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2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护理经验。方法 患者入住ICU 24 h后开展早期活动,运动前加强病情评估,根据患者肌力情况给予被动运动八步操、主动八步操锻炼、搭桥运动、床上坐起及呼吸操锻炼、床边坐位及日常生活锻炼,运动中辅予音乐疗法,按渐进型功能锻炼原则,保证运动安全,预防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结果 本组20例患者肌力评估正常,未发生ICU获得性衰弱,住院20~45 d临床痊愈出院,4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救治无效死亡。2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出院,1例患者转上级医院救治。结论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渐进型功能锻炼的方法可有效预防患者ICU-AW发生。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脉内支架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现已被公认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一般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率高达20%~30%[1],而Rapanycin支架植入术后8个月,支架段的再狭窄率为3.2%,阶段内再狭窄为8.9%,均明显低于裸支架植入病例[1].我科自2003年2月~10月共实施Rapnycin涂层支架植入术25例,共植入支架34个.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有研究表明:20%~47%透析患者可有抑郁障碍的表现[1]。抑郁被认为是血透患者中最常见的精神疾病[2],可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3]。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对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抑郁症状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患者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患者22例,对肝移植术后入ICU当时至术后1天内8个时间点,同步进行桡动脉和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根据股动脉收缩压水平分为3组:A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90~140 mm Hg(1 mm Hg=0.133 k Pa);B组,SBP140 mm Hg;C组,SBP90 mm Hg,测量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血压的差值。结果当股动脉收缩压在正常范围内,股动脉与桡动脉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股动脉收缩压90 mm Hg时,股动脉的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桡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股动脉收缩压140 mm Hg时,股动脉收缩压明显小于桡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低血压及高血压状态下,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血压存在较大差异,低血压状态下桡动脉血压监测易低估患者实际血压水平,而高血压状态下表现为高估患者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及早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技术对主动脉夹层术后并急性肾衰竭的救治与监护经验。方法对8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急性肾衰竭患者,及早采用CRRT技术,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持续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救治,同时对体外抗凝、置换液温度以及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监护。结果8例患者治疗后肾脏功能及其他临床症状均迅速缓解,其中2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4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6例,其他生命体征及临床各项指标均达到正常。结论心脏大血管术后并急性肾衰竭患者成功救治可能与及早采用CRRT治疗和严密的生命体征全面监护、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检查配液袋的质量、掌控透析液和置换液的流速,以及治疗的连续性监护有关。 相似文献
6.
7.
8.
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草枯,又名克芜踪,多为二氯化物,易溶于水,不溶于烃类溶剂,在酸性条件下稳定,遇碱水解,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体内.百草枯毒患者病死率高,国内报道中毒病死率85%95%[1],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且少见口服致死量百草枯抢救成活病例.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1月采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结合综合性治疗措施,抢救26例中毒患者,效果不甚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90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血管通路感染、腹膜炎、肠道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ALB、Ce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室因其治疗的患者具有发生医院感染的多种危险因素存在,而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之一,为发现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常规监测B 液、出入口透析液、反渗水的基础上,我院于2010 年4 月开始对透析液进行全面监测,发现透析浓缩A、B 液(以下简称A、B 液)在透析过程中细菌菌落数有超标现象,并随放置时间延长而细菌超标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