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9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胆结石非手术治愈后再生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336例胆石病采用碎、溶、排非手术治疗结石完全消失的125例病人进行随访,了解再生情况。结果经平均28个月最长50个月的随访,有22例再生,再生者全为胆囊结石,大于20mm结石再生率高,二颗以上结石再生率高,治疗前后正规服用UDCA+舒胆合剂者再生率低,结石再生和年龄无关,提示;碎、溶、排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胆石症虽然有一定再生率,但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2.
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学明  施维锦 《上海医学》1994,17(2):96-98,77
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高级医师进修班费学明,施维锦肝外胆管癌,曾被认为是比较少见的疾病[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于1980~1990年共收治66例,其中前6年占同期胆道手术病例1.94%(25/1289),后5年则为2.99%(...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无痛性黄疸的病因;方法 对1994~1998年收治的136例无痛性黄疸回顾性分析,均经B超、CT、PTC或ERCP或肝组织穿刺活检等检查及手术探查证实。结果 136例中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89例,其中胰头癌49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5例,胆管癌18例,肝细胞性肝癌7例。胆总管下段结石32例,硬化性胆管炎6例,胆汁郁积性肝炎5例,慢性胰腺炎6例。结论 无痛性梗阻性黄疸以恶性肿瘤所致为主,占65%。但良性疾病引起亦占35%,其中胆管下段嵌顿性结石23%,硬化性胆管炎、胆汁郁积性肝炎12%。因此,在鉴别诊断中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4.
缝合器的沿革及类型匈牙利Humnen Hultl根据钉书机与U形钉的基本原理,设计与制成世界上第一个手术缝合器,1908年首次成功地应用于临床。1920年Vou Petz对Hultl缝合器作了根本改革,用两排银钉代替四排钢钉,使其夹紧更可靠,被一直沿用到新式缝合器出现。50年代苏联生产一种C形缝合钳,这是美  相似文献   
35.
ERCP后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发生率为0.3%~1.3%,早期诊断困难,处理不当病死率在50%以上[1].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行ERCP 810例,所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2例,发生率为0.2%.本文总结我院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T管窦道的解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胆道术后不同时期T管窦道的解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病人。术中测量胆道压力及术后测量胆道压力和T管窦道的牢固性 ;检查拔T管后胆漏的位置 ;对术后行纤维胆道镜检查者 ,测T管窦道的长度和宽度 ,取部分窦道壁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对再次手术者 ,术中解剖窦道 ,术后对窦道壁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T管窦道的长度为 ( 6 3± 4 1)cm ,宽度为 ( 0 74± 0 0 9)cm ,厚度及牢固性术后不同时期各不相同 ,并受一些因素影响 ,窦道与胆总管和腹壁连接处较薄弱。结论 :T管窦道有其本身的解剖特点 ,了解T管窦道的解剖对术后胆汁漏的防治以及选择时期经T管窦道行胆道内的各种检查和治疗有意义目的 :了解胆道术后不同时期T管窦道的解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病人。术中测量胆道压力及术后测量胆道压力和T管窦道的牢固性 ;检查拔T管后胆漏的位置 ;对术后行纤维胆道镜检查者 ,测T管窦道的长度和宽度 ,取部分窦道壁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对再次手术者 ,术中解剖窦道 ,术后对窦道壁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T管窦道的长度为 ( 6 3± 4 1)cm ,宽度为 ( 0 74± 0 0 9)cm ,厚度及牢固性术后不同时期各不相同 ,并受一些因素影响 ,窦道与胆总管和腹壁连接处较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胆道术后不同时期T管窦道的结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病人.术中测量胆道压力及术后测量胆道压力和T管窦道的牢固性;检查拔T管后胆瘘的位置;对术后行纤维胆道镜检查者,测量T管窦道的长度和宽度,取部分窦道壁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再次手术者,术中形成窦道,术后对窦道壁进行病理检查.结果:T管窦道的长度为(6.3±4.1) cm,宽度为(0.74±0.09) cm,厚度及牢固性术后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并受一些因素影响,窦道与胆总管和腹壁连接处较薄弱.结论:T管窦道有其本身的结构特点,了解T管窦道的结构特点对术后胆汁漏的防治以及选择时期经T管窦道行胆道内的各种检查和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38.
一、发病原因郑显理杜宝瑜(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 梗阻性黄疸是一类多因性的腹部外科疾病。多年来的外科实践证明,该症的病因与它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应重视对其病因的分析。根据我院收治病例统计,分类如下: (一)按梗阻部位,分肝内胆管梗阻和肝外胆管梗阻,其中后者多见。(二)按病变性质,分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其中  相似文献   
39.
胆道结石合并门脉高压(附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道结石与门脉高压都是普外科中疗效尚不满意的病种。两者合并存在更增添了处理的难度。总结我院经治的29例,发现本病治疗的难点有: 1.胆道手术时,肝门区常遇到难以控制的出血,使手术计划难以完成。出血的来源有:①肝十二指肠韧带处有大量扩张、曲张的薄壁静脉,解剖时极易破裂出血。由于门脉高压,出血速度快而量多。有时扩张的静脉粗达1cm左右,酷似胆总管,若穿刺、切开出血很难控制。②肝门区广泛充血,尤其是曾经胆道手术者,常常形成稠密的血管性粘连,解剖时极易渗血,手术进展十分困难。由于术中出血,本组30例次重症病例的择期胆道手术中,16例次朱能完成手术计划,包括因大出血而被迫中止手术者5次,因粘连、渗血无法找到胆总管者6次。30次手术的平均输血量1830m1,最高者达6400ml。  相似文献   
40.
手术后黄疸多半由肝细胞损伤等内科疾病引起,但还有少数系胆道损伤等外科疾病所致。有时二者表现极为相似,鉴别比较困难。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我院最近5年间发生的35例作一分析。一、手术后黄疸的发生率与发生因素本病虽非罕见,但至今尚缺乏确切的发生率。文献报道施全身麻醉或大手术后发生率不到1%。本组占同期外科手术的0.66%(35/5264),较之略低。按系统分析,胃肠道手术后发生者最多,肝胆道次之(表1)。若按不同手术分析,则肠梗阻坏死肠段切除后发生率最高,门静脉高压做分流或门奇阻断术后次之,胆囊切除及胃切除术后发生率亦较其它手术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