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摘要】 目的:探讨对BALB/c小鼠乳腺采用Gd DTPA行间质性磁共振淋巴成像(MRL)的检查技术并评价其可行性;比较BALB/c小鼠和昆明小鼠乳腺间质性MRL的差异。方法:在3只BALB/c小鼠右侧第5组乳腺邻近皮内注射10μL(1.0μmol)Gd-DTPA溶液,用同样方法分别于5只BALB/c小鼠和5只昆明小鼠(雌性,大小约10周)右侧第5组乳腺邻近皮内注射相同剂量Gd-DTPA溶液。每只实验动物均在注射对比剂前及对比剂注射后40s、2min10s、5min10s、8min10s、11min10s、14min10s、17min10s、20min10s行乳腺MRL扫描,测量增强后淋巴结的信号强度并计算淋巴结-肌肉信号强度比(SIR)。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比曲线,比较两种小鼠淋巴结增强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注射Gd-DTPA后40s,可见BALB/c小鼠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明显强化;时间 信号强度比曲线在注射对比剂后40s内快速上升,随后快速下降,20min时恢复至平扫时的信号强度;对比剂注射前后各时间点BALB/c小鼠与昆明小鼠右侧腹股沟淋巴结SIR的比较采用F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实验小鼠皮内注射Gd-DTPA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①利用Gd-DTPA进行小鼠乳腺间质性MR淋巴成像是一种安全、重复性好的可行性检查技术;②昆明小鼠可代替BALB/c小鼠进行乳腺间质MRL研究。  相似文献   
102.
以培养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建立基于课程群模式的医学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充分体现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学习和训练,实现了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有效解决目前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各学科资源简单组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3.
Victor  van  der  Meer  Arie  Knuistingh  Neven  Peterhans  J  van  den  Broek  Willem  JJ  Assendelfi  徐莉莉 《英国医学杂志》2005,8(6):348-351
目的 对于经放射学影像证实的肺炎,评价C反应蛋白的诊断准确性,及其在区分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方面的作用。 资料来源 Medline和Embase(1966年1月至2004年4月)等医学文献数据库,核实了参考文献。 研究的选择 研究纳入了将C反应蛋白与胸片或微生物学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的文章。由两位作者独立评价研究方法。 结果 没有一项研究符合全部有效标准。有6项研究采用胸片浸润影作为对照检查,敏感性为10%~98%,特异性为44%~99%。在5项研究的亚组分析中,成人C反应蛋白和浸润影之间的关系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0(95%可信区间是0.75~0.85)。在12项研究中,进行了C反应蛋白和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学的相关性研究,敏感性为8%~99%,特异性为27%~95%。由于这些数据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上存在异质性,因此不能计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 结论 对于胸片浸润影与下呼吸道感染中的细菌病原体之间的关系,C反应蛋白检测既不能敏感地排除其相关性,也不能特异地确定其类型。这些诊断性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普遍不高,所得证据不能持久和充分地支持广泛应用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快速检查来指导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膀胱冲洗与非冲洗对留置导尿患者尿液细菌培养及致病菌分布的影响。方法收集颅脑损伤而需要留置导尿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冲洗组57例与非冲洗组52例,冲洗组每天用1:5000呋喃西林液300ml冲洗膀胱1次,非冲洗组不进行冲洗处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第1、3、5、7、9天和第11天行中段尿液细菌培养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尿液细菌阳性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构成有所不同。结论膀胱冲洗不能有效地预防或降低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尿液细菌阳性率,同时还可增加新的感染菌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儿童播散性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有效思路。方法 回顾分析1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点的儿童播散性念珠菌病的病例资料、诊治过程及预后。结果 通过临床综合分析及真菌相关检测、脑脊液真菌培养最终确诊为播散性念珠菌病,经抗真菌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播散性念珠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且发病隐匿,加之儿童病例许多无明确宿主因素,及易误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真菌感染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06.
徐晓青  徐莉莉 《贵州医药》2013,(11):1011-1012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产科患者手术治疗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尤其在有体质肥胖,有相同部位手术史,妊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小板减少,贫血自身愈合能力较差等因素有关的人群中,发生率普遍较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威胁,延长住院时间,同时也加重了经济负担。根据产科患者接受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现象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合所在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45例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in)营养支持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需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营养水平和撤机时间的影响。【方法】将36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其它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在复方氨基酸中加入0.5g/kg Gln静滴,持续两周,对照组仅用复方氨基酸。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体质量指数及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固醇(TC)、肿瘤坏死因子(TNF),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检测,并观测撤机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两周后,治疗组TLC、Alb、TC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NF低于对照组,血气分析结果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撒机时间明显缩短,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时,营养支持中补充Gln,有助于提高患者营养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8.
杭白菊又称杭菊,是菊科植物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为《中国药典》所 收载[1],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具有散风清热,平肝 明目、清热解毒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 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等症,是临床常用中药。菊 花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三萜、挥发油等[2],菊花总 黄酮具有抗氧化[3-4]、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5-7]等作 用,是杭白菊主要药效物质,具有较大的药用和保健 价值。 硫磺熏蒸是一种在中药材及饮片的加工和贮藏 过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加工方法,具有干燥、防虫、 防霉以及增白等作用[8],但是由于硫磺熏蒸使杭白菊 残留大量的二氧化硫,且导致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和含量发生改变[9-10],影响杭白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本实验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杭 白菊硫磺熏制前后总黄酮含量,为优化杭白菊的炮 制加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肺炎患儿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DF)的检测结果,探讨hsCRP、WBC及分类在肺炎患儿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将920例肺炎患儿分为细菌组(n=205)、病毒组(n=280)、支原体组(n=435)。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hsCRP、WBC及分类的不同。结果:细菌组hsCRP、WBC及N%、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组、支原体组hsCRP及L%高于对照组(P0.05),N%低于对照组(P0.05);各感染组组间比较hsCRP、N%及L%的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炎患儿联合检测hsCRP、WBC及分类可有效鉴别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进而指导临床早期诊疗。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初步研究电针合谷穴对痛经大鼠的镇痛效应及机制。方法:将30只处于动情间期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合谷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联合制备痛经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合谷穴对痛经大鼠扭体行为、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合谷穴组大鼠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扭体次数、总分均显著性减少(均P0.01);子宫PGE2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PGF2α含量及PGF2α/PGE2比值均显著性下降(均P0.01);血浆、子宫、下丘脑β-EP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垂体β-EP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电针合谷穴可以通过降低大鼠子宫PGF2α含量和PGF2α/PGE2比值、升高垂体β-EP含量达到止痛的作用,其镇痛效应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中枢β-EP的含量达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