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要点。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AO分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采用Olerud和Molander的疗效标准评估,结果满意。结论三踝骨折应解剖复位,该术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2.
改良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强直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强直治疗效果.方法:在2000年1月~2007年8月间应用改良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46例创伤性膝关节伸直位强直患者.结果:术前膝关节活动范围10°~45°,平均29°;本组病例术后随访8~28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屈膝功能达85°~130°,平均105°,按Judet-Letoumel评定标准:优3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达95.7%.1例术区皮肤愈合差,换药后愈合.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改良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强直手术安全,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EPO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市四大三级甲医院的骨肉瘤20例及良性骨软骨瘤5例,将实验分为骨肉瘤组(n=20)和良性骨软骨瘤组(n=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组织中EPO的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EPO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3.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EPO在骨肉瘤组织中呈高表达,EPO在良性骨软骨瘤组织中呈低表达,EPO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良性骨软骨瘤组织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PO在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Ang-1、Ang-2及Tie2 mRNA在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正常骨组织、骨软骨瘤、尤文肉瘤和骨肉瘤组织标本各6例内Ang-1、Ang-2及Tie2 mRNA含量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恶性骨肿瘤组织(尤文肉瘤、骨肉瘤)内Ang-2 mRNA/Ang-1 mRNA比值较正常骨组织和良性肿瘤骨组织比值上调。尤文肉瘤和骨肉瘤中Tie2 mRNA的表达上调。结论:恶性骨肿瘤组织内Ang-1,Ang-2及Tie2mRNA表达失衡,肿瘤骨组织内可能存有Ang/Tie2的自分泌和旁分泌系统。深入探讨Ang-1/Ang-2/Tie 2在肿瘤骨组织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临床病理联系,有望使其成为判定骨肿瘤预后的指标,并为骨肿瘤分子治疗提供靶位点。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A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在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共47例(均为单侧骨折),男28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80.83±4.83)岁。AFHR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平均年龄(81.26±4.87)岁,A2.2型17例,A2.3型10例;PFNA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79.56±4.75)岁,A2.2型13例,A2.3型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白蛋白、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地负重时间等指标,并通过Harris评分、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手术时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白蛋白差值和术后VA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下地负重时间早、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可作为治疗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可选方法;但手术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长,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手术医师熟练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失败的原因及其再手术的方式和疗效。方法笔者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及湖北襄阳市中心医院2007年3月~2015年5月行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后失败的23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41~67岁,平均(52.6±8.9)岁。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空心螺钉再固定、内固定联合股方肌骨瓣移植、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内固定进行再治疗;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其中3例行空心钉内固定、2例行内固定联合股方肌骨瓣治疗,1例行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固定,此6例均获临床愈合;17例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访期限内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内固定治疗后失败的原因较多,正确的术中和术后处理能够减少失败的发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再治疗方式,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非组配式带棘锥形长柄在髋关节翻修股骨重建中的疗效。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使用非组配式带棘锥形长柄行髋翻修的61例患者临床及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平均(61±7)岁。根据骨盆平片及患髋侧位X线片观察髋臼、股骨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骨质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2年以上随访,平均(5.6±2.2)年。随访期间,无假体周围感染和假体松动发生。1例术后2周脱位,经手法复位后未复发。1例术后2年发生假体周围骨折,行骨折内固定处理。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t=10.5505,P =0.000)、3个月(t=12.6154,P <0.05)和6个月(t=16.6196,P <0.05)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t=14.1128,P <0.05;术后3个月t=30.0689,P <0.05;术后6个月t=59.9639,P <0.05)。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45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为90.2%。末次随访时股骨柄假体的位置无明显改变,中心固定有58髋(95.1%),柄-髓腔匹配优良率100%。所有病例均出现股骨近端骨重塑,其中Ⅰ度56髋,Ⅱ度5髋。 结论在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 B2 、Vancouver B3)和股骨近端骨缺损(Parprosky Ⅱ、Parprosky Ⅲ)病例中,采用非组配式带棘锥形长柄假体行股骨侧翻修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便、骨长入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58.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软骨、肌肉、肌腱等。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的临床试验主要包括组织损伤修复,如骨、软骨、关节损伤的修复,心脏、肝脏、脊髓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目的:比较各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检索1987到2015年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相关的文献。从细胞表面标记物,增殖、分化、迁移能力,以及功能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了各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优缺点。 结果与结论: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潜力和表面标记物存在差异。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活性可能与间充质干细胞处于不同组织中的活化状态、种属差异、组织来源和培养条件的不同有关,从而导致不同源性间充干细胞免疫活性也不完全相同。深入认识影响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因素和机制,可以增强不同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靶向迁移的能力,提高其在创伤愈合、组织修复和再生中的治疗效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9.
背景:骨关节炎是一种关节疾病,主要影响软骨,随着软骨细胞胞外基质的变化,软骨细胞发生凋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与增殖、诱导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是一种在细胞环境中的转录因子,因氧含量而产生不同反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缺氧诱导因子在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目的:阐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缺氧诱导因子及其他可能因素对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分析、总结近年来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从骨关节炎进程中软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变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缺氧诱导因子对软骨细胞凋亡的调控等方面进行阐述。 结果与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上调抑制细胞凋亡因子的表达促进软骨细胞存活,缺氧诱导因子能增加软骨细胞活性和细胞外基质合成,成为抑制骨细胞凋亡的重要靶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缺氧诱导因子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0.
背景:研究证实,体外培养中他汀类药物可显著增加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同时可以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明显增多.目的:验证阿托伐他汀对家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9/2008-11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完成.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45只,体质量2.5~3.5 kg,雌雄不限.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5只.方法:模犁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应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家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阿托伐他汀组于造模成功后2周开始用阿托伐他汀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于第4,8,12周每组随机各取5只动物处死,进行大体、X射线及组织学观察;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股骨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但阿托伐他汀组喂药后的第8,12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提高家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和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