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4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复发患者的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收治的87例尖锐湿疣患者。将患者分为初发组与复发组。初发组48例,复发组39例,选取同期体检的4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人员的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分布水平进行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IL-2、IL-4、IL-6、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两比较后发现,复发组患者的血清IL-2、IL-6、CD4+细胞、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初发组与对照组(P0.05),血清IL-4、CD8+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初发组与对照组(P0.05);初发组患者的血清IL-2、IL-4、IL-6、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尖锐湿疣复发患者存细胞免疫功能的失衡,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导致其反复发作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调查甘肃省临洮县新添中心卫生院2008~2010年度住院疾病构成及费用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结合专题访谈,收集该院2008、2009及2010年住院病例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出院记录的第一诊断进行分类,并分析其费用,包括住院患者一般信息、出院诊断名、住院费用、所用药品金额等,应用Excel软件整理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①该院2008、2009、2010年度住院病例分别为1212、1425、1857人次,2010年住院病例女性多于男性(57.68%vs.42.32%)。住院病例疾病谱可分为19类,占ICD-10标准分类的90%。②该3年中前7位系统疾病分别是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患,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患及损伤与中毒,累积构成比为89.18%~92.21%。男女性均可能罹患的疾病中,除损伤与中毒外,其余5类系统疾患均为女性多于男性。③该3年中前15位单病种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支气管炎、胃炎/慢性胃炎、冠心病、高血压、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腰椎病、骨折、浅表外伤、急性阑尾炎、正常分娩、颈椎病、急性胃肠炎、胆囊结石/胆囊炎。④...  相似文献   
123.
背景:建立一种经济、快捷、切实可行的软骨细胞分离培养体系对于软骨体外实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与改进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新生1周龄SD雄性大鼠双侧髋及膝关节软骨,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软骨细胞并进行原代、传代培养及鉴定.结果与结论: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见原代培养的软骨细胞12 h后开始贴壁,3 d左右可形成单层,4 d左右即可传代.传至第6代后,部分细胞变为梭形;第7代后,绝大部分细胞变为长梭形和不规则形状,增殖能力减弱.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培养的软骨细胞核呈异染性,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培养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呈阳性表达.说明采用此方法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纯化的大鼠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124.
背景: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早期功能恢复一直存在着争议。目的:评价双膝骨关节炎患者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方法:根据置换方案将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双膝骨关节炎患者86例(116膝)分为两组,双膝组(n=29,58膝)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单膝组(n=57,57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分别对两组患者置换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屈曲挛缩度、肌力、疼痛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置换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71,0.418);置换后屈曲挛缩度、疼痛评分及双下肢不等长双膝组均显著低于单膝组(P=0.006,0.0013,0.026);同时双膝组置换后HSS评分优于单膝组(P=0.003)。提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在屈曲挛缩度、疼痛症状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HSS评分方面优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而两种方案在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肌力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DPL精准光治疗雀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DPL550 nm精准光治疗雀斑40例,能量密度8~10.6 J/cm2,脉宽:12 ms,频率:1 Hz。治疗结束1个月后复诊,皮损未痊愈者再次治疗。观察治疗疗效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采用DPL550 nm精准光治疗雀斑,1次治疗痊愈率为67.50%(27/40),2次治疗痊愈率76.92%(10/13),3次治疗痊愈率66.67%(2/3),总痊愈率97.50%(39/40),总有效率为100%。首次治疗后总满意度为87.50%。治疗后无患者出现瘢痕、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随访1年2例复发。结论:DPL550 nm精准光治疗雀斑临床疗效好,所需治疗次数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高脂蛋白血症所致的发疹性黄瘤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分析2例高脂血症所致的发疹性黄瘤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理,并观察采用饮食控制及降糖治疗的效果。结果:患者除四肢典型发疹性黄瘤表现外,均有糖尿病史,生化检查示血糖及血脂增高。经降糖治疗及饮食控制,皮疹完全消退。结论:发病机理为糖尿病患者因脂蛋白脂酶缺乏,导致高甘油三脂血症而发病。提示诊治黄瘤病除作血脂检查外,亦应考虑糖尿病等其它疾病,并作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观察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前臂上2/3处周径的影响。方法:76例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拔伸牵引、整复手法)后行小夹板(Colles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36例骨折患者同样方法复位后行石膏固定治疗。结果:6周后治疗组40例疗效优良率为77.5%,对照组36例疗效优良率为58.33%;12周后治疗组40例疗效优良率为85%;对照组36例疗效优良率为69.44%。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后6个月均能引起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及前臂上2/3处周径降低,且两种固定方法对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小夹板固定治疗对患肢前臂上2/3处周径的影响较石膏固定小。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可随肢体肿胀程度,随时调整夹板松紧度,保持骨折断端稳定,配合肢体的主动功能锻炼,有利于腕关节和手指的功能恢复,且不易引起废用性骨质疏松,疗效确切,相对于石膏固定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近现代医家关于骨痹(骨性关节炎)内治方药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对来源于近现代各医家关于骨痹内治方药的原始文献信息进行采集、整理,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同时结合中医药理论及方证对应法分析骨痹内治方药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到骨痹内治方剂174首,用药201味,其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的累计频率达到70.8%;四气中温性、平性、寒性3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93.05%;五味中甘、辛、苦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93.33%,药物应用频次以当归、牛膝、甘草、白芍、川芎、续断、杜仲为最高;通过系统聚类形成了4个聚类方。【结论】(1)骨痹内治方药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辛甘苦燥,甘温并施;平调脏腑,标本兼顾;补中有泻,泻中有补;虫类搜剔,力宏效专。(2)总体用药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归经以肝肾脾为主。药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为主。(3)通过以方测证得出的骨痹病的基本证型有4个,分别为风寒湿痹型、风湿热痹型、肾虚血瘀型、肝肾亏虚型。(4)虚、瘀、痰、邪是致病的主要因素,总的治法治则以补益温通为主,兼以祛瘀化痰,祛风湿通络。  相似文献   
129.
背景:临床上发现通过补肾通络方治疗骨性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目的:尝试建立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观察补肾通络方对SD大鼠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及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模型骨密度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实验,于2008-08/2009-01在新疆医科大学科研中心完成。 材料:4月龄雌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骨性关节炎组、骨性关节炎+补肾通络方组、骨质疏松症组、骨质疏松症+补肾通络方组、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组、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补肾通络方组,每组10只。补肾通络方由骨碎补、杜仲、山萸肉、熟地黄、补骨脂、秦艽、寄生、独活、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等组成。 方法:取20只大鼠,采用改良Hulth法制作骨性关节炎模型,选择10只于术后1个月灌胃给予补肾通络方;取20只大鼠,采用去势法制作骨质疏松症模型,选择10只于术后1个月灌胃给予补肾通络方;取20只大鼠按上述方式同时制作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模型,选择10只于术后1个月灌胃给予补肾通络方。按大鼠体质量灌胃给药,根据人鼠换算出服药量为10.31 mg/(kg•d),2次/d,连续4周。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主要观察指标:电镜、光镜观察大鼠左侧股骨内髁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变化,双能X射线观察大鼠左侧股骨骨密度变化。 结果:光镜下观察3组模型大鼠骨小梁局部区域变细,排列较紊乱,纵向结构受到破坏,连续性较差,出现较多的断裂点,关节软骨变薄、退变;电镜下观察3组模型大鼠模型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异形性增多,表现为细胞核形态不规则,细胞壁断裂不完整,细胞器减少,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分布不均匀,并有大量软骨细胞凋亡。骨性关节炎组、骨质疏松症组、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组大鼠骨密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 < 0.05),经补肾通络方干预后骨密度上升(P < 0.05)。 结论:补肾通络方对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SD大鼠骨密度有上调作用,但其有效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0.
目的调查四川省双流县永安中心卫生院服务与经营现状,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施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加专题访谈的方式调查该中心卫生院基本情况,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人员、经营及业务状况、基本药物目录实施情况等。结果该中心乡镇卫生院硬件条件良好,服务人群的经济水平和健康状况较好。卫生院医护比、医药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医院员工大专以上学历占61.6%,88%的员工为初级及以下职称,人员流失与流入基本持平。2009年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53.6%,医药费用比2008年增加。医院于2010年4月1日起实行基本药物目录,尚无相关配套技术文件。结论四川省双流县永安中心卫生院基础条件较好,但作为西部小康型乡镇卫生院,存在卫生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学历和资质不高及员工流动性大等问题,需制定相应政策和不断完善相应措施。完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可能对医院经营造成较大影响,需及时足额补贴及政策配套才能维持现有卫生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