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牙槽突裂牵张成骨整复过程中不同时期胶原合成的种类及演变过程,研究牵张新骨生成的方式及组织学特点。方法:在8只成年杂种犬建立牙槽突裂动物模型并行牵张成骨裂隙关闭术,在牵张结束0、14、28、63d分别处死实验动物取标本进行Ⅰ、Ⅱ、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镜检分析。结果:牵张固定早期以分泌Ⅲ型胶原为主,随后Ⅰ型胶原增多并最终取代Ⅲ型胶原而成为骨基质的主要成分。Ⅱ型胶原在整个成骨过程中无明显阳性表现。结论:牙槽突牵张成骨以膜内成骨方式为主,无明显的软骨内成骨现象。  相似文献   
62.
肾移植后应用雷帕霉素口服液的两年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肾移植后应用雷帕霉素(Rap)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接受首次尸体肾移植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术后采用Rap、环孢素A(CsA)和泼尼松(Pred)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20例,术后采用硫唑嘌呤、CsA及Pred预防急性排斥反应。两个组CsA和Pred的用法和用量相同。密切观察和详细记录手术后发生的不良事件,并定期对实验室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如期完成观察的例数为26例,对照组为18例。在观察的104周内,两组的人、肾存活率为100%;研究组和对照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7%(1/27)和25.0%(5/20),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研究组在维持血CsA浓度与对照组相当的情况下,其CsA的用量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血胆固醇总量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Rap用于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安全有效的,其与CsA合用可减少CsA的用量,Rap的副作用主要是导致血脂升高。  相似文献   
63.
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软硬组织移位比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术后软硬组织移位的比例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单纯BSSRO水平后退下颌的患者33例,于手术前一周(T1)、术后6个月或6个月以上(T2)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软硬组织移位的比例关系并加以相关分析。结果:软组织Li点和Mes点上的移位比例关系与国外文献报告显著不同,各软组织标志点与硬组织B点和Pg点之间的相关性最强。结论:BSSRO术后软硬组织移位比例关系在下唇及颏部与国外结果相差较大,存在人种差异。进行软组织侧貌预测时不能照搬别人的结果,要根据人种及侧面外形的不同来分析。另外,在临床进行软组织侧貌预测时,以B点及Pg点的位移改变来分析相应的软组织标志点的变化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64.
目的:定量及显微观察三维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在构建组织工程骨时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2-07/2005-07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将兔的骨髓基质细胞,按一定量分置在培养板的各孔内,将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材料置入孔内共培养,采用MTT法和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骨髓基质细胞活性,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在β-磷酸三钙支架表面的微观形态。结果: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接种前的细胞形态基本均匀一致。②接种后6d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材料表面可见较多细胞和细胞合成的丝状细胞外基质。③细胞接种后6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基本长满材料的表面,同时在孔隙中,也有大量细胞长入。④β-磷酸三钙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作用:培养第5天,β-磷酸三钙组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作用(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47±0.02,0.52±0.02,t=2.281,P<0.05)。⑤β-磷酸三钙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比较:在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培养5,7,9d,β-磷酸三钙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5.18±0.31,6.05±0.54;12.35±0.62,14.17±0.70;15.68±0.87,17.13±1.14,t=3.302,6.025,6.019,P<0.05)。结论:三维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5.
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癌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并发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77年~2009年8月间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至少半年)的2159例肾移植患者中发生尿路上皮癌的病例。结果在2159例肾移植患者中,发生尿路上皮癌42例,发病率为1.9%。全部42例患者病例资料完整,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尿路上皮癌。35例(83.3%)患者因血尿就诊;7例(16.7%)患者体检时发现病情,其中包括2例无尿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辅以化疗及放疗。9例患者行开放的。肾根治性切除联合经尿道膀胱袖套状切除,住院时间17~32d,其中2例术后行床旁血滤;11例行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联合经尿道膀胱袖套状切除术,住院时间13~19d;2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住院天数0~10d。4例患者术后因广泛转移死亡。结论肾移植患者应该更加重视泌尿系常规检查,选择更少创伤的手术,尽可能的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66.
目的回顾单中心近28年肾移植受者资料,分析探讨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方法1977年10月至2004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总共为1804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施行了2037例肾移植手术。根据临床资料和截止2005年底的随访结果,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人、肾存活率,并按照Terasaki公式计算移植物的半数生存期,分析各种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和移植受者存活的影响。结果以钙调素抑制剂(CNI)为基础的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显著提高了移植受者和移植肾的存活率,术后1、5、10和15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95.9%、89.1%、80.5%和73.0%;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2.7%、80.4%、64.9%和54.1%。与无CNI类药物治疗相比,受者和移植肾的同期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在CNI为基础的三联药物治疗方案中,采用环孢素+霉酚酸酯+泼尼松方案者移植肾1、5、10年存活率高于采用环孢素+硫唑嘌呤+泼尼松方案者(1年94.3%比86.4%,5年90.9%比70.6%,10年71.3%比56.5%,均P〈0.0001)。结论以CNI为基础的三联药物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肾移植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特别是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或包含霉酚酸酯的治疗方案对改善肾移植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对胰岛的毒性作用以及其对肾移植患者的致糖尿病作用。方法依据临床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血FK506浓度,设计体外实验分组,将分离、纯化的人胰岛分别与5μg/L(低浓度组)、15μg/L(中浓度组)和25μg/L(高浓度组)的FK506共培养3d,测定其在2.8mmol/L葡萄糖(低糖)和16.7mmol/L葡萄糖(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释放量。回顾分析461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采用FK506(或环孢素A)、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激素预防排斥反应,按照空腹血糖(FPG)水平将患者的糖代谢状态分为正常空腹血糖?(FPG〈5.55mmol/L)、空腹血糖调节受损(FPG在5.55~6.88mmol/L)和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FPG≥6.89mmol/L)。结果体外实验中,低浓度组的胰岛在葡萄糖的刺激下胰岛素释放量未受影响,高浓度组的胰岛素释放量明显下降(P〈0.05)。肾移植后采用FK506者123例,采用环孢素A(CsA)者338例,二者术后12个月的PTDM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3.8%和7.7%(P〉0.05),461例术后12个月的PTDM累积发病率为9.3%。肾移植术后并发PTDM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家族史、移植前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抗急性排斥反应治疗。结论FK506对人胰岛的毒性作用呈剂量相关性,且为可逆;肾移植患者避免长期维持较高血FK506浓度、激素用量最小化,对于减少PTDM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深度镇静在儿童埋藏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深度镇静(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镇静)下行儿童埋藏牙拔除术的效果,探讨其利弊.方法:选择2005-03~2007-03需拔除埋藏牙的患儿187例(年龄6~12岁).术前由专业麻醉医生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氯胺酮1 mg/kg肌注.观察镇静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并给予患儿镇静评分.结果:187例患儿在深度镇静下均能很好的配合完成手术,且术中及术后未见任何并发症发生.起效时间为3~5 min,平均3.5 min;维持时间为45~50 min,平均46.5 min.镇静评分均在3分以上,其中4分者131例,5分者56例.结论:在深度镇静下行儿童埋藏牙拔除术,麻醉药物起效快,代谢时间短,副作用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评价西罗莫司(SRL)替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l)类药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肾移植术后>3个月,以CNI为基础免疫抑制剂患者157例,按转换SRL的原因分A组(计划性转换,62例)、B组(SCr升高,50例)、C组(高胆红素,37例)和D组(肿瘤,8例),以SRL为基础免疫抑制剂,撤除CNI类药物,观察急性排斥反应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随访时间为6个月. 结果 移植肾和患者均存活.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SCr和尿酸在转换后1个月开始下降,而肌酐清除率(CCr)开始升高,转换前后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转换前和转换后1个月SCr分别为99.04、91.86 μmol/L,转换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r转换前为70.50ml/min,转换后升至78.27 ml/min.B组转换前和转换后1个月SCr分别为142.96、128.15/μmol/L,CCr分别为47.66、53.38 ml/min.C组SCr分别为97.09、88.34 μmol/L,CCr分别为69.38、75.66 ml/min.D组SCr分别为97.46、88.91 gmol/L,CCr分别为62.29、67.64 ml/min.C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分别由转换前的平均30.45和15.15 μmol/L降至转换后12.13和3.70μmol/L,转换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换后主要不良事件包括:发热11例(7.0%);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者分别由转换前的36例(22.9%)和57例(36.3%)增至转换后的58例(36.9%)和73例(46.5%);转换前有蛋白尿13例(8.3%),转换后增至18例(11.5%). 结论 肾移植术后早期将CNI类药物转换为SRL安全、有效.SCr已升高者要尽早转换SRL治疗,CNI导致高胆红素、高尿酸血症和移植后肿瘤患者均可从转换SRL中受益.  相似文献   
70.
肾移植术后泌尿系恶性肿瘤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 1 977~ 1 999年的 2 2年中共行同种肾移植术 1 1 32例 ( 1 2 86例次 ) ,术后共发生泌尿系肿瘤 1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1例 ,男 4例 ,女 7例 ,年龄 2 9~ 60岁 ,平均 47岁。其中一次肾移植 1 0例 ,二次肾移植 1例。肾移植病因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 8例 ,慢性肾盂肾炎 3例。术前均行血液透析 ,时间 2~ 1 5个月 ,平均 4个月 ,肾移植术后所有患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 ( 1例第一次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 2 d后切除移植肾除外 )。9例患者接受环孢素 A、硫唑嘌呤、泼尼松治疗 ,2例患者接受环孢素 A、雷公藤多甙、泼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