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21.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5月在本院ICU住院并且行CVC治疗的400例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00例ICU老年患者CVC发生院内感染46例,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1.50%.多因素结果筛选出ICU老年患者CVC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有患糖尿病(OR=4.864,95%CI:0.526~6.643),其他部位感染(OR=3.453,95%CI:0.368~5.334),住ICU时间>10 d(OR=2.137,95%CI:0.441~3.422),留置管时间>5 d (OR=2.456,95%CI:0.793~3.467).结论 ICU老年CVC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较为严重,患有糖尿病、其他部位感染、住ICU时间>10 d、留置管时间>5 d是ICU老年患者CVC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2.
2004年,诗人郑小光和太太寒玉在碧山买下了一座朽坏的明代民居,修葺后开设了“猪栏酒吧”。2007年,朱丽叶·比诺什下榻,2008年,艺术策展人欧宁驻足,2011年,林生祥开唱……  相似文献   
23.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细菌性肺炎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美国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第1位的感染性疾病死亡原因.我们通常所说的肺炎是指细菌性肺炎,治疗往往采用抗生素.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具有慢性基础疾病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增多,以及病原体变迁和细菌耐药率的上升,使肺炎的诊治面临许多新问题.有部分诊为"肺炎"的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后并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在这种情况下,应对病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促排卵所致低容受性小鼠子宫内膜的变化及其中医辨证特性,探讨当归散对子宫内膜中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曲普瑞林+HMG+HCG长周期促排卵方法制备小鼠低容受性子宫模型,造模同时分别预防性给予当归散、当归-黄芩以及当归散去当归-黄芩供试液,分别于排卵后24h和48h分离子宫,观察各组子宫内膜形态变化,并测定内膜中IL-1β表达水平。结果:(1)子宫内膜形态:模型组子宫内膜增厚,间质发育异常,血管发育不良,与正常组差异显著。当归散组及归-芩组内膜偏厚,但血管发育较好,与正常组相近;去归-芩组与模型组接近。(2)IL-1β表达:排卵后24h,模型组IL-1β表达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归-芩组IL-1β值低于正常组水平(P〈0.05)。48h时,当归散组IL-1β值无明显变化,其余各组表达均较24h时显著升高(P〈0.05或0.01);其中模型组和去归-芩组IL-1β表达上调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当归散组IL-1β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无差异。结论:促排卵药物引起的动物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其显微变化与中医血虚、血瘀及热证病变吻合;当归散能改善造模引起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当归散能调节子宫内膜的IL-1β的适度表达;方中当归-黄芩配伍体现了当归散和血清热的核心立法思想。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罗布麻的抗衰老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罗布麻抗衰老相关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分子功能、信号通路;利用衰老小鼠模型对罗布麻的抗衰老作用及其关键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罗布麻抗衰老相关的9个活性成分、85个关键靶点、116个分子功能和163条信号通路;动物模型验证了罗布麻减轻D-半乳糖导致的小鼠衰老表型,下调P53的表达。结论 罗布麻含有多种活性成分,通过调控P53等靶点,发挥其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含药血清对氧糖剥夺(OGD)模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续命汤含药血清低、中、高浓度组,其中对照组细胞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和小续命汤含药血清低、中、高浓度组细胞经OGD 2.5 h后分别在0(即模型组不加药)、2.5%、5%、10%的小续命汤含药血清中复氧0、3、6、12 h,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取OGD后复氧12 h时的对照组、模型组和小续命汤含药血清高浓度组大鼠细胞,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其活性氧(ROS)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其锰超氧化物岐化酶(MnSOD)水平。结果:对照组细胞中LDH含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模型组细胞分别在OGD后复氧0~12 h时,其LDH含量从(110.99±17.06)U/L逐渐上升至(436.64±55.29)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OGD后复氧相同时间点的模型组比较,小续命汤含药血清低、中、高浓度组细胞中LDH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并表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趋势,其中小续命汤含药血清各浓度组细胞在OGD后复氧6、12 h时其LDH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OGD后复氧12 h时,模型组细胞中R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n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小续命汤含药血清高浓度组细胞中ROS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MnSOD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小续命汤含药血清可能通过上调MnSOD的水平,清除过量的ROS,从而减轻OGD导致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管理中的作用及践行药学监护的过程.方法 对1例2018年入院的低血糖昏迷合并甲亢病人开展药学监护.结果 以病人为中心,临床药师从药品选择、药品使用、药品监测方面,配合医师的治疗过程,为病人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结论 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可协助医生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28.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细胞外老年斑(SP)中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为特征,病因尚不明确,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导致A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是机体抗氧化和/或亲电应激的最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激活此通路可诱导一系列细胞保护基因的转录,减少氧化应激,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概述了黄酮类、酚类、羧酸类、酯类及其他类Nrf2激活剂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二陈汤加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细支气管中白细胞介素-19(IL-19),及其受体IL-20R_1,IL-20R_2表达的影响,探索二陈汤加味对COPD抗炎的机制。方法:用香烟烟雾联合脂多糖(LPS)制备COPD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二陈汤加味高、中、低剂量组,急支糖浆组。正常组与模型组灌生理盐水4 m L·d~(-1),二陈汤加味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1)·d~(-1)),急支糖浆组(12 g·kg~(-1)·d~(-1)),各组均连续灌胃14 d,2次/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评价大鼠肺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10,IL-19和IL-20的含量;光镜观察大鼠细支气管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细支气管组织中IL-20R_1和IL-20R_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最大呼吸流量(PEF),1 s用力呼吸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的值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IL-19,IL-20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5),细支气管组织中IL-20R_1,IL-20R_2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急支糖浆组、二陈汤加味高、中、低剂量组的PEF,FEV_1,FVC,FEV_1/FVC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IL-19,IL-20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细支气管组织中IL-20R_1,IL-20R_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二陈汤加味可以改善COPD大鼠的肺功能,保护细支气管的组织结构,其机制可能与二陈汤加味抑制大鼠细支气管中IL-19,IL-20及其受体IL-20R_1,IL-20R_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血压和(或)血脂异常患者腹部脂肪的分布特点.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190例,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和(或)血脂异常分为4组:A组(单纯糖尿病组,23例),B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17例),C组(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组,52例),D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组,98例).所有患者均行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量腹部总脂肪面积(total adipose area,TAA)、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adipose area,VAA),两者相减计算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adipose area,SAA),并计算VAA/TAA及VAA/SAA,分析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老年男性患者的VAA/TAA、VAA/SAA均大于老年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TAA及S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9.277,P= 0.024),其中A组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77,P = 0.005).4组间VAA/TA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9.815,P = 0.019),其中A组明显小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67,P = 0.006);VAA/SA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8.433,P= 0.037),其中A组明显小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70,P = 0.006;Z =-2.59,P = 0.007).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率高;老年男性内脏脂肪比例高于老年女性;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内脏脂肪的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