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26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3篇 |
预防医学 | 1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MR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对慢性肾脏疾病(CKD)患儿肾功能的评估作用。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77例CKD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病例组。根据儿童CKD分期,进一步将病例组患儿分为CKD 1~2期亚组(n=60),CKD 3~5期亚组(n=17)。将同期本院招募的16例健康儿童志愿者,纳入对照组。采用DW-MRI检测所有受试儿的双肾皮质、髓质ADC值。同时采集其接受DW-MRI检查前1个月内的血清肌酐浓度和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病例组和对照组受试儿双肾皮质、髓质ADC值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方差分析对CKD 1~2期亚组、CKD 3~5期亚组及对照组3组患儿的双肾皮质、髓质ADC值进行比较,并采用Bonferroni法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对CKD患儿双肾皮质、髓质ADC值与eGFR、血清肌酐浓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本研究通过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审批文号:2014081)。对所有受试儿进行MRI检查前,均征得其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组和对照组受试儿性别构成比、年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85、0.980)。 结果①病例组受试儿自身左、右肾皮质ADC值比较,以及左、右肾髓质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儿自身左、右肾皮质ADC值比较,以及左、右肾髓质ADC值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KD 1~2期亚组受试儿双肾皮质、髓质ADC值分别为(2.22±0.09)×10-3 m2/s、(1.97±0.11)×10-3 m2/s,CKD 3~5期亚组分别为(2.02±0.16)×10-3 m2/s、(1.72±0.14)×10-3 m2/s,对照组分别为(2.35±0.06)×10-3 m2/s、(2.09±0.09)×10-3 m2/s。上述3组受试儿双肾皮质、髓质ADC值分别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942、48.956,P<0.001)。进一步对其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上述3组受试儿任意2组的双肾皮质、髓质ADC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01)。③病例组CKD患儿中,双肾皮质、髓质ADC值与eGFR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621、0.657,P<0.001),与血清肌酐浓度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708、-0.681,P<0.001)。 结论本研究认为,DW-MRI是评估CKD患儿肾功能的有效方法。ADC值可反映儿童肾功能,并且ADC值可为临床判断健康儿童、轻度CKD和中、重度CKD患儿提供参考依据。但是,DW-MRI是否对CKD患儿肾功能评估具有应用前景,则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3.
心脏起搏系统更换的原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埋藏式起搏器更换的原因和方法,并对不同的更换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68例起搏器系统更换患者的临床资料,电极参数,更换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共68例72人次更换起搏器,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46~92岁,平均(69.0±9.5)岁。其中64例更换1次,4例更换2次。在所有68例更换起搏器的患者中,起搏器电池耗竭60例次,其中,自然耗竭55例次,提前耗竭5例次;电极导线断裂或绝缘层破裂2例;起搏器电重设因未发现而重新植入新的脉冲发生器2例;电极脱位3例;起搏器囊袋破溃1例。在98条电极中,保留电极86条,占87.7%,更换电极12条,更换原因,起搏器阈值升高5条;电极导线绝缘层破裂2条;电极脱位,更换电极3条;电极导线与脉冲发生器分离不开,改到对侧重新植入新电极1条;囊袋破溃而重新在对侧植入1条。结论:起搏器更换原因多为电池耗竭或使用时间已到质保期,少见的原因是起搏器植入并发症。更换电极的主要原因为起搏阈值升高。术前程控电极参数对决定更换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分析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T灌注参数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临床诊断子宫颈癌的31例患者行子宫颈CT灌注扫描,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将癌旁相对正常宫颈组织15例作为对照。根据灌注所得图像得到时间-密度曲线,分析的灌注参数包括灌注值(PF)、血容量(BV)、强化峰值时间(TTP)和强化峰值(PEI),并结合病理结果作分组灌注参数分析。结果:宫颈癌灌注时间-密度曲线TDC特点为速升速降型.短时间达峰值,峰值高于癌旁对照组织。肿瘤组的PF、BV、PEI值分别为(42.70±27.48)ml/min·100g、(39.94±21.35)ml/100g、(37.28±13.00)HU,癌旁对照组织PF、BV、PEI值分别为(8.03±3.22)ml,/min·100g、(27.68±14.53)ml/100g、(26.17±7.75)HU,肿瘤组的TTP值为(30.51±20.79)s,癌旁对照组织TTP值为(76.11±2.91)s,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EI值腺癌组(46.49±17.01)HU高于鳞癌组(35.83±10.36)HU,淋巴结转移组(53.94±17.83)HU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4.08±9.27)HU,TTP值淋巴结转移组(18.43±2.14)s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2.08±21.98)s,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子宫颈癌为高血流灌注肿瘤,CT灌注参数反映肿瘤的血流特点和肿瘤内部的灌注情况,肿瘤CT灌注参数不同于癌旁对照组织的灌注参数,肿瘤的分期不同、分化程度不同、病理分型不同、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部分灌注拳数的改变,因此CT灌注对肿瘤的分期和预后估计有意义。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基于脑表面分析(surface based analysis,SBA)方法分析磁共振脑结构图像,探究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脑皮层厚度改变及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纳入50名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为病例组,43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集MRI三维T_1加权图像,采用Free Surfer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两组皮层厚度有差异的脑区,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的左侧中央后回、岛叶、缘上回、额下回三角部、岛盖、颞中回、额中回喙部、顶上小叶、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上回、额中回尾部、岛叶、枕外侧回的皮层厚度较对照组减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侧额上回的皮层厚度与威斯康辛卡片测试的持续错误数分数呈负相关(r=-0.517)。左侧额中回喙部的皮层厚度与STROOP测试的错误分数呈负相关(r=-0.46)。左侧岛叶的皮层厚度与耶鲁综合抽动症状量表的总分呈负相关(r=-0.45)。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存在执行功能受损,尤其是抑制性控制受损;左侧岛叶皮层厚度与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8.
男性 ,6 5岁 ,以心前区疼痛 2年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 4年。查体 :血压 12 0 80mmHg(1mmHg =0 133kPa) ,心界不大 ,心率 72次 分 ,律齐 ,无杂音。心肌核素断层显像示下后壁放射性稀疏。入院后第 3天局麻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SCA) ,显示 :左主干粗大 ,管径 6mm ,左前降支 (LAD)中段 70 %限局性狭窄 ,未见明确钙化影象 ,TIMIⅢ级 ,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正常 ,更换 6FamplatzerLⅡ导引导管于左冠口 ,以 0 0 14英寸导丝通过LAD中段病变处达远端 ,预置入3 5mm× 18mmVIVANT支架 (德国PTM医用产品有限公司 )。球囊加压至 14atm…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一例巨颅伴皮层下海绵样囊肿性脑白质病(megalencephalic 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subcorti calcysts,MLC)患儿临床特征与MLC1基因突变情况,为其家庭提供遗传咨询。方法收集患儿及其父母临床资料并提取外周血DNA,对MLC1基因编码区及侧翼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测序。结果患儿生后出现头围异常增大,运动认知落后,头颅MRI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弥漫异常信号,测序发现MLC1第2外显子c.177-c180delC纯合型缺失突变。患儿父母为相同位点杂合型突变、表型正常携带者。结论该MLC患儿存在MLC1基因纯合型突变,突变基因来源于父母。 相似文献
30.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由多种上呼吸道炎症引起的综合征,是儿童群体慢性咳嗽的常见因素之一,对于儿童健康造成了较大伤害。2010年1月~2011年9月,我们将仙璐贝用于小儿上气道UACS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