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姚小燕  张驰英  陈宸  方继红 《安徽医药》2020,41(9):1080-1083
目的 探讨2种加温方式预防先天性巨结肠症(HD)患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行Soave术患儿50例,根据数字的奇偶性随机分为电阻升温毯组(R组,n=26)与充气加温毯组(F组,n=24)。结果 两组患儿体温存在组别效应(P<0.05),麻醉诱导后第30分钟体温开始下降,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种体温体温随着时间的改变因分组而不同(P<0.05)。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MAP、HR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儿手术结束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苏醒室复苏时间均短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oave术中使用充气加温毯,能有效维持HD患儿术中体核温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52.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漏斗胸矫正术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漏斗胸是小儿最常见的前胸壁畸形,不仅因畸形外观易致患儿严重心理损伤,还可因凹陷的胸骨及肋软骨造成胸廓容积缩小,心脏受压转位,从而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胸腔镜辅助下微创漏斗胸矫正术(Nuss术)是一种治疗漏斗胸的新术式,比传统开胸手术的切口明显缩小,创伤亦减小.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并验证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预测模型, 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胎龄<34周的21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按照1∶1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 对训练集样本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先确定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 基于影响因素建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 使用列线图将模型可视化展示。分别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以及临床决策曲线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ROC曲线用来评估模型的区分能力, 校准曲线用来评估模型的一致性, 临床决策曲线用来评估模型指导临床干预时患者的净获益状况。结果喂养耐受84例, 喂养不耐受126例。喂养耐受患儿男53例, 女31例, 胎龄(32.38 ± 1.37)周;喂养不耐受患儿男73例, 女53例, 胎龄(30.01 ± 2.14)周。对12个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是否使用咖啡因、是否胎便排尽延迟、胎龄、开奶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8个变量在喂养耐受患儿和喂...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太极拳训练对老年人下肢骨骼肌肌力影响的特点及趋势.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北京社区老年人.选取长期太极拳训练者205人,同时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配对选取非太极拳训练者205人.用手持式测力计,测量双侧髂腰肌、股四头肌、胭绳肌、胫前肌的最大等长肌力.结果:太极拳训练组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胫前肌的肌力均高于非太极拳训练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太极拳训练对髂腰肌肌力增加作用较其他三组肌力显著(P<0.05).随年龄增长,非太极拳训练组老年男性下肢四组肌力下降明显,从60-89岁的30年间下降率34.40%-38.99%.女性三组肌力的下降率为14.26%-26.25%,除股四头肌外.男性下肢肌力的下降较女性快.太极拳训练组,男性髂腰肌在60-69岁、70-79岁和80-89岁各组肌力/体重的比值分别为:2.53N/kg、2.94N/kg、2.59N/kg,股四头肌在各年龄组中分别为:1.73N/kg、1.98N/kg、1.83N/kg,胭绳肌在各年龄组中分别为:1.73N/kg、1.85N/kg、1.75N/kg,胫前肌在各年龄组中分别为:1.91N/kg、2.12N/kg、1.94N/kg,并没有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女性也呈现同样的趋势.结论:太极拳训练组下肢四组肌力均高于非太极拳训练组,且没有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在髂腰肌、股四头肌、胭绳肌和胫前肌四组肌力中,太极拳对髂腰肌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5.
目的:了解随年龄增长,我国社区老年人下肢肌力状况衰变的趋势和特点,以预防下肢功能衰退和跌倒,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方法:在北京4个社区,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458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93岁者412例,对照组20-30岁者46例.用手持式测力计,测量双侧髂腰肌、股四头肌、胫前肌、胭绳肌最大等长肌力.结果: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下肢肌力均有下降趋势.50岁以上人群各组肌力均随年龄呈持续性下降,从50-85岁的35年间,4组肌力下降约20.82%-44.02%.女性肌力下降比同龄男性明显.不同肌肉下降速率不同,男性肌力下降最明显的是髂腰肌,为5.50kg(31.61%)(P< 0.01),女性为胫前肌下降最快,为5.67kg(44.02%)(P<0.01).65-74岁男性伸膝肌力为(12.90±3.95)kg(左侧),(12.97±3.94)kg(右侧);女性为(9.37±3.09)kg(左侧),(10.11±3.03)kg(右侧).青年到中年时股四头肌肌力下降36.46%(P< 0.001),而中年到老年只下降21.86%(P< 0.001).结论:随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下肢肌力均呈衰退趋势,老年女性肌力下降比同龄男性快.在青中年时期即应预防股四头肌肌力的衰退.  相似文献   
56.
目的 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并制定适合安徽省省情的早期筛查方法和标准化的诊断模式.方法 由安徽省部分地区包括合肥市、淮南市、阜阳市、亳州市、六安市、铜陵市和安庆市等13个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利用国家已经建立完善的省市县乡级妇幼保健体系,各地市分别对辖区内所有出生后6~24周婴儿采用体格检查进行初筛,可疑或异常者体征者转诊至市妇幼保健中心及安徽省儿童医院,由小儿骨科医师对转诊患儿进行复筛,复筛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外展试验、 Allis征、Ortolani和Barlow试验)和影像学评估(B超检查,并对B超可疑者行骨盆正位X线),以进一步确诊.结果 2015年1月~2016年6月,共对73 274(共146 548髋)例婴儿实施初期筛查,共对10. 3% (7 545例)的婴儿进行了复筛并行髋关节B超检查,其中136例(152髋)可疑患儿(Graf Ⅱa型)和142例(176髋)检查异常[Graf (Ⅱb~Ⅳ)型]患儿转诊至安徽省儿童医院骨科.最终有218例(256髋)确诊为DDH,男/女为1/3.74;DDH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在性别、头胎、臀位产、分娩方式、襁褓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徽省部分地区DDH发病率为2. 98%c(218/ 73 274).结论 安徽省部分地区利用国家已经建立的完善的省市县乡级妇幼保健体系,对出生后6~24周的婴儿按照初筛-复筛-确诊模式,可以初步实现对DDH的早发现、早诊断.通过早期筛查,特别是高危患儿,使得DDH患儿得到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分析多学科合作营养干预在脑性瘫痪合并营养不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康复科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2例营养不良脑瘫患儿临床资料,其中21例患儿接受常规营养干预为对照组,另外21例接受多学科合作营养干预为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身高、体质量、身高别体质量值(WHZ)、粗大运动评分(GMFM)、呛咳率的变化以及患儿主要照顾者对营养干预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干预前后身高、体质量、WHZ、GMFM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呛咳发生率(19.0%)低于对照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干预后,两组患儿照顾者营养干预相关知识知晓问卷3个维度营养相关知识、喂养知识、吞咽功能训练知识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3个维度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多学科合作营养干预可提高营养不良脑瘫患儿体质量,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其运动功能康复,降低患儿呛咳发生率,提高患儿照顾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流程在产瘫患儿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8例产瘫患儿,采用神经探查修复松解或移植术,围手术期采用统一制定的规范化护理流程护理,术后12个月随访采用Mallet评分法等,评定患肢肌力和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儿术后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1.38%,术前与术后的肩关节活动Malle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产瘫患儿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表皮用药联合浸润局部麻醉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拟行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的109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与观察组(n=55).对照组穿刺前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 h后按流程置管;观察组穿刺前同对照组,穿刺后扩皮前在穿刺点上方皮内及皮下注射2%利多卡因0.2 mL.采用FLACC评分量表在穿刺时、扩皮时、插管鞘送入和退出血管时分别进行评分,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在操作后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儿疼痛分值.结果 PICC穿刺时,观察组患儿FLACC评分为(2.15±0.98)分,对照组为(2.44±0.9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皮、插管鞘送入及退回血管时,观察组患儿FLACC评分为(1.76±0.69)、(2.24±0.99)和(1.42±0.60)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方法和时间对疼痛评分具有交互作用(P<0.05).两组患儿操作后疼痛程度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中重度疼痛程度(10.90%)低于对照组(35.18%).结论 采用局部涂抹表皮麻醉剂,联合操作中使用浸润局部麻醉方式镇痛可有效降低儿童PICC置管操作引起的疼痛,促进患儿舒适.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流程在产瘫患儿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8例产瘫患儿,采用神经探查修复松解或移植术,围手术期采用统一制定的规范化护理流程护理,术后12个月随访采用Mallet评分法等,评定患肢肌力和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儿术后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1.38%,术前与术后的肩关节活动Malle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产瘫患儿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