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7 毫秒
71.
陈城  施忠民 《中国骨伤》2022,35(12):1166-1169
平足可分为柔性平足和僵硬性平足。而当平足患者出现症状则称为平足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要手术治疗。距下关节植入物手术(subtalar arthroereisis,SA)是一种微创手术,尽管应用于柔性平足症多年且取得良好疗效,但仍有诸多争议之处。争议点集中于其适应证与禁忌证、年龄、单独使用与否、可吸收材料植入物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植入物去除。本文对其争议总结如下:SA最佳适应证是儿童及青少年柔性平足症,10~12岁是最佳治疗年龄;跗骨联合伴平足及成人平足是相对适应证。僵硬性平足、韧带过度松弛、距下关节炎是距下关节植入物手术的绝对禁忌;肥胖、神经源性柔性平足是相对禁忌证。SA的矫形能力有限,可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其他手术。可吸收材料植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研究证实。没有必要常规去除植入物,去除主要原因是跗骨窦区疼痛。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足踝部慢性疼痛患者的SPECT/CT融合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1例足踝部慢性疼痛患者足踝99Tcm-MDP SPECT/CT断层骨显像融合图像特征,包括骨显像剂99Tcm-MDP摄取类型、病灶部位以及CT表现。结果 161例中,99Tcm-MDP摄取增高者158例(158/161,98.14%),3例(3/161,1.86%)无99Tcm-MDP摄取增高;155例(155/161,96.27%)CT出现阳性改变,6例(6/161,3.73%)CT表现阴性,其中4例存在99Tcm-MDP摄取增高病灶。3例99Tcm-MDP摄取阴性患者中,1例CT表现阳性。99Tcm-MDP摄取增高病灶多位于距上关节(81/161,50.31%)和距下关节(56/161,34.78%);CT阳性病灶表现多为关节面骨质硬化(107/161,66.46%)和骨质密度增高(76/161,47.20%)。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可有效评估足踝部慢性疼痛患者病变特点,对指导临床精准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 探讨涉及跟骨前部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于术疗效. 方法 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36例42足涉及跟骨前部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男28例33足,女8例9足;年龄19~63岁,平均40.2岁.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0足,Ⅲ型27足,Ⅳ型5足.42足均经跟骨外侧扩大"L"形切口进入,采用解剖重建钢板或锁定钢板固定,未予植骨.术后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 结果 31例36足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2个月(9~25个月).以患行最近一次临床随访为准,优11足,良22足,一般3足,优良率为91.7%.结论 为最大程度地保留跟骨周围关节的功能,要注重恢复跟骨前部的正常解剖形态,尤其是跟骰关节面的平整和跟骨的外侧长度,并进行稳定固定.  相似文献   
75.
踝关节损伤晚期并发症距骨骨软骨损伤,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一般可确诊,根据临床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前提.对急性期无移位或早期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可采用石膏固定和避免负重的保守治疗方法延缓病程发展.对不稳定或保守治疗无效患者需采用手术治疗,关节镜技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创伤小且疗效好;内固定的疗效也较好;对缺损较大的患者,可采用自体或异体骨软骨移植术;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无缺损面积限制,且无供区损伤.该文就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分期、诊断及治疗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6.
目前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而经典的"L"型外侧扩大切口由于可彻底暴露跟骨、保护腓肠神经,以及降低腓骨肌腱炎的发病率,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但该入路导致的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高[1].Folk等[2]报告了190例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的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为25%,其中21%的患者需要二期手术.伤口软组织并发症严重影响了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最终疗效,甚至有些学者质疑了手术干预的必要性.但跟骨关节内骨折仍是手术治疗的绝对指征,因此,如何减少跟骨骨折术后软组织并发症仍是目前临床的一大难题.随着微创技术在足踝部手术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及其推广应用,为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微创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基于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跟骨骨折术后三维形态学特征与踝-后足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按预设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退出标准,收集来自五所医院的146例跟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信息及CT薄层扫描的原始数据,采用容积重建法观察跟骨距下关节面的恢复状况;采用表面重建法结合三维组合式测量模式测量跟骨形态学相关参数;将观察及测量结果与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男、女性组的跟骨长度、跟骨后关节面高度、跟骨后关节面长度均与AOFAS评分无相关性。男、女性组Gissane角与AOFAS评分呈负相关,B?hler角呈正相关。在距下关节面平整性观察中,关节面完全恢复平整有38例,其中AOFAS评分优良率为89.5%(34/38);关节面不平整组有108例,优良率为90.7%(98/10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跟骨骨折后的Gissane角、B?hler角对踝-后足功能恢复的影响较大;而跟骨长度、跟骨后关节面高度、跟骨后关节面长度及跟骨距下关节面的平整性与踝-后足功能恢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8.
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单纯载距突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载距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3月采用内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3例跟骨单纯载距突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4例;年龄17~41岁,平均26.3岁;右侧14例,左侧9例。伴随损伤:合并距骨骨折4例,跖骨骨折4例,骰骨骨折3例。其中17例载距突骨块移位 >1 mm,6例骨折线累及中距下关节面。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足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跟骨载距突骨折均固定可靠,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0周,平均8.5周。1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56个月,平均20.5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80~100分,其中优2例,良13例,优良率为100%(15/15)。3例患者恢复行走时有轻微一过性疼痛症状出现,经热敷等理疗后症状消失;无一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骨不连、长屈肌腱腱鞘炎、跗管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超过1 mm或骨折线累及中距下关节面的单纯跟骨载距突骨折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9.
背景:痛风性关节炎最常累及第1跖趾关节关节,伴有肿痛、畸形及关节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探讨采用En-block切除术结合结构性植骨关节融合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共收治8例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5~68岁,平均47.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En-block病灶切除结合结构性植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术后定期复查,摄片明确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及疼痛直观模拟量表(VAS)评价治疗效果,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术后7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影像学检查明确术后平均10周融合端骨性愈合。AOFAS评分从术前平均(44.4±10.5)分提高至术后(80.0±10.8)分,而VAS评分从术前平均(7.0±2.0)分降至术后(1.1±0.9)分,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访期间未见骨不连、畸形愈合及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En-block切除结合结构性植骨融合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具有症状缓解明显、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0.
选择2004-01/2005-0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足母)外翻患者35例56足,接受第1跖骨近端截骨矫形及左旋聚乳酸可吸收棒交叉内固定治疗.随访4~22个月,优27例44足,良8例12足,截骨处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无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2例发生伤口周围红肿反应,考虑可能为异物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以乙醇纱布湿敷,积极换药2~4周后消退:另1例固定后1周发生可吸收棒突出丁患足内侧皮下,予以手术按压回纳后石膏加强固定,未引起截骨处移位及不愈合,可能与术中电钻钻孔时晃动致使骨孔过大,导致插入的可吸棒松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