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浸润性和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疗效以及毒副作用.方法:入选病例20例经病理证实尿路上皮癌,其中膀胱癌14例,输尿管癌3例,肾盂癌3例,均为浸润性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化疗前Karnofsky评分≥60分,化疗方案:吉西他滨1 250mg/m2,静脉滴注d1,8,奥沙利铂50mg/m2静脉滴注d2,3,4周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以上进行评估.该方案分别运用于姑息性化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结果:按WHO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CR)5例(25%),部分缓解(PR)6例(30%),稳定(SD)5例(25%),进展(PD)4例(20%),近期有效率55%.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和便秘,大多为轻中度,且化疗停止后很快缓解,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局部晚期和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满意,毒副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42.
外眦部肌肉紧缩在下睑袋整形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眦部肌肉紧缩在下睑袋整形术中的意义.方法传统下睑袋整形术中,向外下方潜行扩大游离皮肤,横向平行纵向"V"形切除部分眼轮匝肌,并将其向外上悬吊缝合于眶外骨膜上,使外眦部深层组织紧缩.结果52例手术病人,随访8~12个月,效果满意,外眦部鱼尾纹34例明显改善,18例稍改善,无加重病例,未出现下睑缘松弛并发症.结论在下睑袋整形术中进行外眦部肌肉紧缩可有效防止传统术式术后外眦部鱼尾纹加重及外睑缘松弛等并发症,值得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31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利用手术清创、中医辨证用药,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采用严格、彻底的手术清除脓液及坏死腐烂组织全部采用伤口开放、无菌干纱布填塞,应用中医辨证用药。31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结果:本组病例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4-38个月(平均16个月)。无一例复发感染。结论应用中医辩证用药,伤口开放、无菌干纱布填塞,严格的手术清创,缩短了疗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在中低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收集关于TAVR在中危或低危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6891例患者,TAVR组与SAV...  相似文献   
45.
目的:总结对面中下部衰老应用多部位联合手术进行综合性治疗的效果和经验。方法:于2008年6月~2013年4月,对于32例鼻唇沟加深患者采用颧袋脂肪抽吸术、自体浅表颗粒脂肪移植、联合眶隔脂肪释放的睑颊沟填充术的综合手术方法。结果:本组共3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3~24个月,鼻唇沟变浅,睑颊沟不明显,面中下部老化得到明显改善,效果满意。结论:针对以鼻唇沟加深为主要表现的面中下部衰老患者,应用多部位联合治疗,通过周围脂肪组织异位,局部脂肪容量变化,合理提升下垂组织,达到面中下部年轻化的美容目的。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便携式DR图像经过单纯人工诊断和人工联合人工智能(AI)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和诊断效能。方法 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招募急性非头部外伤患者263例,经联影Udr360i便携式DR采集图像后,分别使用单纯人工诊断和人工联合骨折AI诊断系统进行诊断,并对比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精确度和负预测性,以判断其诊断效能。结果 在263例患者中,针对240例单发性骨折DR图像,人工联合AI诊断和单纯人工诊断骨折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Kappa值=0.627,P<0.001)。以联合诊断为参考,单纯人工诊断方法的敏感度为73.81%,特异度为89.47%,准确度为81.25%,精确度为88.57%,负预测性为75.56%,但仍误诊5.00%,漏诊13.75%。针对23例多发性骨折DR图像,两种方法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值=-0.175,P=0.122)。以联合诊断为参考,单纯人工诊断方法的敏感度为42.86%,特异度为0%,准确度为39.13%,精确度为81.82%,负预测性为0%,但仍误诊8.70%,漏诊52.17%。结论 针对便携式DR图像,人工联合AI诊断骨折(包括单发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剜除术主动保留尽可能全部的前列腺前括约肌功能对术后尿控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某院泌尿外科经前列腺增生剜除术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保留尽可能全部的前列腺括约肌功能分为未保留组(38例)与保留组(40例),观察两组术后拔管24 d、1周、2周、1个月、3个月尿控情况与术前、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变化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及并发症(感染、尿外渗、性功能障碍)。结果保留组与未保留组拔尿管后24 h尿失禁率为12.5%(5/40)、31.6%(12/38)、拔尿管后1周为7.5%(3/40)、21.1%(8/38)、拔管后2周为5.0%(2/40)、18.4%(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尿管后1个月尿失禁率为2.5%(2/40)、7.9%(3/38)、拔管后3个月为0.0%(0/40)、5.2%(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永久性尿失禁;术后保留组其IPSS、QOL、PVR优于未保留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保留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明显低于未保留组,且保留组ICI-Q-SF评分显著优于未保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并发症显著低于未保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剜除术主动保留部分前列腺括约肌功能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尿控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8.
目的:经直肠彩超检查,对照病理结果,探讨PCa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和特征。方法:对经直肠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为PCa的30例患者35个恶性结节和BPH的25例患者42个增生结节的回顾,分析在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的不同。结果:PCa结节出现在外周带为主,占86%(30/35),内部以低回声多见,占88%(31/35);BPH结节多出现在内腺,占81%(22/42),内部高低回声均可见。BPH结节和PCa结节血供均增加,但PCa结节比BPH结节血流更丰富,动脉收缩期最高流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峰速,加速指数、血流阻力指数明显增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彩超有助于前列腺良恶病变的定性诊断,更有利于穿刺活检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单J管应用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选取80例接受mPCNL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J管引流组、标准引流组,各40例,分别实施单J管术后留置及标准引流(双J管+肾造瘘管),对两组患者术后引流效果、疼痛评分、不良事件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疼痛评分:单J管组[(2.01±0.59)分]较标准引流组[(3.32±1.14)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住院时间:单J管组[(3.41±0.53)d]较标准组[(5.71±0.69)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工作患者重返工作时间:单J管组[(4.75±1.03)d]较标准组[(13.26±3.35)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在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其他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mPCNL术后选择性的行单J管引流较标准引流,缩短了带管时间、避免长时间留置肾造瘘及双J管、避免了膀胱镜拔除双J管,从而大大的减轻了患者术后及拔管时的疼痛等不适主诉.同时也减少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缩短了患者重返工作的时间.单J管在mPNL术后起到了肾造瘘引流及输尿管支架的作用,使标准引流法(肾造瘘管+双J管)和无管化的优缺点得到互补,在严格控制适应证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0.
方震  纪军  陈述  张晶  陈勇  包萍  何胜虎 《华西医学》2022,(4):517-521
“瓣中瓣”介入技术是治疗人工植入瓣膜再次衰败的有效方法。该文介绍了一例82岁老年男性患者因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曾行外科主动脉生物瓣膜置换,术后3年余出现人工瓣膜衰败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胸闷气喘逐渐加重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恶化出现循环不稳定,最终通过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再次植入人工瓣膜一例,手术成功,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随访提示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