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11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47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307篇
预防医学   73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51篇
  1篇
中国医学   219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定量门控201Tl心肌显像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定量门控201Tl心肌显像对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及冠心病治疗方案选择的价值.方法 对84例患者进行静息和运动负荷201Tl门控心肌灌注SPECT显像,并随访(32.92±16.77)个月.对心肌灌注图像进行评分(1~4分),计算总负荷评分(SSS)、总静息评分(SRS)和总差值分(SDS=SRS-SSS)、负荷左室射血分数(EF)值和静息EF值.结果 随访中9例发生心脏事件,年发生率为3.90%.SSS、SDS、SRS以及EF值均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示SSS是心脏事件的最强预测因素.根据患者的负荷后EF值、SDS等可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结论 应用定量门控201Tl心肌显像可以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正确的预后评估,并可指导选择治疗方案.SSS是心脏事件的最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2.
脑挫伤后发生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较多见,偶见脑实质出血。外伤后迟发性脑实质出血报道较少,现将我科收治的1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0~50岁,平均30岁。均为头部外伤,其中碰击伤9例,直接摔伤6例,被器械击伤3例。其中有IO例合并有其它软组织挫伤。伤后出现造过性意识丧失12例,头痛6例,出现近过性精神错乱1例,神经系统查体有1例为推体来征阳性。1.2CT表现及伤后出血时间。18例中病人增多于弘内行头颅CT检查,其中4例有颅骨骨折,2例有硬膜外血肿。川后发生出血5例,4d后发生出血3例…  相似文献   
123.
非典型甲亢(Craves)病即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占甲亢的60%~70%,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其不典型的表现在临床上极易被漏误诊。现将我们所漏误诊的11例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4.
125.
目的 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及其局限性。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进行DSA造影检查和3D—CTA检查。3D—CTA图像重建时分别采用最大强度投照(MIP)、表面成像(SSD)以及模拟内窥镜(flying through)等3种成像方法分别重建颅内血管三维图像。脑血管造影常规进行双侧颈内动脉及左侧椎动脉造影,必要时进行右侧椎动脉造影。结果 本组11例患者,DSA造影检查和3D—CTA检查各发现动脉瘤11个,各漏诊动脉瘤1个。DSA造影检查动脉瘤最大直径平均4.3mm;3D—CTA检查MIP法测得动脉瘤最大直径平均4.5mm,SSD法动脉瘤最大直径平均5.7[mm。结论 3D—CTA能够避免常规DSA造影检查时产生的影像重叠,但是三维重建后的影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案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6.
老年期痴呆实验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7.
肝静脉阻塞之下腔静脉造影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静脉阻塞之下腔静脉造影征象及临床意义。方法:23例肝静脉阻塞患者,采用股静脉穿刺插管行下腔静脉造影,分析肝静脉开口征象并指导临床治疗(PTA和EMS)。结果:23例患者中,杯口征10例,指压迹征3例,盲袋征4例,未显示6例。采用腔静脉途径开通肝静脉14例。结论:识别阻塞肝静脉造影征象是介入治疗的关键。杯口征和指压迹征皆易开通,盲袋征和未显示者开通则较难  相似文献   
128.
易损斑块实验动物模型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易损斑块这一心血管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就近年来易损斑块的实验动物模型的文献进行简要概述。具体从易损斑块的概念、动物模型研究的意义、各模型易损斑块组织病理学特征,斑块易损性评价及国内的研究现状等方面做介绍。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自2004年1月~2008年5月收治的采用腰椎椎间隙撑开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5例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资料.术后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10 ml.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0DI为(25.4±4.2)%、JOA评分为(25.8±1.2)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疗效满意率为86.7%.滑移程度末次随访为(9.8±3.9)%,滑脱复位率为743%,2年融合率为97.7%.结论 应用椎间隙撑开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0.
<正>股骨髁上、髁间骨折较为多见[1],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0.4%或股骨骨折的4%~7%,这些骨折常为不稳定性的和粉碎性的[2]。由于多属高能损伤,术后并发症多,临床上处理相当困难及被动棘手,临床疗效报道不一。本院共收治121例手术治疗的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动力髁螺钉(DCS)、逆行交锁髓内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