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了博采异基因BMT的GVL效应与ABMT不受供者限制的优点,作者用小鼠同基因混合H-2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证实二者在一定比例混合移植后能耐受GVHD的发生且具明显的GVL效应。本研究作者报告了临床自体骨髓混合HLA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同时在体外高热及液体培养净化联合IL-2激活骨髓细胞,移植后又注射IL-2,以提高体内外对残留肿瘤细胞的净化效应,减弱GVHD反应和增强GVL效应。观察证实:移植过程是安全的,16例中无一例发生急性GVHD;近期疗效较好,移植后16例中5例复发,复发率为31.3%;11例未复发,其中7例随访7个月仍存活或且CCR,最长1例已无病存活35个月,余4例死于并发症和其它非血液病;16例除1例因早期死于HVOD外,余皆成功造血重建;对存活6例供受者性别不同患者性染色体分析发现移植后3例形成嵌合体,最长者已11个月余,目前仍在观察中。这一研究为临床恶性血液病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分析循证视角下构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案具体措施,并评价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  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21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2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视角下构建的护理管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留置胃管率、胃管留置时间及卒中后肺炎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吞咽功能。  结果  对照组患者留置胃管率为25.2%,高于观察组(15.9%),观察组留置胃管时长为(6.28±1.54)d,短于对照组[(7.02±2.31)d],对照组患者卒中后肺炎发生率为5.0%,明显高于观察组(2.9%),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循证视角下实施护理管理方案更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及卒中后肺炎发生率,且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探讨任务导向训练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 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运动想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任务导向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SA),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Ⅳ级和Ⅴ级分别为14例和3例,显效25例(78.13%),对照组分别为16例和5例,显效20例(62.50%),2组患者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SSA和VFSS评分中的口腔期和误咽评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SSA和VFSS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任务导向训练与常规康复治疗(咽部冰刺激、舌主动和被动运动、运动想象)相结合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期和咽期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4.
总结13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实施中药联合间歇性导尿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及中药治疗护理,根据治疗前、中膀胱容量和残余尿情况,给予间歇性导尿,重视Crede手压法、Valsalva屏气法等膀胱功能训练。13例实施中药联合间歇性导尿8周后,患者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显著减少,尿常规白细胞计数、尿培养细菌计数显著减少。12例截瘫患者经治疗20~52d建立反射性膀胱功能,能自行排尿,1例四肢瘫患者经治疗52d后仍需继续间歇性导尿,但无泌尿系感染,住院60d后家属掌握间歇性导尿方法出院。  相似文献   
135.
本研究探讨序贯放化疗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5例经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的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经交替应用CHOP方案、VDLP方案和MEOP方案各2疗程化疗后,均应用直线加速器进行原发部位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随后分为临床观察组(34例)和移植组(31例);移植组患者经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方法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应用TBI联合VEMAC方案实施预处理后,进行自体外周血千细胞移植;随访观察时间为3—5年。结果表明:序贯放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轻度局部黏膜损伤,移植组全部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4—6d中性粒细胞均降至0,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4(11-17)d,白细胞≥4.0×10^8/L的中位时间为17(16—20)d,血小板≥50×10^8/L的中位时间为25(23—28)d,移植后16—21d时骨髓呈恢复期骨髓象,无特殊并发症出现;放化疗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91.2%,移植组总有效率90.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观察组总有效率76.5%,移植组总有效率96.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时,观察组无病存活率占全组患者的61.3%,移植组无病存活率占全组患者的87.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时,观察组无病存活患者占该组随访5年患者的43.5%,移植组无病存活患者占该组随访5年患者的81.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放化疗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6.
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起病早期(2周内)应用溶栓疗法,可迅速溶解部分或全部血栓,恢复肺组织再灌注,减少肺动脉阻力,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右室功能,减少严重PTE患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溶栓疗法专业性强,所涉及知识广,对护理工作要求也高。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而且要认识和掌握PTE溶栓有关知识,提高观察力,及时发现并发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治疗,护理工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溶栓前护理1.1 PTE患者入院后,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决定有无溶栓治疗的适…  相似文献   
137.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慢性白血病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应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急慢性白血病 .方法 白血病 15例 ,包括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7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例 ,淋巴瘤白血病 1例 .供者 15例中 13例为 HL A- / 抗原完全相合的同胞 ,1例慢粒急粒变的患者为 HL A半相合母亲作供者 .1例女性急淋患者其供者为一个 B位点不合的胞妹 .15例供者均用 rh G- CSF 5μg· kg- 1 · d- 1 ,sc,共 6~ 7d,5 d起用 CS 30 0 0 plus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1~ 3次 ,预处理方案采用常用的 TBI与联合化疗方案 .结果 移植后粒细胞恢复≥ 0 .5× 10 9· L- 1 为 18(16~ 2 1) d,血小板≥2 0× 10 9·L- 1为 2 5 (19~ 35 ) d.15例患者中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5例 (33% ) ,其中 1例为子母间移植 .4例女性患者均无急慢性 GVHD发生 ,包括 1例 1个 B位点不合的 AL L患者 .15例患者移植均成功 ,至报告时无病存活 9例(6 0 % ) ,存活时间平均 2 3(15~ 5 2 ) mo.死亡的 6例 (4 0 % ) ,死于间质性肺炎 2例 ,包括母子间半相合移植 1例 ;慢性GVHD肝脏功能衰竭死亡 2例 ;慢性 GVHD伴肺结核死亡 1例 ;1例 MDS转化的 ANL L - M6,CR 6 m o后白血病复发死亡 .结论  Allo- PBSCT是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8.
139.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粒细胞集落剌激因子 (G CSF) 5μg·kg- 1 ·d- 1 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预处理方案为TBI加VEAMC方案 ;输入CD34 + 细胞中位数为 5 .4(3 .2 0~ 9.33)× 1 0 8个 /kg ;用环孢素A加甲氨喋呤或甲基泼尼松龙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结果 :移植后ANC及PLT中位重建时间分别为 1 5d、1 9d ;1 5例中有 6例发生aGVHD(40 .0 % ) ,有 7例发生cGVHD(46 .6 % ) ;1 5例中有 6例 (40 .0 % )死亡 ,其中死于间质性肺炎 3例 ,因复发死亡 2例 ,死于GVHD引起的肝功能衰竭 1例 ;9例 (60 .0 % )患者无病生存。结论 :allo PBSCT有造血重建快、感染等移植相关死亡发生率低等优点 ,而在GVHD发生率及复发率等方面并无增高  相似文献   
14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淑芬  欧英贤 《新医学》2001,32(11):651-652
1引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也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因患者循环血液中存在针对血小板膜的抗体,引起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而发病。临床上分急性及慢性两类。2病因及发病机制ITP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急性型ITP多发生在病毒感染的恢复期,血小板破坏的机制可能由于血小板表面吸附病毒抗原产生自身抗体,也可能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结合,或者两者均有关。85%至90%的慢性型ITP病例中有血小板表面相关的I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