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13篇
特种医学   14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主动脉弓离断三联征的放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与评价主动咏弓离断(IAA)三联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的X线平片、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资料,其中7例行电子束CT检查,11例行手术治疗,逐个分析其X线平片征象并与心血管造影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X线胸片显示肺血多,肺动脉段明显凸出和心脏增大(n=20);右上纵隔大血管影变窄(n=16);主动脉结观察不清(n=16);侧位或左前斜位见低位主动脉弓(n=12);降主动脉的顶端与主肺动脉处同一水平(n=8)。心导管检查均提示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弓畸形、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造影诊断IAA(A型)13例,IAA(B型)5例,其中合并主肺间隔缺损4例,合并右室双出口2例,右肺动脉起源异常1例。结论:X线平片对该畸形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多数病例可作诊断,心血管造影是诊断该病的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身高与Inoue球囊导管型号选择间的关系,以提高疗效和降低费用。方法对676例患者依所选导管型号与根据身高确定的导管型号符合情况,将患者分为符合组(第1组,431例)和不符合组(第2组,245例)。二尖瓣口面积分别由二维超声心动图及Gorlin公式计算。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由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方法评定。结果两组676例患者中,658例应用28mm型号球囊导管,18例应用26mm型号导管。两组患者年龄、术前Wilkin计分、二尖瓣口面积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术后,两组患者的二尖瓣口面积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二尖瓣口面积≥1.8cm  相似文献   
103.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X线平片及造影诊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和评价X线平片及血管造影在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中的临床价值,并探讨该病的发生规律。方法:43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均摄有X线平片并经血管造影诊断,其中男16例,女27例,平均年龄15岁。结果:43例中,X线平片明确诊断5例,血管造影对所有病例均作出正确诊断。其中右冠状动脉瘘28例(65%),左冠状动脉瘘14例(32.6%),多发左右冠状动脉瘘1例(2.4%);发生右室瘘18例(42%),右房瘘15例(35%),左室瘘5例(12%),肺动脉瘘4例(9%),左房瘘1例(2%)。结论:X线评片在诊断冠状动脉瘘中有一定的限度,但如发现心脏异常博动膨突影,有较高的价值。血管造影仍是此病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孔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8例多孔ASD病人,男性1例,女性7例,年龄11~56岁(36.6±17.3)岁,体重28~90(60.1±19.5kg).所有病例均于X线透视和术中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置入一个Amplatzer封堵器同时闭合大小缺损.术后重复TTE、ECG及X线平片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8例患者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除1例术中发生短暂性ST段抬高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早期4例根据球囊测量值选择封堵器,余4例根据TEE测量值选择封堵器,采用封堵器直径为13~34(22.4±7.0mm).术后即刻TEE/TTE检查显示8例患者大缺损均获完全闭合,但有5例(62.5%)患者其小缺损存在微量到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h复查提示3例(37.5%)仍存在少量分流.近期随访中TTE检查发现2例(25%)患者仍存在少量残余分流,但同期TTE检查提示其右心室舒张末径(RVEDD)均较术前明显回缩,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孔的ASD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5.
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连接至门静脉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连接或引流(TAPVC)属少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约占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的 1%~3 % ,而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至门静脉更是罕见 ,笔者最近经造影确诊1例 ,现报告如下。患儿 男 ,2个月龄。以出生后发现心脏杂音就诊。体检 :口唇轻度紫绀 ,胸骨左缘第 2、3肋间可闻及 1~ 2级收缩期杂音 ,肺动脉第 2音轻度亢进。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胸片提示双肺肺血增多 ,伴肺野透亮度降低 ,右侧叶间胸膜增厚 ,肺动脉段突出 ,右心房、右心室轻度增大 ,心胸比率 0 5 4(图 1)。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 ,房…  相似文献   
106.
开拓介入治疗新领域——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据目前人口出生率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 ,估计我国每年有 15万病儿出生。对于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是传统治疗方法 ,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治疗效果 ,并且仍在不断发展。但是 ,自 196 4年Dotter等[1] 开创血管病介入治疗以来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 ,对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也在不断展开。 196 6年Rashkind和Miller在临床应用球囊房间隔造口术姑息性治疗大动脉错位取得成功。 1971年Postmann首先发表了经导管封闭动脉导管技术 ;1974年King和Mills[2 ] 开始房…  相似文献   
107.
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PTRA)40例,其中大动脉炎26例,纤维结构发育不良10例,动脉粥样硬化4例,合并缺血性肾萎缩7例。总技术成功率为82.6%,近期临床治愈—显效率为78.8%。21例随访6~58个月(平均21.8个月),远期临床治愈—显效率为85.7%,其中大动脉炎(13/15例)为86.7%。本文对适应证选择、技术操作及并发症等同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8.
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外科及介入治疗术后残余分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结扎及介入治疗术后残余分流的效果.方法 1995年6月至2008年9月,42例外科结扎、1例外科结扎术后又行弹簧栓子法、3例Rashkind法及1例Sidires法介入治疗术后残余分流的PDA患者施行了经导管封堵术,其中男9例,女38例,年龄2~53岁,平均25.0±15.5岁.外科手术至介入治疗的时间为1个月~30年,其中1例曾行两次外科结扎术.第一次介入治疗至本次封堵术的时间为4年~14年.43例经股静脉途径植入封堵器,其中2例采用动静脉轨道法;2例经股动脉途径植入可控弹簧栓子.介入术后24 h~7.8年行X线胸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 残余分流的PDA最窄处直径为1~10 mm,平均4.1±2.0 mm.技术成功率为95.7%(45/47).45例封堵术后10 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无残余分流40例(88.9%),微量残余分流4例(8.9%),少量残余分流1例(2.2%).术后24 h经胸超声心动图示无残余分流44例(97.8%),少量残余分流1例(2.2%),该例术后9 h发生溶血,经保守治疗1周后消失.失败2例,植入封堵器后仍有明显残余分流,收回封堵器,终止介入治疗.本组45例随访1个月~7.8年,除1例于术后4个月发生心房颤动外,余未发现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及细菌性心内膜炎.结论 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外科结扎及介入治疗术后的残余分流是一种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安全有效的方法,基本可以替代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09.
报告30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的经验。患者年龄3~32岁,平均11.1岁。29例为单纯肺动脉瓣狭窄,1例同时合并小的房间隔缺损。PBPV前主肺动脉—右室收缩压差40~150mmHg,平均87mmHg,(法定计量单位为kPa,1kPa=0.133322mmHg);术后降至4.8~5mmHg。10例子术后22~34个月复查右心导管,主肺动脉—右心室平均收缩压差自20mmHg进一步降至14mmHg。10例中6例心电图示原有右心室肥厚消失。本文讨论了PBPV的适应证、操作以及继发性流出道狭窄和疗效的关系。本组病例经验表明,合并重度继发性动力性流出道狭窄和小房间隔缺损并非PBPV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报告5例合并急性肺水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急症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取得成功的经验。其中女性4例,男性1例,年龄42±13.2岁。5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肺水肿立刻消退,其中4例症状明显改善出院,1例于PBMV后1个月行择期行二尖瓣置技术.结果表明,采用In-oue技术对二尖瓣狭窄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进行急症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