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0所医院医疗风险现状调查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医疗风险发生的规律、特点、高危因素及深层次原因,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0所医院4957名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及相关因素等50项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建立数据库及风险研究模型,所得资料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级医院的风险管理体系较一级院、二级医院完善(P〈0.001);一级医院、二级医院的投诉管理及纠纷处理好于三级医院(P〈0.001):外科、妇产科、内科医疗纠纷发生率高于其他科室(P〈0.001),为医疗风险的高危科室:新职工、进修实习及责任心不强的人员为医疗风险的高危人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风险教育、工作责任心等12项变量与医疗风险密切相关。结论 掌握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和信息网络.对医疗风险实行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建立科学的医疗风险评价体系,有效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不断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规避和转嫁医疗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探讨理想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体表测量方法,提高体外测量的准确性。[方法]将142例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2肋间,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颈静脉切迹右侧加3cm~4cm、左侧加4cm~5cm所得长度为置管长度。置管术后根据其拍摄的胸部X线片,利用统计软件分析两组尖端位置、理想深度与体外测量长度的关系。[结果]A、B两组体外测量值分别为(45.82±5.68)cm、(44.53±5.87)cm,与理想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分别为63.89%和85.71%,B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将B组测量方法矫正为在先前测量值的基础上多延长1cm的情况下,尖端位置到达理想位置的成功率提高,B组测量方法体表标志明显、操作简便、准确性高,且避免了反折时的人为误差。 相似文献
34.
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376,自引:3,他引:376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的推广 ,尤其是近几年新的化学药物和高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医务工作者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中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 (occupationalinjuries,OI) ,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将国内外OI最新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 OI的危险因素1.1 物理性因素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报告 :医护人员最常见的物理性职业损伤是针刺伤、负重伤和电离辐射伤。1.1.1 针刺伤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 相似文献
35.
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状况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尤其是近几年新的化学药物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医务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中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 ,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 ,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为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损伤情况 ,对潍坊市 33所医院80 63名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情况进行调查 ,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调查方法与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对潍坊市 33所医院的 80 63名医生、护士、技工在 2 0 0 0年 3月 1日至 2 0 0 1年 2月 2 8日 1年中发生的职业损伤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理想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体表测量方法,提高体外测量的准确性.[方法]将142例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2肋间,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颈静脉切迹右侧加3cm~4cm、左侧加4cm~5cm 所得长度为置管长度.置管术后根据其拍摄的胸部X线片,利用统计软件分析两组尖端位置、理想深度与体外测量长度的关系.[结果]A、B两组体外测量值分别为(45.82±5.68)cm、(44.53±5.87)cm,与理想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分别为63.89%和85.71%,B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将B组测量方法矫正为在先前测量值的基础上多延长1cm 的情况下,尖端位置到达理想位置的成功率提高,B组测量方法体表标志明显、操作简便、准确性高,且避免了反折时的人为误差. 相似文献
37.
2004年1月~2005年2月,我院共有3035例患者应用高压注射造影剂CT增强扫描[1],其中17例患者发生造影剂血管外渗,经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CT增强患者中,17例患者出现造影剂外渗,其中男6例,女11例,18~82岁,平均56岁。1.2方法CT机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高压注射器由注射头、主机、带显示触摸屏的操作台组成,根据检查要求设置注射速率、流量、注射时间等参数;造影剂为优维显注射液,按每公斤体重1.5~2ml,成人一般用量为80~100ml,注射速率为3.0~4.0ml/s,注射时间25~40s。2结果本组造影剂外渗… 相似文献
38.
护理职业风险研究现状与化解机制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各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风险和压力也越来越大。护理职业风险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甚至于护士的整个职业生涯,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如何建立科学的职业风险评价体系,采取有效防御措施和干预手段,有效防范护理职业风险,确保护理人员执业安全和身心健康。现就护理职业风险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护理职业风险研究方法及化解机制构想。 相似文献
39.
33所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损伤调查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摸清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的特点、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 ,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 ,减少或防止职业损伤的发生 ,提高医护人员健康水平。方法 :对潍坊市 33所医院的 80 6 3名医护人员及 110 5名行管后勤人员的职业损伤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建立FoxBASE数据库 ,对所得资料运用SPLM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医生、护士、技工人员的职业损伤率分别为 5 3.86 %、74 .0 6 %、37.98% ,行管后勤人员的损伤率为 9.86 % ,医护技人员损伤率显著高于行管后勤人员 ;三级医院医护人员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一、二级医院 ;机械性损伤、物理性损伤、心理性损伤居职业损伤的前三位 ;护理人员为职业损伤的高危人群 ;防护设施、防护意识、职业性质、工作量等 12项有序变量与职业损伤明显相关。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提高防护意识 ,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 ;减少针刺伤 ,切断传播途径 ,是减少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有效途径 ;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 ,加强高危人群防护 ,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