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真腔闭塞的诊治体会,并探讨导丝进入真腔的技巧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施行手术的15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主动脉造影发现8例真腔闭塞的病例,导丝进入真腔时采取了下列操作技巧:沿途造影法、导丝上下贯通法、左肱动脉穿刺向下探通法及破口多角度造影法等方法确保导丝进入真腔。结果通过上述导丝进入真腔的方法及技巧,7例支架型人造血管成功隔绝夹层破口,被证实为"真腔假闭塞";1例导丝无法进入真腔未能成功实施手术,被证实为真腔闭塞,放弃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结论术前、术中应仔细评估患者血管条件,利用多种血管腔内技术确保导丝顺利正确地进入真腔,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单纯抗凝治疗与腔内治疗对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I-FVT)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42例I-FVT患者,其中接受单纯抗凝治疗40例(抗凝组),腔内治疗102例(导管溶栓、机械性血栓吸除及机械性血栓吸除联合导管溶栓;腔内组)。比较2组治愈率、有效率、血栓清除程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 结果腔内组治愈率(膝上:58.8% vs 12.5%,膝下:53.9% vs 10.0%)、有效率(膝上:96.1% vs 65.0%,膝下:97.1% vs 75.0%)、血栓清除程度(出院时:χ2=75.754,P<0.001;随访3个月:χ2=26.366,P<0.001)均高于抗凝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腔内组7例出现穿刺点血肿,13例发生血尿,2例对侧肢体继发性血栓形成,1例发生对比剂相关性肾病;随访6、12、24个月,腔内组患肢DVT的复发率(7.8% vs 22.5%,12.7% vs 27.5%,18.4% vs 37.8%)、PTS发生率(15.7% vs 37.5%,20.6% vs 42.5%,25.5% vs 54.1%)、Villalta评分[(2.24±2.13)分vs (5.15±2.93)分,(3.32±2.88)分vs (6.90±4.07)分,(4.22±3.93)分vs (8.11±4.85)分]明显低于抗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腔内治疗急性I-FVT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凝治疗,但腔内有创操作伴随较多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在腹主动脉瘤疾病中的诊治意义.方法 检测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6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白细胞介素-6、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白细胞介素-6、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在合并症组(n=35)与无合并症组(n=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白细胞介素-6、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两两相关分析结果证实为正相关.在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患者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在特殊类型组(n=3)[(187.6±110.4) pg/ml]明显高于非特殊类型组(n=8)[(48.0±34.2) pg/ml].结论 术前完善白细胞介素-6、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检测,结合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对于判断病因、选择手术方式、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盐酸沙格雷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采用盐酸沙格雷酯治疗的28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服药前后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静息痛评分、冷感评分及溃疡面积的差异。结果 用药4周后,患者的无痛跛行距离〔(287±32) m比(167±28) m〕 和最长跛行距离 〔(315±40) m比(187±34) m〕 延长,静息痛得分(1分比2分)和冷感得分(1分比2分)降低,溃疡面积缩小〔(6.18±3.28) cm2比(10.06±4.25) cm2〕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沙格雷酯能改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35.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干细胞技术是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是干细胞为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机体组织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对200例下肢曲张静脉进行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298条肢体均成功注射,平均每条肢体应用6~8 ml泡沫硬化剂。平均随访6个月,下肢活动后酸胀、乏力感均消失,曲张静脉消失;小腿局限轻度曲张3例。结论:新型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方便、有效、痛苦小、无瘢痕形成、无严重并发症,可重复进行,近期疗效佳。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总结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诊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8例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行原位血管重建;3例采用腔内修复术,3例未行手术.结果 成功手术5例,随访6~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原位血管重建2例:1例术后2个月出现吻合口破裂大出血致死;1例出现人工血管-肠瘘,切除左髂支人工血管,两端缝扎,随访1年,未出现不良事件.腔内治疗3例,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复发、支架再感染、支架移位、内漏等不良事件.未手术3例,均因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罕见,术前诊断率低,死亡率极高.按照其特有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和病原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应先抗生素治疗,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8.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干细胞技术是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是干细胞为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机体组织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初步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影像学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84例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84例患者影像资料示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为髂股型(15例)、股腘型(4例)、膝下型(28例)。54例行血管重建术分别为13例行自体大隐静脉搭桥术、4例行球囊血管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术、14例行球囊扩张联合置管溶栓术、23例动脉切开取栓术联合干细胞移植术。围手术期2例行膝上截肢术,3例行膝下截肢术,11例行截趾术。随访时间3~40个月,平均(16±12)个月。总体手术成功率70.4%,术后6个月通畅率50%(24/48),12个月通畅率64.6%(31/48)。结论对于有良好远端流出道的患者,首选自体大隐静脉搭桥术,无良好远端流出道的患者可选择球囊扩张术,疗效尚可。对于慢性患者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动脉切开取栓联合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迷走脾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例迷走脾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迷走脾动脉瘤均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瘤体均为单发,直径1.5 ~2.8 cm,平均2.1 cm.12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行开放手术切除瘤体,5例行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3例行瘤体内栓塞+肠系膜上动脉内覆膜支架植入.结果 12例治疗均获成功,2例出现腹痛、发热等不适反应.未出现脾动脉瘤复发、增大或破裂.12例均获随访,每隔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血管成像,随访时间6~24个月,1例术后1年死于腹腔大出血;11例情况良好,无复发.结论 对于具有适合解剖条件的迷走脾动脉瘤,腔内治疗安全有效,对于累及肝动脉的迷走脾动脉瘤,需开放手术进行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