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正>目的:评估唑来膦酸治疗伴骨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动力学改变。材料和方法:应用探索性分析,监测唑来膦酸与安慰剂治疗伴骨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PSA变化。应用线性与对数模型分析前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PSA变化,并对首次骨不良事件、骨病进展以及死亡率进行评估,以PSA=77.3 ng/ml作为PSA变化高低的分界点。结果:总共202例患者服用安慰剂,434例患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评测经尿道膀胱肿瘤绿激光汽化术后早期使用索利那新对早期膀肤过度活动症症状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设计,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笔者单位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行膀胱肿瘤绿激光汽化术(PVBT)术后并发OAB症状者共32例。随机分为两组,手术当日起即口服索利那新5mg qd至拔除尿管后3天停药,对照组:不口服索利那新。观察记录术后24小时,24~48小时,48~72小时,每日膀胱痉挛次数,总的膀胱痉挛持续时间,术后膀胱持续冲洗引流液转清时间,拔除尿管后3天内平均每日排尿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结果拔尿管后3天内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夜尿次数、平均每日排尿总量结果:实验组术后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拔管后3天的24小时平均尿急次数及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平均尿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PVBT术后引起的膀胱痉挛、尿急、尿频等OAB症状候群取得良好的效果,未见明显的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3.
34.
背景:已有研究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结肠癌、前列腺癌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尚未见关于RNA干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胆囊癌肿瘤的相关研究.目的:创新性构建编码胆囊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短发夹样RNA质粒表达载体,筛选出沉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效果最明显的短发夹样RNA表达质粒.设计、时间及地点:基因工程观察实验,于2008/2009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购于同济大学肿瘤研究所.方法:设计4对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不同位点的短发夹样RNA片段.构建携带此短发夹样RNA片段的表达质粒(短发夹样RNA1-4)并行酶切鉴定分析.然后通过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到胆囊癌细胞株GBC-SD中,48 h后测定转染率.主要观察指标:重组质粒酶切鉴定结果.转染效率.采用及荧光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短发夹样RNA质粒表达载体,其中抑制效果最为明显的短发夹样RNA质粒表达载体为pDC316-EGFP-U6-shRNA2 质粒.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证实构建成功.质粒在GBC-SD细胞中的转染率约为58.6%.短发夹样RNA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mRNA表达,短发夹样RNA2抑制率最高,可达86%.结论:成功构建并筛选出的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短发夹样RNA表达质粒,其对胆囊癌GBC-SD细胞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短发夹样RNA2表达质粒抑制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35.
背景:肾肿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可以保留肾脏功能,并且已经成为较小肾肿瘤治疗的金标准。而关于肾肿瘤直径≥7cm且对侧肾脏健康的患者接受NSS治疗的围手术期和肿瘤学预后等情况的相关报道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