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0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REB表达的上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洪  曲鹏  方秀斌 《解剖科学进展》2006,12(4):339-342,I0006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REB和磷酸化的CREB(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 estern B loting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CREB和磷酸化CREB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海马CA1区CREB有明显表达,缺血再灌注组CA1区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NGF组CA1区的CREB表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假手术组海马CA1区p-CREB表达很少,缺血再灌注组p-CREB表达多于假手术组,NGF组p-CREB表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NGF上调海马CREB和p-CREB的表达,对缺血神经元起保护作用,CREB和p-CREB参与NGF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2.
Toll-like receptors (TLRs) recognize pathogens and initiate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at the early stage of virus invasion, promoting the matu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immune cells, regulating immune respon-ses,and trigger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s. Lipopolysaccharide (LPS) activates the TLR4 signaling pathways which result in the activation of NFκB and JNK/SAPK and the expression of large amount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leading to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20, a NFκB-dependant cytosolic protein, via a negative feedback loop blocks NFκB activation and participates in the regulation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the inhibition of apptosis;therefore, it provides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body.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使用多焦视网膜电图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进行评估和分析。方法 符合入选条件的113例113眼,根据屈光度数和眼轴长度分为四组:正视组31例(31眼),等效球镜度数为+0.75~-0.50 D,且眼轴长度为22~24 mm;低中度近视组26例(26眼),等效球镜度数为>-0.50~-6.00 D,且眼轴长度为>24~26 mm;高度近视组34例(34眼),等效球镜度数为>-6.00~-10.00 D,且眼轴长度为>26~28 mm;超高度近视组22例(22眼),等效球镜度数>-10.00 D,且眼轴长度>28 mm。使用多焦视网膜电图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入选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功能和厚度进行测量。结果 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各环P1波反应密度值逐渐减小,1环、2环、3环不同程度近视组间P1波反应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各环P1波振幅总和均逐渐减小,1~5环不同程度近视组间P1波振幅总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P1波潜伏期逐渐延长,1环、2环、3环不同程度近视组间P1波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P<0.001)。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P1波反应密度呈负相关(r=-0.261,P=0.003),与P1波振幅总和呈负相关(r=-0.402,P<0.001),与P1波潜伏期呈正相关(r=0.340,P<0.001)。结论 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视网膜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后视力和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的改变。方法 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连续IMH患者40例4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例,女例28例;平均年龄(62.43±5.68)岁;平均病程2.78个月。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检查,眼底彩色照相和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统计分析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眼BCVA 0.05~0.5,平均logMAR BCVA 0.71±0.19。黄斑裂孔Ⅱ、Ⅲ、Ⅳ期分别为4、16、20只眼。平均黄斑裂孔颈部最小直径(410.13±175.72) μm;平均底部最大直径(775.00±264.77) μm。IS/OS破坏直径618.00~2 589.00 μm,平均破坏直径(1 682.08±484.11) μm。均行23G联合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3.75个月。观察手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BCVA、黄斑中心凹结构;分析末次随访logMAR BCVA和IS/OS破坏直径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随访时间的关系。结果 手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49±0.31、0.37±0.26、0.30±0.26。与手术前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598、-5.215、-5.218, P<0.05)。手术前logMAR BCVA、黄斑裂孔最小直径与末次随访logMAR BCVA相关(r=0.401、0.392,P<0.05);手术前、末次随访IS/OS的破坏直径大小和末次随访logMAR BCVA相关(r=0.339、0.353,P<0.05);末次随访时间的长短与末次随访logMAR BCVA、IS/OS破坏直径的大小无相关(r=0.000、0.018,P>0.05)。末次随访时,黄斑裂孔完全闭合39只眼,占97.5%。IS/OS完全连接32只眼;仍有破坏8只眼。结论 IMH手术后患者视力稳定,IS/OS完全连接率高。  相似文献   
65.
目的:锌脂蛋白A20是核因子κB信号系统活化的产物.研究证实核因子κB的激活是球囊损伤动脉后血管狭窄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实验拟脱察锌指蛋白A20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局部血管内皮再生和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6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体质量350-400g.②分组及实验过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14只.制备A20质粒DNA,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进行颈动脉结扎,不进行球囊损伤术);对照组:球囊损伤术后局部灌注Lipofectamine 2000 Reagent TE缓冲液:治疗组:球囊损伤术后局部灌注Lipofectamine 2000 Reagent TE缓冲液 pCAGGS-GFP/A20重组质粒.A20质粒DNA在球囊损伤大鼠颈动脉的局部转染.③实验评估:荧光显微镜观察A20在损伤动脉壁的转染效率;伊文思蓝染色法评估损伤后颈动脉内皮再生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血管超微结构改变.实验过程对动物的处理符合动物论理学标准.结果:①球囊损伤术和A20转染治疗后2周,治疗组再内皮化百分比大于对照组(P<0.05).②假手术组大鼠颈动脉平滑肌细胞电镜下呈典型的"收缩表型";对照组球囊损伤后3d可见合成型细胞及过渡型细胞,7d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发生明显改变,呈典型的"合成表型",治疗组术后7 d可见接近收缩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结论:局部转染A20基因可促进损伤血管内皮再生,抑制损伤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50(GBE50)对脂多糖激活的心肌细胞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及血管紧张素原(ATG)、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表达的影响,探讨GBE50防治左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NRVM),分4组:1)对照组:DMEM培养基中不加任何干预因素;2)脂多糖组:DMEM培养基中加入脂多糖1mg/L;3)脂多糖+GBE50组:预先加入GBE5080mg/L,1h后加入脂多糖1mg/L;4)脂多糖+咖啡酸苯乙酯组:预先加入咖啡酸苯乙酯20mg/L30min后加入脂多糖1mg/L。干预24h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NF-κBp65核易位情况;RT—PCR检测TLR4、ATG及AT1R、心肌肌球蛋白重链肛MHCmRNA的表达情况,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结果LPS刺激下NRVM TLR4mR—NA明显升高(P〈O.01),NF-κBp65核易位增多(P〈0.01),ATG和AT1R、心肌肌球蛋白重链p—MHCmRNA表达以及细胞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O.01)。GBE50与咖啡酸苯乙酯能明显抑制NF-κBp65核易位,同时抑制LPS诱导的TLR4、ATG和AT1Rβ-MHCmRNA表达上调以及细胞蛋白含量的增加(P〈0.05)。结论GBE50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化,进而减弱TLR4/NF-κB信号从而抑制心肌RAS的激活,干预TLR4/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银杏叶提取物防治心肌肥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7.
近年研究表明冠心病是免疫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免疫介质CD40及其配体广泛存在于T、B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 /巨噬细胞、血小板及上皮细胞表面 ,二者相互作用可诱导上述细胞产生许多致炎因子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阻断CD40 CD40L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发生与发展 ,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Toll样受体家族(TLRs)识别抗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s)后激发先天性免疫反应。TLR4不仅识别外源性配体脂多糖(LPS),也识别动脉损伤过程中表达的内源性配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LR4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现对近年有关TLR4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此外,还将讨论对TLR4信号的可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USGB)在病灶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3例接受USGB肿物性质待查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计算其穿刺成功率、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Kappa值。结果 343例患者共343个病灶,其中325个穿刺标本获得明确定性诊断,穿刺成功率94.75%。经术后病理证实,恶性202个,良性141个,USGB误诊10个,漏诊14个,准确率93.00%(319/343),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3.07%(188/202)、92.91%(131/141)、7.09%(10/141)、6.93%(14/202)、94.95%(188/198)、90.34%(131/145)、85.98%,13.12及0.07。USGB与金标准比较总体一致性好(Kappa=0.86)。结论 USGB穿刺成功率高,诊断病灶良恶性准确率高,与金标准一致性好,对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0.
炎性小体(inflammasome)是一种多蛋白复合物,主要由识别炎症的胞浆型模式识别受体(PRRs)、接头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效应蛋白前半胱天冬酶-1(pro-caspase-1)三部分组成。炎性小体的激活过程中最主要的步骤是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等炎性因子的成熟和释放,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在心血管疾病中,有关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研究最为广泛。诸多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样可以激活NLRP3炎性小体进而促进疾病的发展。本文就近年来对NLRP3炎性小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中的形成、激活及相关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