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53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318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55篇
  1篇
中国医学   224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副肝静脉成形术在Budd-Chiari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评价副肝静脉成形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术]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14例BCS患者均为肝静脉,副肝静脉狭窄或闭塞,主要症状和体征为腹胀,腹痛,腹水,肝脾肿大等,均接受了副肝静脉成形术,采用经股静脉或经颈静脉和经皮经副肝静脉途径开通副肝静脉的方法。结果 14例BCS开通副肝静脉均获得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临床治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随访3-48个月。3例PTA后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1例术后2个月死于消化道大出血。结论 开通副肝静脉有着与开通肝静脉同等的治疗价值。易于操作,且更加安全,适应证为:(1)肝静脉和副肝静脉同时闭塞,而且肝静脉为节段性闭塞;(2)副肝静脉明显代偿性扩张,其管径大于8mm。  相似文献   
52.
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支架治疗恶性气道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气管狭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7例气道狭窄的患者采用气管支架置入治疗,13例支架放置后给予化学治疗配以放射治疗。结果17例气管、主支气管狭窄的患者放置18只支架,成功率100%。支架放置后所有患者呼吸困难即刻缓解,无术中并发症。随访1~11个月,支架无再狭窄及移位,12例于随访期间死亡,平均生存期3.5个月。结论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支架治疗恶性气道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肝静脉阻塞的血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评价肝静脉阻塞的血管造影表现。方法 肝静脉阻塞患者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9~54岁。全部病例均行下腔静脉造影和肝静脉造影。结果 肝静脉阻塞而下腔静脉通畅37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同时阻塞8例。肝静脉阻塞而下腔静脉造影表现为肝内段下腔静脉局限性或普遍性狭窄31例,肝内段下腔静脉管径正常者12例,肝静脉开口处出现隔膜膨出征5例,副肝静脉开口处出现隔膜膨出征4例,肝静脉之间交通支形成45例。结论 下腔静脉造影能对肝静脉有无阻塞做出初步判断,隔膜膨出征是肝静脉和副肝静脉开口处膜性阻塞的直接征象,选择性肝静脉造影是诊断肝静脉阻塞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布-加综合征(BCS)所致顽固性腹水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改良TIPS治疗的31例BCS所致顽固性腹水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早期接受改良TIPS治疗17例(肝静脉广泛阻塞8例,残存肝静脉代偿不全9例),肝静脉开通...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瘤99Tcm-MDP SPECT/CT显像标准化摄取值(SUV)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重复测量的一致性,为采用SUV评价骨转移瘤治疗效果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的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资料,由2名核医学医师采用Q Metrix软件重复两次(间隔4周)独立分析,共获得92组骨转移瘤的体积、平均SUV(SUVmean)和最大SUV(SUVmax)。分别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图和差异性系数(CV)分析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变异性。结果病灶体积和SUVmean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具有极好的重复性(ICC=0.948~0.979);Bland-Altman分析显示,最多6.5%的点数位于95%一致性界限外。观察者间两次测量中,SUVmean的CV均显著高于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同一观察者或不同观察者定量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瘤99Tcm-MDP摄取水平时,SUVmax比SUVmean的一致性更好。  相似文献   
56.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药物,极大地丰富了癌症的治疗手段,但随之出现的免疫相关反应模式(如假性进展、延迟反应和超进展等)对现行的恶性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提出了挑战。因此,研究者对相关的评价标准进行了一些修订,使其能够更客观准确地评价ICIs的治疗效果,以便更科学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笔者就近年来提出的免疫治疗相关的恶性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采用8 F房间隔穿刺鞘回收Aegisy下腔静脉滤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40~80岁,所有患者均有滤器置入指征,滤器留置时间均在两周内,治疗结束时均符合滤器取出标准,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A组采用圈套器配合10 F长鞘行下腔静脉滤器回收,B组采用8 F房间隔穿刺鞘行下腔静脉滤器回收。结果 A组12例顺利取出,3例复查造影时发现滤器回收钩贴壁、倾斜严重,考虑圈套器可能无法到位,遂使用8 F房间隔穿刺鞘回收滤器成功;B组13例顺利取出(其中4例滤器倾斜),2例由于滤器倾斜导致圈套器始终偏侧捕获回收钩,滤器无法进入8 F鞘,遂交换末端成角塑型的10 F鞘回收成功。术中,A组10例患者诉穿刺点明显疼痛,追加利多卡因局麻后减轻;B组均无明显疼痛,下腔静脉和肺动脉造影未见血管损伤和肺动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和常规10 F鞘相比,采用8F房间隔穿刺鞘回收Aegisy下腔静脉滤器简便有效,进入皮肤穿刺点阻力小,可明显减轻疼痛,减少皮肤、软组织及血管创伤;对回收钩贴壁、明...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直径5~10cm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了CalliSpheres载药微球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术后1、3、6、9、12个月及以后每3个月采用肝脏增强MRI随访。结果23例患者共行33次CalliSpheres载药微球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无肝脓肿、胆脂瘤等并发症发生。23例患者随访3~22(平均9.2±3.9)个月,术后1、3、6、9、12和15个月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6.9%、87%、93.8%、77.0%、63.6%、57.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0.0%、95.7%、93.8%、92.3%、81.8%、85.7%。术后3、6、9、12和15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3.8%、84.6%、81.8%、71.4%。结论CalliSpheres载药微球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安全可靠,近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9.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在前列腺癌中特异性过表达,以其作为生物靶点,为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目前,对PSMA小分子抑制剂标记的研究多集中于应用正电子核素如68Ga、18F等进行标记并通过PET显像实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或应用β放射性核素如177Lu进行标记以靶向治疗前列腺癌。近年来,应用单光子核素标记PSMA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笔者就单光子核素标记的PSMA小分子抑制剂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方法制造个体化舌侧矫治器的可行性.方法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与重建牙颌模型数据,并以该数字模型为基础,应用三维软件进行个体化舌侧托槽的CAD,通过快速成型与铸造技术将CAD托槽转化制作为个体化舌侧金属托槽,再根据CAD个体化弓形图弯制个体化弓丝.结果三维激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