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1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克隆survivin启动子的有效片段,并检测它在人胃癌细胞株AGS和人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中的转录活性,为该启动子在胃癌的靶向性基因治疗中奠定基础。方法 用PCR扩增survivin基因的启动子片段,克隆入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Basic,构建pGL3-sur-pro重组质粒,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AGS及GES-1中,检测survivin启动子在细胞中的转录活性。同时构建含CMV启动子的pGL3-CMV-pro重组质粒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PCR扩增的survivin启动子片段长约440bp,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survivin启动子序列一致。成功构建了pGL3-sur-pro重组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survivin启动子片段在细胞株AGS中有较高转录活性,而在GES-1中几无转录活性。结论 本实验克隆的survivin启动子有效片段在胃癌细胞株AGS中有转录活性,在正常胃上皮细胞中无活性。其有可能作为调控元件用于胃癌的靶向性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22.
西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年 9月~ 2000年 12月,我院应用西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重度反流性食管炎 (RE),并与单用奥美拉唑治疗 RE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有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等典型反流症状,并经内镜检查食管粘膜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等Ⅲ级镜下炎性改变的重度 RE患者 85例 [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2例,其中男 29例,女 13例,年龄 19~ 75岁,平均 43.3岁;对照组 43例,其中男 28例,女 15例,年龄 17~ 71岁,平均 39.8岁。所有病例均排除有其它器质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系统评价川芎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1995-01/2005-06),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循证医学中心(2000-01/2005-06),手工检索《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中国中药杂志》(2003-01/2005-06),收集以川芎嗪为干预措施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用Cochrane协助网专用软件RevMan4.2.2(ReviewManage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篇文献中共105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川芎嗪能显著缓解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缺血(OR合并=3.20,95%CI=2.27,4.52,P<0.01);治疗后心电图较治疗前明显改善(OR合并=2.95,95%CI=2.13,4.08,P<0.01);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药和传统中药(OR合并=2.79,95%CI=1.74,4.48,P<0.01)。结论:与常规西药和传统中药相比,川芎嗪能有效地提高不稳定性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的治疗效果,但其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于设计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4.
某些毒蕈外观与可食菌相似,不同的毒蕈可含有毒蕈碱、鹿花蕈素、毒伞毒素及鬼笔毒素等,可用用于胃肠、肝脏、血液、神经等,导致机体广泛病变。急性中毒发病较快,病情凶险,治疗困难,我院曾收治一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广东地区散发克罗恩病患者β防御素2启动子区基因突变进行筛查,探讨该基因在克罗恩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克罗恩病组为2002-01/2006-10于南方医院消化科确诊的克罗恩病患者45例,对照组为门诊健康志愿者50例。签定知情同意书后分别取静脉血5mL,提取基因组DNA,并根据设计好的引物序列及PCR反应条件进行目的片段的扩增,阴性对照使用蒸馏水代替DNA。扩增成功的目的基因片段用DNA纯化试剂盒进行纯化,并由上海英俊公司完成测序工作。利用DNAMAN软件将患者测序结果与正常对照结果进行比对,并与基因库数据对照(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根据结果分析其与克罗恩病患者病变特点的相关性。结果:①纳入的45例克罗恩病患者与50例健康志愿者在性别和年龄上无统计学意义,并全部进入实验分析。②45例克罗恩病患者中有4例在β防御素2启动子区第-233(G→C)位发现基因突变,密码子由AGG变成AGC,编码氨基酸由精氨酸变成丝氨酸,而50例对照组未发现此改变,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③4例突变的患者病变均位于小肠(χ2=10.81,P<0.01)且病情较重。结论:在克罗恩患者中存在着β防御素2启动子区基因突变携带者,与患者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病变程度明显相关,有必要对其功能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6.
奥曲肽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的改进和普及,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免于手术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并明显降低了并发症。但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发生率却无明显变化,成为目前ERCP术后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在众多前瞻性的报道中,PEP的发生率为1%~14%。PEP不但患者痛苦、增加住院时间、费用,而且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如何预防及控制PEP的发生是临床医生广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
NOD2/CARD15基因突变与中国人克罗恩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 NOD21CARDl5 基因是人类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第一个易感基因,既往研究发现P268S可能与中国人CD发病及临床特征相关.目的 本研究旨在证实P268S与中国人CD发病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血样来自临床确诊的50例CD患者,60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患者及100 例健康体检者(healthy controls,HC).提取人血白细胞基因组DNA,PCR 扩增目的片段,PCR-RFLP发现突变位点,DNA 测序证实突变位点.结果 共有8例CD患者发现有P268S改变,而在UC患者和 HC 中分别发现2例和3例P268S改变,CD组明显高于UC和HC组(x2=10.829,P=0.004),而UC组和HC组无明显差异.8例有P268S改变的CD患者临床特征包括病变多位于回肠.发病年龄轻(6例<20岁),常并发肠腔狭窄而需手术治疗,中一重度患者比例高.结论 P268S可能是NOD21CARDl5 基因中与中国人CD相关的SNP.P268S与CD患者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并发症及病情严重程度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558例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以及危险因素,为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UC-CRC)的监测、筛查以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南方医院共行结肠镜检查32926例,对其中558例UC患者以及UC-CRC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58例UC患者中,发现结直肠癌8例,均为进展期癌,总体风险为1.43%,2组病人在年龄、疾病病程、病变范围、诊断结直肠癌前活检是否有不典型增生、是否使用5-ASA类药物、激素治疗以及是否参加内镜随访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别。危险因素分析提示,疾病病程、病变范围以及结肠镜检查发现不典型增生为UC-CRC的危险因素;定期内镜随访、5-ASA以及激素治疗可降低UC-RC发病的风险。结论 UC患者有较高癌变的风险,但总体风险较西方国家低;UC病程大于10年、全结肠炎以及活检发现有不典型增生是发生结肠癌的高危因素,定期内镜随访以及5-ASA和激素治疗是UC患者防止发生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平坦型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常规内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有胃黏膜平坦型病变者入组,共120例,入组患者首先完成常规内镜检查,根据普通白光内镜下病变特点分析病变性质并完成内镜诊断,然后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对病变周围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进行观察后做出诊断,并根据黏膜像取病理组织检查,将普通白光内镜下诊断及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诊断分别与病例诊断结果相比较,观察符合率。结果 120例平坦型病变病理证实慢性炎症68例,炎症伴肠上皮化生24例,炎症伴不典型增生18例,早期胃癌10例,普通内镜下诊断总病理符合率为69.2%,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诊断总病理符合率92.5%,两种情况下总病理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诊断早期胃癌、炎症伴不典型增生、炎症伴肠上皮化生,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明显优于普通白光内镜。结论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平坦型病变的诊断和组织病理学上较普通白光内镜有更好的一致性,且能有效提高胃平坦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构建人β-防御素-2(hBD-2)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及其克罗恩病(Crohn’s,CD)相关突变体,并检测其在人胚胎肾T细胞(HEK-293T)中的活化.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构建包含hBD-2启动子序列的报告基因质粒hBD-2—780-luc,再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在启动子区(-233位点)引入变异点(G变为C),构建突变体hBD-2-mut-luc;经酶切及测序验证后,将报告基因质粒和野生型NOD2/CARD15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到HEK一293T中,TNF—α刺激后测定双荧光素酶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构建了重组体hBD-2-780-luc及其突变体hBD-2-mut—luc,两者均能表达荧光素酶活性,且明显高于空载体.结论:hBD-2报告基因质粒hBD-2-780-luc及其CD相关突变体hBD-2-mut—luc构建成功,并在细胞内活化表达荧光素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