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32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1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 (1HMRS)对胶质瘤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15例有脑部放疗史 ,临床及CT、MRI难以判断为肿瘤复发或放射性脑坏死的患者 ,5例病史明确的放射性脑坏死的患者 ,均行1HMRS检查。结果 前 15例经手术证实 ,14例为胶质瘤 ,1例放射性脑坏死 ,1HMRS诊断正确。 (1) 14例胶质瘤在1HMRS上均表现为明显增高的胆碱(Cho)峰 ,氮乙酰门冬氨酸 (NAA)、肌酸 (Cr)峰下降或消失 ,Cho/Cr比值升高 ,NAA/Cr比值降低 ;12例出现乳酸 (Lac)峰。 (2 )放射性脑坏死表现为 :5例Cho、NAA、Cr下降或消失 ,出现脂质 (Lipid)峰 ;1例Cho、NAA、Cr峰均消失 ,仅表现一较平坦的曲线 ,无Lac峰。结论 1HMRS对胶质瘤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H MRS)对胶质瘤放射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15例有脑部放疗史,临床及CT、MRI难以判断为肿瘤复发或放射性脑坏死的患者5例病史明确的放射性脑坏死的患者,均行^H MRS检查,结果:15例经手术证实,14例为胶质瘤1例放射性脑坏死,^H MRS诊断正确。(1)14例胶质瘤在^H MRS上均表现为明显增高的胆碱(Cho)峰,氮乙酰门冬氨酸(NAA),肌酸(Cr)峰下降 或消失,Cho/Cr比值升高,NAA/Cr比值降低;12例出现乳酸(Lac)峰。(2)放射性脑坏死表现为:5例Cho,NAA,Cr下降或消失,出现脂质(Lipid)峰;1例Cho,NAA,Cr峰均消失,仅表现一较平坦的曲线,无Lac峰。结论^H MRS对胶质瘤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疗效及探讨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3 6例经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PCNSL的患者采用伽玛刀治疗 ,并对其临床资料、影像特征、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3 4例术后 1~ 3周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肿瘤完全缓解 (CR) 3 0例 (83 3 %) ,部分缓解 (PR) 6例 (16 6%) ,卡氏评分迅速由术前的平均 5 0 %上升为平均 80 %,局部控制率为 10 0 %。结论 :伽玛刀是综合治疗本病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是作为本病的重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垂体瘤,在控制肿瘤生长和改善内分泌异常方面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对469例垂体瘤患者,在我院接受伽玛刀治疗,其中274例被诊断为分泌型垂体瘤.结果386例平均随访34.3月,随访中除4例垂体瘤因瘤体增大,治疗后再次手术切除外,其余均控制生长.对治疗后影像改变及内分泌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并对随访中的垂体功能减退,海绵窦神经的损伤和修复,视神经的损害等并发症加以叙述.结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垂体腺瘤,对控制肿瘤生长和改善内分泌异常的作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伽玛刀(GK)治疗鼻咽癌的病理学变化。方法:选取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肿瘤复发或残留患者15例,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TNM分期为T1-4N0M0,给予GK治疗,靶区包括在50%等剂量曲线之内,周边剂量为20Gy,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分别取鼻咽部癌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①GK治疗后1~3个月,癌组织内出现大量坏死细胞、急性炎症细胞浸润。组织出血;②GK治疗后鼻咽癌的近期病理学  相似文献   
16.
射波刀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射波刀的发展史,详细介绍射波刀的组成和治疗过程。射波刀由直线加速器、机器人机械臂、治疗床、治疗计划系统、靶区定位影像追踪系统、呼吸追踪系统、计算机网络集成和控制系统组成。在射波刀的使用中,作者概括了一些优势和使用体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垂体无功能腺瘤是常见垂体肿瘤,放射外科已经成为其治疗的重要方法。但缺乏合理的疗效评估方法。方法:对2013-1018年间符合入组条件的138例患者回顾性进行影像学的疗效评估,使用半定量的肿瘤控制分类标准,同时引入肿瘤覆盖完整性分类标准,确定肿瘤放射外科治疗疗效后,寻找可能影响肿瘤控制疗效的因素。结果:无功能腺瘤治疗后的随访终点控制率为92.8%,36个月的控制率为90.1%。与肿瘤控制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处方剂量、平均剂量和肿瘤覆盖完整性。结论:半定量评定符合临床实际,结论与现有研究接近,肿瘤覆盖完整和17Gy以上的处方剂量更有利于肿瘤控制。  相似文献   
18.
伽马刀放射手术对颅内疾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简单介绍了伽马刀的基本结构和伽马刀放射手术的概念,并对放射手术中应注意的辐射效应与辐射容积的关系,各组颅神经和脑干对γ射线的耐受剂量等作了扼要的叙述。并详述了伽马刀放射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脑功能活动的MR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影像由单纯的形态学诊断向功能性诊断发展以及超快速成像技术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成为脑功能成像发展最迅速的新技术。脑fMRI主要包括脑灌注(perfusion)MRI、脑扩散(diffusion)MRI、磁共振波谱(MRS)和功能活动(taskactivation)MRI。前三项技术国内外应用较广泛,对于功能活动MRI,国外有较多报道,国内研究较少,现将有关报道综述如下。1 功能活动MRI的发展过程及基本原理1991年,BelliveauJW等[1]指出,MRI可用于研究脑功能活动,静脉注入顺磁性对比剂G…  相似文献   
20.
H磁共振波谱在颅脑转移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结合MRI探讨^1H磁共振波谱(^1H MRS)在颅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2例经临床确认为颅脑转移瘤的患者,进行MRI及^1H MRS检查。每例均行肿瘤区与健侧相应部位对照研究。结果:32例^1H MRS均表现为明显增高的胆碱(Cho)峰,肌酸(Cr)峰下降甚至消失,无氮乙酰门冬氨酸(NAA)峰,Cho/Cr比值升高。11例出现乳酸(Lac)峰,15例出现脂质(Lipid)峰。结论:^1H MRS可作为诊断本病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