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支架置入并化疗、放疗治疗恶性气管狭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支架置入并化疗、放疗治疗恶性气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气管或支气管癌、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等恶性肿瘤致气管狭窄的患者.在X线下经纤维支气管镜放置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所有的患者进行了后续的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置入支架,呼吸困难即刻好转。置入支架后,5例单纯行动脉化疗,4例单纯行放疗,5例先行动脉化疗1次~2次后再行放疗。7例支架置入后2个月~20个月死于肿瘤晚期全身衰竭及远处转移,平均生存8个月。余7例随访3个月~34个月仍存活,无呼吸困难及支架移位。结论:对于恶性气管狭窄的患者,支架置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结合后续的化、放疗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胺碘酮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阵发性房颤(PA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麻城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102例CHF合并PA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A组(n=50)和B组(n=52),两组静脉给予的胺碘酮负荷剂量分别对应75、150 mg,两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心室功能、房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80.00%)与B组(86.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均升高,左房内径(LAD)、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3、6个月,A组房颤复发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低于B组的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3,P<0.05)。结论:CHF合并PAF...  相似文献   
3.
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输尿管畸形,我们遇见了1例,伴左肾重度积水、积脓,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50岁。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阵发性绞痛,并向左大腿内侧放射,后反复发作,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左肾积水”,近1周因再次发...  相似文献   
4.
5.
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栓塞的技术要点与疗效。方法对45例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或Tru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45个动脉瘤中41个瘤腔100%闭塞,3个95%闭塞,1个90%闭塞。术后44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29例,Ⅱ级11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全组死亡率2.2%。栓塞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6例。术后随访3-69个月均无再出血及复发。结论对小型颅内动脉瘤采用GDC或Truf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根据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进行栓塞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大鼠脑出血模型,探讨脑出血后不同时期p75NTR的变化规律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脑出血模型,检测血肿周围凋亡细胞的比例,p75NT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血肿周围6h即可见细胞凋亡,72 h达高峰,10d仍可见较高比例的凋亡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可检测出p75 NTR蛋白和RNA表达,但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尤以72 h为著(P=0.000).发现除6h组外,其余各组的p75NTR的RNA表达水平与凋亡比例呈正相关(P <0.001).结论 大鼠脑出血模型中血肿周围组织p75NTR蛋白和RNA表达水平增加,且与凋亡规律一致,24 h后RNA表达与细胞凋亡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附10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颅内动脉瘤行可脱性微弹簧圈囊内栓塞的经验。结果动脉瘤腔100%闭塞87例,95%闭塞11例,90%闭塞8例。95例破裂性动脉瘤病人术后GOS评分5分68例,4分10例,3分7例,2分4例,1分6例;11例未破裂性动脉瘤均达到临床治愈。本组病死率为5.7%。结论正确处理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栓塞技术是提高颅内动脉瘤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颅内巨大动脉瘤血管内载瘤动脉闭塞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技术要点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32例颅内巨大动脉瘤采用可脱性球囊行载瘤动脉闭塞术.其中29例第1枚球囊同时闭塞了动脉瘤口。栓塞效果根据术中DSA的影像表现分为优、良、中和差4级。术后影像随访采取DSA与,^99Tc^m-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疗效优26例,良6例;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0.3%。全组术中并发脑缺血和脑梗死5例,及时发现经处理后恢复正常,术后并发脑缺血和脑梗死6例。术中及术后均无动脉瘤破裂出血。^99Tc^m-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载瘤动脉闭塞术后脑缺血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明显高于DSA,两者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安全可靠,但该疗法有可能导致脑缺血及其他并发症.应严格掌握适应证:^99Tc^m-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于11例体表海绵状血管瘤(头皮2例, 颜面部6例,前胸部2例,会阴部1例)局部畸形血管团内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地塞米松,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例患者1次治疗8例,2次治疗3例.治疗后3个月复查,显效4例,有效7例,6个月复查显效5例,有效6例,未见无效者,总有效率100 %.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前动脉(ACA)A1段近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8年3月-2013年10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的ACA A1段近端动脉瘤1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所有的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得了成功,6例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术,1例单纯采用支架植入术,3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9例动脉瘤腔完全闭塞,1例单纯支架植入术见瘤腔内对比剂滞留,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6~ 60个月未发生颅内再出血和缺血并发症.7例术后6~ 12个月行DSA随访,动脉瘤瘤腔完全性阻塞,未见载瘤动脉狭窄及闭塞.结论 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A1段近端动脉瘤是可行的、有效的.为保证成功栓塞,恰当的微导管塑形是必须的,必要时还需结合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