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2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215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99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255篇
口腔科学   144篇
临床医学   564篇
内科学   323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1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34篇
综合类   1193篇
预防医学   487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342篇
  12篇
中国医学   477篇
肿瘤学   10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作探针,采用ELISA和ELIB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对急慢性血吸虫病人的控出率分别为100%和98.2%,未出现假阳性及交叉阳性反应;治疗后3、6和12个月血清抗体的阴转率分别为32.3%、50.9%和64%。其中抗82,73,67,52,42,38,32,31,28,26.21,18kDa分子的血清抗体消失较快。结果表明,SIEA在血吸虫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潜在的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52.
53.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NF—κB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趋化因子是一组对白细胞有趋化功能的细胞因子 ,按其结构分为中性粒细胞 (C X C)和单核细胞 (C C)两个亚族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属于后一类。肾脏病变时 ,肾组织内白细胞的浸润与MCP 1的表达呈正相关。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是细胞内一个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核转录因子 ,在细胞因子诱导的基因表达中起关键性的调控作用 ,与肾小球肾炎、肾毒性损害和肾脏疾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1985年1月-1986年12月出生的母亲孕期患重度妊高征的小儿70例进行随访,测量头围、身高、体重及智力。结果证明重度妊高征对小儿体格发育影响不大,而对智力发育影响较大。妊高组智力低下20例,对照组3例。本文重点讨论了重度妊高征对小儿智力影响的因素及可能原因,并提出预防小儿智力低下的措施。  相似文献   
55.
Phagepeptidedisplaytechniquehasbecomeaverypopu larmethodofstudyinawidevarietyofresearchworkson accountofitsversatility,simplicityandcosteffectiveness. Ithasbeenwidelyusedforidentificationofproteinsand hasprovidedaconvenientmethodologytoobtainligands fors…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桥本氏甲状腺炎(HT)合并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地区1 029例SLE患者中29例合并HT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结果:1 029例SLE患者中,29例SLE伴发HT(2. 8%); SLE伴发HT时抗SSB和抗RNP抗体阳性率高,0R值分别为6. 43和2. 12;而贫血发生率低,抗SSA阳性率低,0R值分别为0. 73和0. 45。结论:①SLE合并HT占SLE患者的2. 8%,且发病年龄大于SLE单发;②SLE合并HT时血液系统受累减少,抗SSA抗体是二者伴发的保护性因素,而抗RNP和抗SSB抗体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7.
用阿霉素引起大鼠微小病变型肾病分别予以雷公藤片或强的松片治疗,采用形态结构的立体计量分析方法,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雷公藤和强的松均能明显减少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的平均直径和平均面积,增加单位长度及单位面积的足突数目。提示雷公藤和强的松均能明显促进阿霉素肾病的超微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58.
目的明确颅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1月1日颅脑肿瘤术VTE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以及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合计样本量40 552例,发生VTE1 80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术前D-二聚体升高、肥胖、女性、术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处于依赖状态、术前呼吸机依赖、术前曾患脓毒血症、高级神经胶质瘤、手术时间>3.05 h、术后D-二聚体升高、术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术后卧床不起、术后并发尿路感染为颅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论颅脑肿瘤术后VTE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建议构建颅脑肿瘤术后VTE风险预测模型,关注高风险人群,落实规范化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注重血栓评估过程管控。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人体测量指标对儿童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测作用,探讨不同指标筛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切点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分泌门诊就诊的94例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为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肥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52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测量身高(H)、体重(W)、腰围(WC)、臀围(HC)和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行肝脏B超的检查。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腹部体积指数(AVI)、脂质蓄积指数(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等指标。通过绘制人体测量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人体测量指标与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并比较各项人体测量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确定切点值。结果 肥胖组BMI、WC、WHR、WHtR、AVI、LAP、VAI及TG均高于对照组(t=23.090、21.068、12.547、22.855、17.578、8.159、5.394、6.183,P<0.001)。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BMI、WC、AVI、LAP、VAI均高于肥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t=2.180、2.389、2.362、3.643、2.839,P<0.05)。人体测量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 LAP、VAI、 WC、 AVI、 BMI。对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联合诊断指标进行筛查效能分析结果显示,LAP+AVI 曲线下面积为0.706(95%CI:0.595~0.817,P<0.001);AVI+VAI 曲线下面积为0.685(95%CI:0.570~0.800,P<0.01);BMI+WC 曲线下面积为0.652(95%CI:0.537~0.768,P<0.05)。联合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从大到小为LAP+AVI、AVI+VAI、BMI+WC。结论 LAP联合AVI对儿童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筛查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不良身体姿态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为该群体不良身体姿态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Body - Style身体姿态评估测试仪(Model.S - 8.0)和《学龄前儿童生活习惯调查问卷》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北京市4所幼儿园 40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态评估和生活习惯调查。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体态测评得分为(21.98±3.01),不良体态检出率为75.86%,其中骨盆前倾、高低肩、O/X型腿检出率较高,占比分别为39.41%、46.80%、58.37%;不良体态检出率在性别(χ2 = 10.28)、年龄(χ2 = 16.57)、BMI(χ2 = 7.46)存在组别差异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女童(79.24%)高于男童(72.16%),3~<4岁组(73.02%) 4~<5岁组(75.00%) 5~6岁(79.86%)具有随年龄增长递增的特点,肥胖儿童(86.36%)不良体态检出率相对较高;体态发育与生活习惯具有相关性,“每天参加体育锻炼”(OR = 2.014,95%CI:1.712~2.426)、“视屏时间<2 h”(OR = 1.632,95%CI:1.266~1.527)、“睡眠时间≥6 h”(OR = 1.425,95%CI:1.266~1.624)、“基本每天都吃牛乳奶制品”(OR = 1.067,95%CI:0.906~1.146)对儿童体态发育具有积极影响。结论 学龄前儿童生活习惯对体态健康具有显著影响,通过改善体力活动、饮食习惯和睡眠时间,促进其体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