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重症腹泻的最主要病因,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方法.但是,在使用轮状病毒疫苗RotaShield的过程中,发现肠套叠的发病危险增加.本文就轮状病毒疫苗RotaShield与肠套叠发病关系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池州市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池州市三县共9个乡镇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区域,对0~4岁儿童及其死亡情况进行连续监测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1.10‰,18.33‰和12.82‰。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为肺炎、新生儿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疾病、意外死亡。死亡多发在第一季度,死前诊治单位大多数集中在患儿所在村(39.25%),在家死亡达57.94%。结论做好孕期和新生儿期保健,控制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实施出生缺陷监测,减少婴儿尤其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3.
婴幼儿肠道腺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幼儿腹泻病是世界范围内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毒性腹泻是导致全球儿童急性重症腹泻的重要原因,此病也是发展中国家小儿死亡的主要疾病。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EAdv)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一种新的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Adv在免疫缺陷患儿中可增加发病率和延长住院时间,国内外有暴发或流行的报道。许多国家已将EAdv的检测列入腹泻病的常规检查。但我国目前对EAdv的基础、临床及流行病学的研究还比较缺乏。近年来,随着临床检测技术的提高,对其研究不断深人,危害性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50年代初,Rowe等在切除的儿童腺体细胞培养物的自发性退行性病变中,首次发现腺病毒;1975年Flewett等首次应用电镜技术,从急性胃肠炎患儿粪便中发现与婴幼儿胃肠炎直接相关的腺病毒。这些在电镜下观察到的大多数腺病毒,均不能在常规应用的腺病毒细胞培养系统中培养,这些腺病毒称之为肠道腺病毒。1981年Takiff等首次用Graham 293细胞分离成功,推动了对EAdv的研究。1995年程绪杰等首次在我国从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到EAdv。现将EAdv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及其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4.
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目的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对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兰州地区收集的624例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随机抽取271例进行轮状病毒(RV)、杯状病毒(HuCV)及星状病毒(AstV)检测。结果在271例标本中共检出RV感染153例(56.46%),其中G3 94例(61.44%),G2 4例(2.61%),G9 3例(1.96%),未发现G1、G4型和混合感染;在随机抽取的69例G分型阳性标本中,检出P\[8\]型28例(40.58%);RV的感染对象主要为6~23月龄的婴幼儿,发病高峰在10、11月份(86.27%、73.81%)。在118例RV ELISA阴性标本中检出HuCV感染13例(11.02%),其中诺如病毒(NLV)G Ⅱ型11例,札如病毒(SLV)2例,未检出NLV GⅡ型,发病年龄1~18个月(11.31±4.53个月);同时检出AstV感染7例(5.93%),发病年龄4~12个月(8.27±2.69)个月,其中有1例合并有SLV感染,另有1例为迁延性腹泻。HuCV和AstV感染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结论RV是兰州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其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为G3型,HuCV和AstV亦是重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45.
在超微结构的研究中除用超高压电镜进行活体观察外,近来又发展了冷冻蚀刻技术,可在冷冻状态下观察活体材料,且可研究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我们在日本电子公司(JEOL)JEE-4C真空喷镀仪的FED冷冻蚀刻装置上进行了该技术的实验,摸到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婴幼儿腹泻人类杯状病毒(Human calicivirus,HuCV)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用RT-PCR法检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HuCV。结果长春地区婴幼儿腹泻HuCV检出率为18%。HuCV腹泻以2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6%)。流行高峰季节为11月至次年3月。选择19株HuCV进行分子鉴定,16株属GII-4群,2株属GII-3群,另一株属GI-2群,表明GII-4群为本地区优势株。5岁以下儿童中HuCV腹泻在年龄和季节分布上都与轮状病毒腹泻很相似。结论长春地区婴幼儿杯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为我国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诺如病毒(NV)和札如病毒(SV)同属人类杯状病毒(HuCV),是仅次于轮状病毒(RV)引起儿童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本研究对兰州地区急性腹揭住院患儿中SV感染情况、临床特点、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变异规律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8.
酒泉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婴幼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RV感染在5岁以下儿童中几乎无一幸免,因RV感染死亡的人数占该年龄组死亡人数的6%。由于其抗原成分复杂、型别繁多,且各型之间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差,至今尚无可供使用的十分有效的疫苗。为全面了解我国河西走廊轮状病毒的流行情况、病毒型别及其组合,从2001年11月至2002年12月间笔者首次对酒泉地区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进行了连续观察,探讨A组轮状病毒在酒泉地区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49.
兰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兰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RV)腹泻的分型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003年7月~2004年6月兰州地区收集的624例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中的271份进行轮状病毒病原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分型。结果ELISA法RV阳性率为56.46%(153/271),阳性率与性别无关。不同年龄段的感染率以6~11个月和12~23个月年龄段最高,分别为57.38%、63.33%,但各年龄段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月份的感染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发病高峰在10、11月份,分别为86.27%和73.81%。在ELISA阳性标本中RT-PCR法检出G3 94例(61.44%),G2 4例(2.61%),G9 3例(1.96%),未发现G1、G4型和混合感染,52例(33.99%)未能分型。G分型阳性标本中检出P[8]型28例(40.58%),其他未能分型。结论轮状病毒是兰州地区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其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为G3型。  相似文献   
50.
在扫描电镜观察下,不同细胞的形态及表面结构各有其特点,这种表面结构与细胞内部细胞器有序排列的高度结构性有关。近年来,细胞学家对于悬浮在细胞质中的各种细胞器的位置与细胞表面结构特征之间的功能状态相关已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细胞内有一种由α及β管蛋白二聚体聚合成外径为25nm大小的管状结构的微管。这种微管在细胞内一端与细胞核相连,另一端附在细胞膜上。另外还有一种由肌动蛋白聚合成直径为6~8nm的双螺旋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