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6层螺旋CT在主动脉瘤中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SCT)及其三维重建(CTA)在诊断主动脉瘤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纳入32例主动脉瘤患者,行16层S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29例行外科手术.结果 16层SCT三维图像能显示32例动脉瘤体的大小、形态、走行、有无附壁血栓及钙化,以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26例主动脉瘤CT及CTA所测量的瘤体大小、长度以及升主动脉根部扩张情况与手术符合.结论 16层SCT横断面及三维图像,能快速、准确、无创、全面地显示主动脉瘤病变的病理解剖改变,为临床提供精细的影像学信息,对于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肺隔离症的多排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CT多排螺旋的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手术病理确诊肺隔离症8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分析其CT表现。结果6例位于左肺下叶,2例位于右肺下叶,CT表现:病变呈囊实性5例,实性2例,囊性1例,6例CT血管成像MIP、MPR、VRT清楚显示异常供血动脉的起源、走行、直径、形态以及引流静脉。结论多排螺旋CT检查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取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73.
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例 1 女 ,43岁。发现颜面发育异常 1 0余年 ,反复胸闷、气短伴双下肢水肿 1年 ,加重 3d入院。1年前发现“垂体瘤”,未治疗。 3年前闭经。入院时体检 :血压 ( BP) 1 2 0 /70 mm Hg( 1 mm Hg=0 .1 33k Pa) ,端坐呼吸 ,皮肤粗糙 ,多汗、多毛。前额骨、眉弓、颧骨弓及鼻增大、突出 ,左眼失明 ,口唇增厚 ,舌大而厚 ,语音低顿。双侧颈静脉怒张 ,双肺底细小水泡音 ,心尖搏动于 肋间左锁骨中线外 3.0 cm,心率 1 0 2次 /min,律不齐 ,心尖部 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大肋下 4.0 cm,双下肢重度水肿。超声心动图示左室 ( LV) 70 mm,左房 ( LA) 55m…  相似文献   
74.
患者男,35岁,因上颌腭侧肿胀疼痛1周来诊。患者半年前进食后患牙疼痛,咬合时加重,当时未做处理。2个月后患者感到腭侧肿胀,自服“甲硝唑”后好转。1周前再次肿胀疼痛难忍来我院就诊。检查:全口牙列完整,牙合面磨耗不均匀,上颌腭侧以14根尖区为中心肿胀隆起,触痛牙周溢脓,14扭转,无龋坏,无折裂,探诊颊侧牙周正常,腭侧牙周袋深7 mm,冷热诊无反应,叩诊( ),Ⅱ度松动,与44、45咬合早接触;X线片示:14扭转,双根,近中牙槽骨呈角形吸收,颊根尖区有低密度透射区。初步诊断:14根尖周炎。处置:14调牙合,开髓,揭髓顶,可见颊腭侧各1个根管口,分别插入诊…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安置埋藏式起搏器的患者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囊袋出血的影响,从而来判断它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01/2009-12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患者95例资料,以是否同时行CAG分为造影组42例与非造影组53例,观察冠心病在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比例,以及起搏器囊袋出血情况.结果:造影组42例患者中18例为冠心病,占44.4%.起搏器安置的囊袋出血情况:造影组为4例9.5%,非造影组为5例9.4%,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术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没有增加囊袋出血,两者同时进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胎儿MRI检查男性胎儿睾丸下降及发育趋势与其胎龄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胎龄为19~38周时,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受产前胎儿MRI检查,并且无泌尿生殖系统异常的1 023例男性单胎胎儿(胎龄为19~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及38周的胎儿分别为20、19、32、66、66、81、85、72、86、111、113、124、83、34、17及14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胎儿MRI的T2WI及平衡式快速场回波(B-TFE)序列,在冠状位、失状位或轴位任意2个平面,观察胎儿阴囊内单侧和双侧睾丸下降及发育趋势。胎儿左、右侧睾丸下降时胎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将不同胎龄胎儿的双侧睾丸下降率与其胎龄进行曲线拟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本组1 023例胎儿中,20例胎龄为19~23周胎儿的MRI结果,均未见其睾丸下降至阴囊;至胎龄为24+1周时,仅观察到1例胎儿的单侧睾丸下降至阴囊。245例胎龄为25~28周胎儿的MRI结果,可见双侧睾丸下降率变化明显。胎龄为25、26、27及28周时,MRI可见胎儿双侧睾丸下降率分别为28.1%(9/32)、31.8%(21/66)、62.1%(41/66)、83.9%(68/81);385例胎龄为33~38周胎儿的双侧睾丸下降率为100.0%。②本组1 023例MRI检查结果显示,49例(4.79%)胎儿双侧睾丸下降状态不一致(仅单侧睾丸下降至阴囊)。MRI检查可见左侧睾丸下降至阴囊的胎儿(n=886)胎龄为(31.6±3.0)周,右侧睾丸下降至阴囊的胎儿(n=875)胎龄为(31.7±2.9)周,并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睾丸未下降至阴囊的胎儿(n=137)胎龄为(25.7±2.5)周,右侧睾丸未下降至阴囊的胎儿(n=148)胎龄为(25.7±2.3)周,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将不同胎龄胎儿的双侧睾丸下降率与其胎龄进行曲线拟合结果显示,最优拟合模型为二次多项式曲线拟合模型,其模型表达式为y=-943.79+61.23x-0.89x2,其中y为不同胎龄胎儿双侧睾丸下降率(%),x为胎儿胎龄(周)。 结论MRI检查可直观了解男性单胎胎儿睾丸下降与发育趋势。胎儿睾丸下降有一定规律,始于胎龄为24周,胎龄为33周后,其睾丸几乎均下降至阴囊内;部分胎儿存在双侧睾丸下降状态不一致。  相似文献   
77.
本文观察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 16例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自 2 0 0 1- 0 1~ 2 0 0 2 - 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16例AMI患者 ,均在发病 2 0h内行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其中男13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5 5 8± 9 1)岁。心肌梗死部位 :前壁 8例 ,前间壁 2例 ,下壁 6例 ;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2例 ;Killip分级 :Ⅰ~Ⅱ级 14例 ,Ⅲ级 2例。冠脉内支架术 :所有确诊AMI的患者均常规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确定梗死相关血管 (IRA)的靶病变。病例选择标准 :靶病变狭窄程度为 70 %~ 90 % ,血管直径…  相似文献   
78.
女性盆腔CT检查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其换代后的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三维重建等,对女性盆腔疾病的检查优于传统方法。CT对病变范围,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分期、腹膜后淋巴结增大的显示、治疗计划的制定,以及治疗后患者的随诊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男性 ,65岁 ,以反复心前区疼痛 2年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 4年。查体 :血压 12 0 /80mmHg(1mmHg =0 13 3kPa) ,心界不大 ,心率 72次 /min ,律齐 ,无杂音。心肌核素断层显像示下后壁放射性稀疏。入院后第三天局麻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显示 :左主干粗大 ,管径 6mm ,左前降支 (LAD)中段 70 %狭窄 ,TI MIⅢ级 ,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正常 ,更换 6FAmplazerLII导引导管于左冠口 ,以 0 0 14寸导丝通过LAD中段病变处达远端 ,预植入 3 5× 18mm支架 ,球囊加压至 14atm时 ,X线透视下见支架中部仍有限局性狭窄 ,故加压至 16atm ,2 0s时撤…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单腔心脏起搏器,观察组行双腔心脏起搏器,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和血液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0%vs. 84.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排血量[(4.22±0.45)L/min vs.(3.45±0.45)L/min,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59.89%±5.36%vs. 54.11%±4.56%,P0.05]、心脏指数[(2.55±0.26)L·min~(-1)·m~(-2)vs.(2.12±0.22)L·min~(-1)·m~(-2),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11±0.18)cm vs.(4.77±0.26)cm,P0.05]、左心房内径[(3.61±0.11)cm vs.(3.85±0.23)cm,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2.45±0.11)cm vs.(3.02±0.55)cm,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1.55±0.12)mPa/s vs.(1.89±0.22)mPa/s,P0.05]、血小板聚集率(32.15%±4.45%vs.40.26%±5.22%,P0.05)、血浆黏度[(6.45±0.45)mPa/s vs.(7.45±0.55)mPa/s,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