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11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9篇
  2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气管镜在膀胱肿瘤患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初步诊断为膀胱肿瘤的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气管镜组和膀胱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评分、操作时间、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顺利完成气管镜及膀胱镜操作,气管镜操作时间5~10 min,平均(6.6±1.3)min,长于膀胱镜检查时间(5.2±1.1)min,t值为2.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气管镜VAS评分为(1.6±0.4)分,低于膀胱镜检查的(4.2±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发生率为10%,低于膀胱镜检查发生率(30%)。结论气管软镜由于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尿道出血及尿潴留风险,能够替代软性膀胱镜用于膀胱肿瘤的术前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于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住院及门诊患者185例,包括PHC患者61例(PHC组)、肝硬化患者66例(肝硬化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58例(慢性肝炎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AFP-L3采用亲和吸附离心管分离血清,AFP和AFP-L3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以AFP-L3≥10%为阳性诊断标准,计算AFP-L3的百分含量。结果 PHC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对照组患者血清AFP-L3阳性率分别为78.02%、69.8%、78.26%、0%。PHC组患者AFP-L3水平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PHC组患者AFP-L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AFP-L3是国际公认的对PHC鉴别诊断的有用指标,但本研究显示其在良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与PHC差别不明显,因此仍应与AFP及影像学联合检测更有利于PHC的诊断。  相似文献   
33.
34.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79~93〔平均(87.64±6.32)〕岁;致伤原因:平地摔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自发性荧光支气管镜(autofluorescence bronchoscopy AFB)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52例经AFB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52例患者中共检查出肺癌114例,占45.2%;影像学有异常的234例患者中肺癌检出110例,占47%;(2)镜下荧光染色红染的198例患者中病理结果阳性者113例,占57.1%,而镜下染色为绿色的54例患只有5例为阳性;(3)病理结果为鳞癌的患者中91.2%患者其AFB镜下肉眼观为增生型,而腺癌中91.3%的表现为增生型或浸润型;(4)不同临床症状和不同影像学检查结果其病理结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男女两组以及不同镜下肉眼观的病理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AFB检查对肺癌诊断比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更有价值,其敏感性较强,但特异性不高。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儿童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和耐药模式。方法分析2012年2月—2014年9月住院且粪便细菌培养出沙门菌菌株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沙门菌的血清型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从2 678例住院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出87株沙门菌,5—9月份共检测出64株(73.56%)。87例沙门菌阳性患儿中,男58例、女29例,其中2岁的68例(78.16%)。临床症状主要为脓血便65例(74.71%),发热72例(82.76%)。合并有轮状病毒感染10例(11.49%)。经沙门菌血清学鉴定,分别为布利丹沙门菌6株,肠炎沙门菌6株,鼠伤寒沙门菌5株,亚利桑那沙门菌3株,奥拉宁堡沙门菌2株,策维埃沙门菌2株,纽兰芝沙门菌、德比沙门菌、阿哥纳沙门菌、布伦登芦普沙门菌、埃可沙门菌各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沙门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4.25%、87.36%、87.36%,有26株(29.89%)沙门菌呈多重耐药。结论 2岁儿童沙门菌易感,男性患儿居多,主要表现为脓血便、发热,有部分合并轮状病毒感染;沙门菌血清型以布利丹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多见,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甚至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PSP)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影响及其可能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SP对TNF-α诱导的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筛选出PSP的适宜浓度;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SP对TNF-α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PSP对TNF-α作用的成骨细胞中miR-212表达的影响;运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细胞中Cyclin D1、Bc L-2、Bax、P2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NF-α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促进P21蛋白表达,而抑制Cyclin D1蛋白表达。PSP不同剂量组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令Cyclin D1蛋白表达上调,而P21蛋白表达下调; TNF-α可促进成骨细胞凋亡,上调Bax表达,而降低Bc L-2、miR-212表达,PSP可提高miR-212的表达水平,上调miR-212表达可显著逆转TNF-α对成骨细胞的作用;抑制miR-212表达可明显逆转PSP对TNF-α诱导的成骨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结论黄精多糖可通过上调miR-212表达,进而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8.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童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预防院内感染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临床分离出的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该医院在两年间共检出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31例,其中67.74%菌株分离自痰液标本。31例感染患者主要分布于儿童重症监护室(8例)、外科重症监护室(6例)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5例)。临床分离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对头孢类、碳氢霉烯类和单环内酰胺类药物表现为天然耐药,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也高于80%;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结论 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主要分离自痰液,对多数抗菌药物呈现耐药,应采取严格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调查婴幼儿感染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携带状况。方法 收集南京市儿童医院2013年10-12月婴幼儿感染标本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首先采用K-B法和E-test法做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blaZ、mecA)及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ermA、ermB、ermC、mphC、msrA)。结果 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0.0%、100.0%、40.0%、40.0%;耐药基因共检出mecA基因11株占55.0%、ermB基因1株占5.0%、ermC基因7株占35.0%;该组菌中17号株对头孢西丁敏感,检出mecA基因,其他菌株头孢西丁药敏结果耐药株均能检出mecA基因,头孢西丁敏感株均未检出mecA基因。结论 mecA、ermB、ermC基因是该组菌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对婴幼儿感染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blaZ、mecA)及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ermA、ermB、ermC、mphC、msrA)检测研究尚为国内首次。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学模式,分析病毒Pre-S/S区基因序列变异或缺失情况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筛选出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共100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确认,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HBV DNA含量,其中HBV DNA阳性者60例, HBV DNA阴性者40例。将60例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60例HBsAg(+)HBsAb(-)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法体外扩增两组患者HBV Pre-S/S基因序列并测序分析,根据测序结果对患者的基因型进行分型,比较两组Pre-S/S基因变异情况,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中B基因型19例、C基因型41例,对照组患者中B基因型18例、C基因型42例。实验组B基因型患者的年龄[(50.0&#177;16.3)岁]大于C基因型[(34.0&#177;13.4)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6,P=0.0432)。实验组B基因型和C基因型的S区氨基酸突变率分别为10.8%和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31,P=0.046)。同样为C基因型的两组患者,实验组S区氨基酸突变为41.6%,显著大于对照组的氨基酸突变率(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68,P=0.006)。结论 HBsAg(+)且HBsAb(+)并伴有HBeAg(+)的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阳性率显著增高。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现象与pre-S/S区基因突变具有显著关性,且C基因型的突变率高于B基因型患者的突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