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7篇
临床医学   163篇
内科学   13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333篇
预防医学   18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0篇
  6篇
中国医学   145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目的总结自制"血管分流栓"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对40例急性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杂交手术,采用自制"血管分流栓"保持颈动脉血流重建颈部血管。结果均手术成功,术后无脑部急性缺血及左上肢缺血症状;破口封闭良好,无内漏,旁路血管通畅;2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3 d发生A型夹层;一过性精神症状6例;左侧血胸1例;随访38例,失访2例,1例于出院后1周死亡。术后1个月、1年复查,无脑缺血及左上肢缺血症状;主动脉CTA均示支架无移位和内漏,移植的人工血管通畅。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自制"血管分流栓"能保持颈动脉血流通畅,有效减少脑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以下简称PGE1)联用血必净注射液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SiRS)的疗效。方法将SIRS患者分为对照组,PGE1治疗组、血必净治疗组、PGE1+血必净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其余三个治疗组在同样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PGE1、血必净、PGE1+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四组患者血浆中TNF—α、TL-6、TXB2的水平变化,并随机选一组健康人群做正常对照组,检测相关炎性介质的血浆水平。结果临床研究发现,各时间点TNF—α、IL-6、TXB2在SIRS组与PGE1治疗组、血必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PGE1+血必净组与PGE1组、血必净组相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前列腺素E1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炎症反应;但联合使用前列腺素E1和血必净注射液能更好地减轻SIRS的程度。  相似文献   
33.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是指肩袖内的钙化物沉积引起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临床病症,是引起肩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据报道其发病率在2.7%至22%,发病年龄多为30~50岁,女性多见[1]。肩袖钙化性肌腱炎以累及冈上肌为多见,极少见于肩胛下肌[2]。其致病原因尚未明确,争议较大,有文献报道致病为组织缺氧所致[3]。其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肩部剧烈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4]。根据钙化灶的组织学变化,可将钙化性肌腱炎分为四期,即(1)钙化前期;(2)钙化物形成期;(3)钙化物重吸收期;(4)修复期[5]。肩袖钙化性肌腱炎具有自限性,大多数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症状即可达到明显缓解[6]。然而当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患者临床症状较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时,手术治疗尤其是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目前大多数文献报道都仅涉及岗上肌腱钙化的关节镜下治疗[7],作者在本文中将报道1例全关节镜下治疗的肩胛下肌腱钙化性肌腱炎。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方法:选取艾滋病高发区云南省大理州为样本地区,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登记病人发现顺序,随机选取461例调查对象及家属605例,展开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回顾性问卷调查。家属按照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一般人群结构进行率的调整后作为一般人群。结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两周就诊率和住院率分别为22.6%和30.4%,高于一般人群的7.8%和11.1%;平均住院天数为28.6天,高于一般人群的12.1天;两周应就诊而未就诊率为57.7%,与一般人群(4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为32.4%,高于一般人群(20.2%),经济困难为首要原因。艾滋病病人依从抗病毒治疗的占98.7%,仍有36.0%确认感染后未及时入组,首要原因是"医院认为未达到抗病毒治疗要求"(37.2%),其次为"怕被别人知道"(25.6%)。结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门诊和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率均较高,门诊服务需求能转化为利用,但住院服务利用不足。基层医疗机构未能有效发挥"守门人"作用。抗病毒治疗措施成效突出,但仍需早期启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歧视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对8个城市4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61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工作人员的一般情况、对HIV/AIDS病人的态度和开展艾防工作意愿等。结果 292人(80.9%)表示能像对待其他患者一样对待HIV/AIDS病人,或者可以为他们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没有歧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一年接受培训的天数(3-6天、7-14天和15天以上)、支持社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工作人员对HIV/AIDS病人歧视有显著性差异,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3.96(1.10,14.25)、4.93(1.27,19.19)、10.33(1.86,57.42)、0.25(0.12,0.52)。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对HIV/AIDS病人依然存在歧视,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需要加强对社区医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技能和职业暴露预防的培训,同时要提高其工作待遇,稳定基层防艾队伍。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DNMT3b 在人膀胱癌组织的表达和意义及与膀胱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分别检测 DNMT3b 基因在 38 例手术切除人膀胱癌组织和38例相应癌旁组织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转移和TNM分期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探讨DNMT3b对患者预后影响。结果 在38例膀胱癌组织中,DNMT3b 高表达率为 63.16%,而在对应的38例癌旁组织中高表达率为13.16%,两者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DNMT3b 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P=0.002)、肿瘤大小(P<0.001)、T分期(P<0.001)、淋巴转移(P=0.039)和TNM分期(P<0.001)相关,而与性别、年龄无明确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DNMT3b 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08)和TNM 分级(P=0.042)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DNMT3b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缩短,与低表达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21)。结论 DNMT3b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与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原发肿瘤范围、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密切相关,结果提示DNMT3b有望成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标志物和肿瘤防治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索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小足浴房、小洗头房、小卡拉OK厅(三小场所)的从业人员和流动人口,实施预防和优先干预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6个区的360名"三小场所"工作人员,3个区的720名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目标人群实施艾滋病预防和优先干预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进行评价。结果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目标人群实施艾滋病预防和干预后,"三小场所"人员和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22%(296/360)和79.58%(573/720);最近一年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艾滋病预防和干预工作的分别为75.28%(271/360)和41.11%(296/720)。两类目标人群更容易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预防和干预服务,且表示满意;对于服务方式和宣传资料持肯定态度且易于接受。结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目标人群实施艾滋病预防和优先干预是可行的,目标人群是容易接受的,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艾滋病预防和优先干预的工作策略和重点,可以考虑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MRI心肌灌注及电影成像在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诊断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病变组),均行心脏MRI灌注及电影成像。分析左心室室壁运动、心肌灌注首过期和延迟期MRI特征,确定梗死心肌的程度及范围。分析梗死心肌体积与室壁运动、左室功能的相关性。选取2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评价病变组与对照组心脏形态与功能。结果:33例病变组中32例(97.0%)延迟期心肌可见高信号,其中20例(60.6%)首过期灌注减低,12例(36.4%)无灌注减低;1例(3.0%)首过期灌注减低且延迟期无心肌强化。延迟期心肌强化阳性率与首过期灌注减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9,P>0.05)。病变组梗死心肌体积平均值为(22.1±12.3) cm3,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78,P<0.05),与左室室壁运动异常、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呈正相关(r=0.76、0.68、0.72,均P<0.05),与每搏输出量无明显相关性(r=0.23,P>0.05)。病变组左室长轴径、短轴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较对照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减小(P<0.05)。结论:MRI心肌灌注及电影序列可有效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程度和范围,且心肌梗死体积与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