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三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西他滨于2006年由美国FDA批准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主要用于中危Ⅱ/高危患者,特别是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患者,2009年8月在中国上市使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南京地区3家医院首次使用地西他滨治疗3例MDS患者的疗效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IL-2、TNF-α、sEas、IFN-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 [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 选取同期的3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后将两组人员的血清IL-2、TNF-α、sFas、IFN-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血清IL-2、TNF-α、IFN-γ及CD3+高于对照组,sFas、CD3+、CD4+及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且急性患者的变化幅度较慢性患者更大.[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IL-2、TNF-α、sFas、IFN-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且与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3.
γ-干扰素调控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B7.2分子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观察γ 干扰素调控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BCLL)B细胞B7.2分子的表达 ,并观察B7.2水平的变化对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 5 0 0IU·ml- 1 浓度的γ 干扰素体外孵育BCLL患者外周血B细胞 48h ,流式细胞仪检测孵育前后B7.2表达的百分率 ,电镜观察其形态变化 ;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技术观察B7.2水平的变化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BCLL患者外周血B细胞经 5 0 0IU·ml- 1 浓度的γ 干扰素体外孵育 48h后 ,B7.2的表达从 17%上升至 2 1% ;电镜观察 ,细胞未出现明显的树突状细胞的特征性改变 ;MLR观察 ,B7.2上调之后 ,实验组每分钟计数值增高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γ 干扰素可轻度上调BCLLB细胞B7.2分子的表达水平 ,从而可能提高机体对BCLL细胞的免疫清除  相似文献   
54.
1病例介绍 1.1例1,男,43岁,因腰部无痛性肿块1年,右侧胸痛2月、右下肢疼痛1月入院,查体:神清,腰部右脊柱可触及3 cm×5 cm大小的肿大淋巴结,质硬、不活动、无压痛,余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胸廓对称,右侧中下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左肺正常.胸部CT示右侧中央型肺癌伴胸腔积液,未见纵隔淋巴结肿大.腹部CT及头颅CT未见异常,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提示恶性淋巴瘤可能,腰部淋巴结活检示:小细胞性弥漫性T细胞恶性淋巴瘤,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示大量恶性淋巴瘤细胞,脱落细胞免疫分型示:CD3阳性率98%,CD556%,CD4、CD7、CD8、CD19、CD10、CD20均阴性.骨髓检查未见异常.经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化疗2个周期,并抽胸腔积液1 000 mL,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未婚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病因、治疗方法,为未婚女性VVC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75例未婚女性VVC的病因分析、治疗并随访疗效。结果90%治愈,10%复发。结论未婚女性VVC病因呈多面性,来源相对简单,坚持正规治疗及做好预防措施,能够治愈并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同期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比较复方皂矾丸联合环孢菌素A(CsA)与单用雄激素治疗CAA的疗效.结果:复方皂矾丸联合CsA治疗CAA有效率为85.0 %,明显高于单用雄激素对照组的44.4 %.治疗有效者骨髓BFU-E、CFU-E、CFU-GM数量恢复较好.结论:复方皂矾丸联合CsA是治疗CAA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人们发现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不仅在细胞间信息传递及免疫功能调节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肿瘤所致的免疫抑制方面也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NO、NOS的影响,我们对10例MM患者于化疗前及第1次至第4次化疗后,分别测定NO、NOS,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上血小板减少的致病原因,了解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发病情况。方法:对32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定期检测血小板、血小板抗体、血清Hp抗体,部分患者检测胃液Hp抗体、血小板生成索(Tpo)水平;对Hp阳性患者给予抗Hp治疗,并观察血小板的变化。结果:31例患者存在Hp抗体阳性,感染率为9.7%,其Tpo水平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抗Hp治疗后,血小板明显上升。结论:Hp感染是血小板减少症的重要致病原因,根治Hp感染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9.
肿瘤化疗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燕丽  田韧 《上海医药》1999,20(6):27-27
目的:观察肿瘤化疗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健康人对照组和肿瘤患者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化疗4个周期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及相应的血红蛋白。结果:肿瘤患者化疗前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化疗3个周期、化疗4个周期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化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肿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是升高的,且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不受化疗及化疗周期长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脐血血浆 (CBP)输注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和血像恢复的影响。方法 恶性血液病患者 78例化疗后治疗组于第 2、4天分别输注CBP 6个单位 ,或注射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15 0 μg ,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三组病例化疗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水平变化及骨髓和血像的恢复情况。 结果 CBP和rhG CSF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恢复较对照组快 (P <0 0 5 ) ,CBP输注后第 2天外周血G CSF和Epo水平达到高峰。且无输血反应及其它不良现象。 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输注CBP具有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恢复的功能 ,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