数据集,利用自监督训练和Noise2Noise的耦合方式集进行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分割准确度和重建相似性两类定量指标对模型的性能进行分析,筛选出最优AI模型。随机选取行乳腺检查的1 000例患者图像,分别记录AI和人工质控完成3种标识所用的时间和准确度,进行AI与人工质控比较。结果 Noise2Noise模式下训练的U-Net模型可作为后续研究使用的最优AI模型;人工在完成质控标识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标”、“大小”和“血流”3种标识的AI质控准确度为95.44%、78.50%和73.50%,人工质控准确度为99.99%、100%、100%,AI质控3种标识的每张图像耗时较人工质控分别节省0.45 s、0.84 s和0.50 s。结论 Noise2Noise自监督AI进行超声图像标识质控较人工质控可缩短耗时,提高质控效率,但准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5.
正常家兔肝脏超声背向散射积分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2种不同时间增益补偿(TGC)设置时,正常家兔肝脏背向散射积分(IBS)值的变化。为研究肝脏不同性质病变IBS的变化提供前期准备。方法对30只肝功能检查正常的新西兰大白兔进行IBS测定。在固定仪器设置时采用近场3个点为150,调节中场、远场TGC使图像视觉亮度一致及固定TGC8个点均为150两种方法,把肝脏按深度不同分成近、中、远场三部分,记录IBS曲线并进行联机分析。结果当近场3个TGC固定为150,调节中、远场TGC并固定时,兔肝脏近、中、远场标化IB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当TGC固定均为150时,正常兔肝脏近、中、远场标化IBS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肝脏IBS值能反映组织结构的细微变化,但受仪器设置影响较大,要统一设置并建立对照组。 相似文献
56.
目的总结影像学(超声、CT、MRI)新技术在常见弥漫性肝病中的表现。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影像学新技术在常见弥漫性肝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结果超声造影及CT灌注不仅较好的反映弥漫性肝病的形态变化,还可显示生理功能的改变,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能从分子水平来反映肝细胞的代谢情况,超声和MRI的弹性成像使影像触诊成为了可能,从而为这类疾病的诊疗评估提供了定性和定量的信息。结论影像学新技术在常见弥漫性肝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58.
冻伤又称冷伤,是在寒冷、潮湿或有风的地带工作劳动时,由于低温或机体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下,所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温度下降而发生的损伤,是严寒地区或从事低温下作业人员的常见急症.低温是指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低温能导致身体无法维持正常的核心温度,它的直接损伤作用决定了冻伤的程度[1].冻伤会造成机体内环境的紊乱和多系统功能的改变,并引发严重后果.其对人体伤害是巨大的,不但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深度冻伤还将导致残废,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微创姑息治疗不能切除的伴发MODS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3种微创方法对不能切除的伴发MODS恶性胆道梗阻患者38例进行治疗,其中行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治疗术(治疗性ERCP术)27例、经皮胆道穿刺造影及置管引流术(PTCD术)6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5例。结果术后1周功能不全器官恢复率58.4%,总胆红素下降减半者24例(63.2%),r-谷胺酰转肽酶下降减半者25例(65.8%);术后1月内无死亡病例,术后3月胆道梗阻复发率18.4%(7/38),随访6个月,死亡率13.1%(5/38),术后1年生存率71.1%(27/38)。结论微创治疗对不能切除的伴发MODS的恶性胆道梗阻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应根据不同梗阻部位,选取相应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60.
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早于肾功能的改变。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可以反应继发性肾灌注的改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