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短暂性脑缺血的电阻抗断层成像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是一门新兴的功能性成像技术[1-2],它利用不同组织之间或同一组织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电阻率的差异,通过在生物体表施加安全的交流激励电流,同时测量体表电压的分布情况,再经图像重构算法得到体内某一截面内电阻率分布或其变化程度的图像.  相似文献   
42.
胆汁瘀积性肝病发病的分子学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新进展使得医学界对正常胆汁分泌机制和胆汁瘀积肝病机制有了相当多的了解,胆汁瘀积性肝病的研究工作最近取得了新成果,特别是肝胆转运系统的分子克隆已使参与遗传性及获得性胆汁瘀积综合征发病过程的主要分子成分得到了识别。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皮能快愈敷料联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8月,采用皮能快愈敷料联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8 ~ 55岁,平均28.6岁.软组织缺损范围(4 cm×3 cm) ~(9 cm×6 cm).对手部外观及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0.5个月,植皮外观饱满平整、不臃肿,质地良好,皮片收缩轻.根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评价手部关节功能:优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 皮能快愈敷料联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及创伤小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适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交接过程中常见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本病区2016年1~6月的382名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观察对象从病区到手术室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调查,汇总护理缺陷,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从病区到手术室交接过程中,手术患者的护理容易出现诸多不安全因素和潜在风险,这些是易引起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结论做好围术期患者交接过程的护理是保障手术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是落实优质护理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5.
创伤所致的足部软组织缺损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处理不当甚至可致患者截肢。2005年5月至2010年2月,笔者采用皮瓣移植的方法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4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21~59岁,中位数32岁;均为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致伤原因:  相似文献   
46.
创伤导致的儿童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处理不当甚至可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甚者截肢.2008年3月-2011年5月,我们采用分期手术治疗儿童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21例,效果满意.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5~13岁(平均8.2岁).致伤原因:汽车碾压伤12例,摩托车车轮绞压伤7例,重物压伤2例.软组织缺损部位均为足踝部.创面大小9cm ×6 cm ~ 25 cm×16 cm.合并肌腱损伤8例,合并骨与关节损伤及骨缺损7例.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价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46例,术后随访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并按照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评价掌指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无并发切口及针道感染,X线片显示全部患者骨折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愈合时间为6~ 12周,平均6.8周.掌指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5%.结论 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调整拆除方便、固定可靠、术后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Bennett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自锁式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单间隙CSM患者39例,其中C3/410例、C4/517例、C5/61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同时测量手术前后融合节段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判断椎间稳定性。结果手术时间(50±10)min,术中失血量(30±5)mL,住院时间(4.9±1.2)d,术后均未发现吞咽困难、伤口血肿、呼吸困难等并发症。3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17.5个月)。术后3、6、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Cobb角及椎间高度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VAS评估标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优27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5%(37/39);按JOA评分标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优21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92%(36/39)。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融合器移位、下沉、断裂,术后12个月颈椎过屈过伸位X线片判断椎间稳定率100%。结论自锁式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治疗单间隙CSM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椎管减压效果确切,临床症状获得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改善断指再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2月间我院78例单指断指再植成活患者,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18~56岁,平均36.2岁;将78例患者按受伤时间先后及损伤类型随机分成A组(补阳还五汤组)、B组(甲钴铵组)、C组(补阳还五汤 甲钴铵组),每组26例,术后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术后感觉恢复评分标准评价记录术后第1、2、3、5、7、9、12个月感觉恢复评分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断指再植术后第2、3、5及12个月感觉恢复评分C组(补阳还五汤 甲钴铵组)明显高于A组(补阳还五汤组)和B组(甲钴铵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7、9个月A、B、C三组感觉恢复评分比较及术后第1、2、3、5、7、9、12个月A、B两组感觉恢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整体上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作用,有利于断指再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但因本研究病例尚少,观察时间尚短,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盲法对照和对体内神经的细胞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其远期临床疗效和最佳疗程尚需进一步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50.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基于频谱约束的多频动态电阻抗断层成像(EIT)算法。在已知成像域内各组分电导率频谱的情况下,通过重构独立于频率的参数——体积分数变化,同时利用多个激励频率下的测量电压差重构一帧时差图像,从而大大增加测量数据量以改善逆问题的病态性。数值仿真实验显示,该算法较传统阻尼最小二乘算法具有更小的图像伪影,且在低信噪比情形下具有更小的位置误差和形变误差。本研究有望为动态EIT提供一种有效利用多频信息的方法,并为在已知各组分电导率频谱情况下的动态EIT发展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