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前输卵管积水的处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输卵管积水的处理方法对此后的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IVF-ET)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 1999年 2月至 2001年 4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73例有输卵管积水病史者行IVF-ET治疗的 79个周期的资料。根据在IVF-ET前对患者的输卵管积水的处理方式分A组 27个周期 (25例 ):未经手术治疗行IVF ET;B组 25个周期(23例):已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C组 27个周期 (25例 ):已行输卵管积水造口术。D组:以同期因其他输卵管因素行IVF-ET治疗的 913个周期 (875例 )的资料作为对照。结果 B组获卵数最少,较C、D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各组的胚胎植入率分别为 9 4%、11.5%、21.2%和 17.4%,A组与C、D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各组的流产率分别为 50.0%、33.3%、25.0%和 15.3%,A组与D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积水对IVF-ET的胚胎植入构成不良影响,并增加流产的发生,在采用IVF-ET前对输卵管积水进行适当处理,有助于提高胚胎植入率,改善治疗效果。较之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造口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可能更小。  相似文献   
82.
罗式易位携带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罗式易位携带者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方法]分别用化学打洞法及机械打洞法对3例罗式易位t(13q14q)患者的体外受精的胚胎活检,用Vysis LSI13q14,Tel Vysion14q探针对卵裂球进行FISH分析,选取正常或平衡的胚胎移植入子宫腔。[结果]3个周期共获卵23个,受精率79%。活检14个胚胎,其中化学打洞法活检9个胚胎,活检后胚胎继续分裂率67%;机械打洞法活检5个胚胎,活检后胚胎继续分裂率为40%。2个周期分别有1个胚胎显示正常或平衡,进行移植,其中1例获得妊娠,妊娠20周时经羊水细胞核型分析证实为正常。[结论]对罗式易位携带者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可以解决患者的生育障碍。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单个胚胎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不同质量和来源的胚胎与IGF-Ⅱ表达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不适合移植及冷冻保存的胚胎,收集胚胎评分资料和所属患者资料。运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其IGF-Ⅱ表达量。结果人类植入前胚胎形态学评分越高,其IGF-ⅡmRNA的表达量越高;年龄较轻和妊娠的病人中其胚胎中IGF-Ⅱ的基因表达量较高。结论荧光定量RT-PCR技术可用于检测单个植入前胚胎的mRNA含量;IGF-II可作为胚胎质量的标记物;IGF-II基因表达量和胚胎的形态学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精浆及精子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X(LDH-X)活性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全谱酶联染色等方法检测精浆、精子中的LDH-X活性并计算其比值;按照WHO人类精液实验室手册要求对精液进行常规分析。结果83例不育组精浆LDH-X活性(826.0±47.3U/L)与40例生育组LDH-X活性(614.0±22.1U/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其精子LDH-X的活性(8.40±3.50mU/106)则小于生育组(15.8±10.8mU/106),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育组、生育组精浆/全精子中LDH-X的比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的精液密度、活动率及精子活力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精浆及精子LDH-X活性检测能够反应精子的质量、生育功能以及对受精过程的预期,对选择辅助生育的方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近年来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不断发展 ,控制性超排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一个控制性超排卵周期获得较多的成熟卵母细胞有助于提高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成功机会。但是控制性超排卵所需昂贵的治疗费用及其可能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如中度或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 )也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1] 。获取不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 (invitromaturation ,IVM) ,然后将成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 ,为人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本研究从接受小剂量促卵泡生成素 (folliclestimu…  相似文献   
86.
方丛  陈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1,22(1):F002-F002,I002,F003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是否可以改善由于受精障碍导致不孕病例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2月由于第1周期的常规体外受精(IVF)治疗中卵子完全不受精或受精率≤20%,而在随后的治疗周期中采取ICSI方法受精的20个病例(共22个周期,研究组)的ICSI治疗结局。对照组为同期因男方少弱精子进行第1次ICSI治疗的连续100个周期。结果:与前次IVF相比,经ICSI治疗后受精率从5.4%显著提高至76.9%(χ2=264.66,P<0.001),但研究组中低受精患者经ICSI治疗后的受精率6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5%(χ2=5.18,P<0.05)和研究组中完全不受精患者的84.2%(χ2=8.97,P<0.05)。研究组中完全不受精患者的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为57.1%和40.5%,均高于对照组的35.0%和18.9%,但仅胚胎种植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80,P<0.01)。结论:ICSI可以有效地克服受精障碍,提高受精率,并且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复苏周期第5天(D5)单囊胚移植与双囊胚移植对年龄35岁、卵巢储备正常的不育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中心466例年龄35岁、卵巢储备正常的不育症患者复苏周期D5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根据D5囊胚移植个数分为D5单囊胚移植组(207例)与D5双囊胚移植组(259例),对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及单卵双胎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囊胚移植组的多胎妊娠率显著高于单囊胚移植组(52.6%vs.2.4%)(P0.001);单囊胚移植组的种植率显著高于双囊胚移植组(79.2%vs.57.5%)(P0.001);新生儿基本情况的统计显示,单囊胚移植组新生儿的胎龄及平均出生体重均显著大于双囊胚移植组[分别为(38.6±2.1)周vs.(37.4±2.4)周,(3 282.0±523.4)g vs.(2 937.9±645.5)g](P0.001)。结论对于年龄35岁、卵巢储备正常,新鲜周期未移植且为第一次复苏周期D5囊胚移植的患者,可以建议行D5单囊胚移植,其能获得与D5双囊胚移植相似的活产率,并能显著降低多胎率、延长孕周并改善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89.
人早期胚胎解冻后氨基酸代谢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杰  方丛  李婷婷  张敏芳  梁晓燕 《新医学》2011,42(6):377-382
目的:通过检测冻融胚胎解冻后的氨基酸代谢水平,研究人类早期胚胎解冻后的氨基酸代谢规律,为确定冻融胚胎解冻后的适宜移植时机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9-12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13例患者共18个取卵后第3日6~8细胞废弃胚胎,20μl囊胚培养液微滴中单独培养2 h后行玻璃化冷冻保存,分别于冷冻前2 h、解冻后1/2、1、2、4、6、24 h收集胚胎培养液微滴15μl,同一培养皿中未培养胚胎的培养液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标本中20种游离氨基酸浓度。观察胚胎冷冻前、解冻后不同时间点氨基酸代谢的变化。结果:HPLC检测发现,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谷氨酰胺、组氨酸、色氨酸及赖氨酸在不同时间点的浓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没有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或降低;其余16种氨基酸在冷冻前和解冻后不同时间点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解冻后1 h胚胎培养液中20种游离氨基酸浓度较相应时间点的空白对照组增加,且氨基酸增加量和氨基酸转换量高于冷冻前(P〈0.05);解冻后2 h胚胎培养液中20种氨基酸浓度也较空白对照组增加,解冻后2、6及24h氨基酸增加量和冷冻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冻后1/2、4、6及24 h胚胎培养液中氨基酸减少量高于冷冻前(P〈0.05);解冻后1/2、4 h胚胎培养液中氨基酸增加量低于冷冻前(P〈0.05),氨基酸转换量也低于冷冻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冻后24 h胚胎培养液中氨基酸转换量高于冷冻前(P〈0.05);解冻后1/2、4及6 h胚胎培养液中氨基酸转换量低于解冻后1 h(P〈0.05)。结论:人类早期胚胎解冻后1/2 h已经从冷冻时的代谢停滞状态恢复,开始了氨基酸代谢,此时氨基酸代谢水平已接近于胚胎冷冻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小鼠早期胚胎诱导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变的空间结构,确定胚胎各个部分能否引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整合素β3改变。方法: 选用6~8周昆明雌鼠,体外实验分为子宫内膜培养前组、子宫内膜单纯培养组、子宫内膜全胚胎共培养组、子宫内膜卵裂球共培养组、子宫内膜透明带共培养组,各组培养2 d后收集子宫内膜行下一步检测;体内实验分为胚胎移植前组、单纯培养液移植组、全胚胎移植组、卵裂球移植组、透明带移植组及正常妊娠未干预组,移植后2 d收集子宫内膜行下一步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整合素β3和LIF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整合素β3和LIF的蛋白表达部位及表达水平。结果: 体外实验子宫内膜全胚胎共培养组中子宫内膜的整合素β3 和LIF表达显著高于其它组,体内实验正常妊娠未干预组的整合素β3 和LIF表达显著高于其它组。结论: 完整胚胎可显著提升小鼠孕早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因子整合素β3 和LIF的表达,而单纯透明带或卵裂球则不能明显增加整合素β3 和LIF的表达。早期胚胎诱导子宫内膜容受性可能需要完整胚胎结构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