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6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12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75篇
基础医学   177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466篇
内科学   34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153篇
外科学   255篇
综合类   1091篇
预防医学   488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454篇
  10篇
中国医学   418篇
肿瘤学   13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51.
容积调控性氯通道在细胞的容积调节、增殖及凋亡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分子结构尚未确定。近年研究发现容积调控性氯通道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凋亡及多药耐药性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随着研究深入,容积调控性氯通道将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2.
目的调查在孕妇应用硫酸镁和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及死亡等的关联,评价产前应用硫酸镁对早产儿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检索有关产前使用硫酸镁与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及死亡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文献9篇,共3800个研究例数,其中有5项研究是对孕妇应用硫酸镁有无导致早产儿发生死亡进行病例对照分析,4项研究对孕妇应用硫酸镁有无导致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进行病例对照分析。通过Meta分析,发现产前使用硫酸镁可以降低早产儿发生死亡的概率(OR:0.75;95%CI:0.59—0.95),而与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则无相关(OR:0.79;95%CI:0.60—1.04)。结论研究提示产前应用硫酸镁对早产儿发生死亡的几率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53.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UL143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对3株经多重PCR鉴定的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HCMV UL143基因全序列扩增,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序,并将其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其它临床分离株UL143基因一起进行分析。结果D3株UL143基因因碱基缺失形成多处终止密码无法产生有功能的蛋白;Toledo株UL143基因开放读码框由279个核苷酸组成.编码蛋白由9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它临床分离株UL143基因开放读码框均由252个核苷酸组成。DNA序列比较保守,变异均为碱基替换。编码蛋白由8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氨基酸序列也很保守,不同临床分离株氨基酸变异率为1.2%-2.4%:HCMV UL143蛋白翻译后修饰位点在除Toledo株之外的所有分离株中均高度保守.没有缺失或新增;不同临床分离株UL143蛋白二级结构有所不同;除Toledo株外,其余分离株UL143蛋白的等电点均为8.75。结论临床低传代分离株HCMV UL143基因DNA及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极为保守。但仍存在一定多态性。  相似文献   
154.
动脉功能是心血管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诊断和预测动脉硬化是当前活跃的研究领域.动脉硬化有着复杂的物理和生理过程,简述了动脉硬化的生理基础,论述了动脉硬化及结构变化检测方法,分析了最新的基于多信息融合技术的动脉硬化检测方法,并提出了动脉硬化检测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显微削薄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自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26例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创面面积(外伤患者为扩创后面积)为6 cm×4 cm~15 cm×1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8 cm×5 cm~21 cm×8 cm。皮瓣断蒂前在放大镜下根据II级穿支走行,保留II级穿支及其周围1 cm左右深筋膜组织,切除深筋膜及部分浅筋膜的脂肪组织,保留2~3 mm的真皮下脂肪,观察皮瓣血供良好后断蒂移植受区。 结果 25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出现约2 cm×1 cm大小坏死,经换药2周愈合。皮瓣中央呈锥状臃肿,15例II期行中央臃肿修薄术。均获6~20个月随访,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薄而柔软,感觉麻木。供区残留线状瘢痕。 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可I期去除大部分深筋膜及部分浅筋膜组织、必要时II期去除皮瓣中央臃肿组织,减少II期皮瓣整形次数及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转基因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中ICOS信号对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极化的影响.方法 1.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ICOS转基因(ICOS-Trangenic,ICOS-Tg)小鼠及其野生型对照(WT)小鼠脾细胞CD4+T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ICOS在不同时期的表达趋势及特征;2.ELISA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悬液中干扰素(IFN)-γ、IL-21、IL-23、IL-17的水平;结果1.野生型RA小鼠脾CD4+T淋巴细胞表面的ICOS的表达水平从4w到12w为上升趋势(%)(4 W:6.5 ±1.0;7 W:13.2±1.3;12 W:23.5±:2.1);ICOS-Tg小鼠脾CD4+T淋巴细胞表面ICOS的表达三期同样呈上升趋势(%)(4W:8.2±0.9;7W:17.2±1.5;12W:31.6 ±3.0),但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各期均表达上调(均P<0.05);2.野生型小鼠IFN-γ从4W开始表达上升,7周达峰值后下降,ICOS-Tg小鼠同野生型小鼠相比,趋势相同但表达在各期呈下调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W~20 W均P<0.05);野生型小鼠的IL-21、IL-23及IL-17的表达于4周上升,12周达峰值后下降,ICOS-Tg小鼠同野生型小鼠相比,三者的各期表达趋势相同但呈上调趋势(IL-21和IL-17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3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小鼠在其致病过程中共刺激信号ICOS呈上调表达;ICOS-Tg小鼠同野生型小鼠相比,其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呈显著下调趋势;Tfh分化相关的细胞因子IL-21、IL-17则均显著上调表达.Tfh细胞及其作用因子很可能参与了RA的免疫应答,与RA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O3a(FOXO3a)在缺氧小鼠大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16只SPF级3月龄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缺氧组(hypoxia).两组小鼠分别接受常氧浓度环境及低氧环境处理1 h,应用Western Blot法定量检测FOXO3a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FOXO3a蛋...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探讨进一步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在显示SD大鼠皮肤神经分布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成年SD大鼠6只处死后紧贴肌肉表面分别于背侧及腹侧切取皮肤,最终获得背侧皮肤6块,腹侧皮肤6块,经10%甲醛溶液固定1月,无水乙醇脱脂3 d,并于0.25%的胶原酶Ⅰ和Ⅲ溶液中消化3 d后,经进一步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色SD大鼠皮肤。 结果 12块SD大鼠皮肤经染色后,除2块皮肤染色效果不佳外,其余10块皮肤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除色素的过程中,表皮常常脱落,即使不脱落,平铺的皮肤上也不能分界表皮与真皮,无法看见表皮内神经分支,且在解剖过程中剔除皮下脂肪时,部分皮下脂肪难以剔除干净,故肉眼可见部分皮下脂肪内明显的神经分布。透过X线阅片灯肉眼即可见皮肤呈现淡紫色,而神经为黑色,各区域神经分布不均,直径、形态及颜色深浅也不相同。甚至可看见神经呈现扭曲、打结的现象。 结论 经进一步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色SD大鼠皮肤,能够清晰显示肉眼可见的皮肤神经分布,这些结果将对于SD大鼠皮肤内各区域神经纤维密度的测定及动物模型中皮瓣移植后神经再生情况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后路矫形内固定术的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青少年患者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内固定术,配合医生手术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脑脊液漏,脊髓损伤及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两年脊柱侧弯畸形均得到了明显矫正。结论手术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全面掌握各种仪器及器械操作是手术配合成功的关键。完善的术前准备及密切的术中观察是减少脊柱侧弯病人术中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0.
肋骨骨折为临床上常见疾病,好发于第4~9肋骨,约占胸部外伤的55%[1],以多发肋骨骨折最为常见,如何正确处理和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对患者预后尤为重要.我科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所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多发肋骨骨折4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18 ~ 68岁,平均42岁.交通事故28例,高处坠落伤11例,挤压伤3例.临床表现:胸壁疼痛40例,气促或呼吸困难32例,伴有血压不稳休克8例,因合并重型颅脑损伤意识昏迷2例.除1例患者因伤情危重不允许检查而凭临床查体诊断外,其余41例患者均经X线摄片或CT检查(择期手术患者均行肋骨CT三维成像检查)确诊为多发性肋骨骨折(大于3根以上),其中单侧肋骨骨折38例,双侧4例;合并连枷胸8例,血气胸16例,腹部肝脾破裂出血6例,膈疝2例,锁骨骨折3例,重型颅脑损伤2例,股骨骨折2例,肱骨骨折1例,有明显移位或双骨折3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