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4篇 |
免费 | 156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73篇 |
口腔科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112篇 |
内科学 | 117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153篇 |
外科学 | 99篇 |
综合类 | 318篇 |
预防医学 | 80篇 |
眼科学 | 14篇 |
药学 | 5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24篇 |
肿瘤学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79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术中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既古老又新生的放疗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并以世界术中放射治疗设备的最新设备Mobetron为代表,简述了其优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每组55例.并选取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溶栓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rt-PA溶栓治疗,溶栓加丁苯酞组给予rt-PA溶栓治疗的同时口服丁苯酞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比较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后ESS评分、血浆MMP-9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ESS评分、血浆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后14、21d溶栓加丁苯酞组的ESS评分显著高于溶栓组,且随着疗程的延长,其升高的程度显著优于溶栓组(P<0.01).治疗后3个月溶栓加丁苯酞组总有效率为85.5%(47/55),显著高于溶栓组的69.1%(38/55)(P<0.05).对照组血浆MMP-9水平为(12.94±9.23)ng/L,溶栓组和溶栓加丁苯酞组治疗前血浆MMP-9水平分别为(14.13±7.58)、(14.37±8.16)ng/L,治疗后3h分别为(21.64±10.13)、(23.05±11.26)ng/L,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加丁苯酞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7.3%(4/55),病死率为5.5%(3/55),溶栓组分别为10.9%(6/55)、7.3%(4/5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患者血浆MMP-9水平升高程度显著大于未发生颅内出血患者(P<0.05).结论 rt-PA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并未增加溶栓后的出血风险,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超声、CT、MRI、间位碘苄胍 (1 31 I -MIBG)、尿香草扁桃酸 (VMA)、血浆皮质醇、血浆醛固酮对肾上腺小病灶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 86例肾上腺小病灶的术前辅助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定位诊断符合率 :超声 86 .0 %、CT 93.1%、MRI 95 .7% ,1 31 I-MIBG、VMA对儿茶酚胺症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91.2 %、82 .4 % ,血浆皮质醇对皮质醇症的定性诊断符合率 10 0 % ,血浆醛固酮对原醛症的定性诊断符合率 10 0 %。结论 超声、CT、MRI对肾上腺小病灶的定位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VMA、血浆皮质醇、血浆醛固酮分别对儿茶酚胺症、皮质醇症、原醛症定性诊断有较高的意义。1 31 I-MIBG对儿茶酚胺症有较高的定性与定位意义。 相似文献
114.
为将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HPDL)通过静脉注射输送至病变部位,该研究制备了粗毛豚草素壳聚糖微球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作用以及对A549细胞肿瘤球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壳聚糖为药物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粗毛豚草素壳聚糖微球,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粗毛豚草素的含量;运用扫描电镜观察目标微球形态;透析法进行目标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研究;采用磺酰罗丹明B蛋白(SRB)法考察载药微球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采用流式细胞仪考察载药微球对A549细胞的早期凋亡作用;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肿瘤球,加入载药微球,分别于给药后0,1,3,7 d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球的形态、体积变化。结果显示制备的载药微球中粗毛豚草素的包封率为(75.32±0.52)%,载药量为(7.76±0.67)%;目标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制备得到的载药微球对A549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给药后将细胞培养至24h时,肺腺癌A549细胞早期凋亡率为(37.0±0.75)%,经载药微球干预后肿瘤球体积明显受到抑制,干预7 d后肿瘤球体积缩小(50.09±11.06)%,表面细胞裂解。该制备载药微球的方法简单易行,微球形态圆整,包封率高,能显著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同时可引起肺腺癌A549细胞肿瘤球的裂解死亡。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本文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成像技术平台,通过类风湿关节炎TNF-Tg小鼠模型和手术诱导骨性关节炎小鼠模型,验证了技术平台检测淋巴回流功能的成像质量与稳定性,为筛选中药复方与中药单体调控淋巴回流功能防治关节炎的动物体内研究提供技术平台。方法:采用TNF-tg小鼠和手术诱导骨性关节炎小鼠模型,采用近红外光谱ICG 成像系统检测类风湿关节炎小鼠模型的下肢淋巴回流功能,手术诱导骨性关节炎小鼠模型的膝关节淋巴回流功能。结果:淋巴回流功能检测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TNF-Tg组的下肢淋巴回流清除率明显下降;Control组小鼠下肢淋巴管收缩脉冲值为1.12±0.27个/min,与之相比,TNF-Tg组检测不到明显的收缩脉冲值;与Sham组相比,OA组的膝关节淋巴回流清除率明显下降。结论:本文建立的近红外光谱-ICG成像系统可以为评价动物体内淋巴回流功能实验研究,筛选治疗关节炎有效的中药复方,小分子化合物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16.
邵念方教授分期论治风湿性心脏病的经验徐浩马苓云指导邵念方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邵念方教授临证三十余年,尤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其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以下简称风心病)倡分期用药,疗效卓著,现简介如下。1对风心病中医病名的探讨根据临床表现,“风心... 相似文献
117.
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中医辨证与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中医辨证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时2005年1月--2008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28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糖尿病患者占38.9%,AMI并发糖尿病组(DM组)患者、高血压、周围动脉硬化症和心肌梗死后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NDM组,P〈0.05);DM组三酰甘油(TG)明显高于NDM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低于NDM组(P〈0.05)。造影结果分析:DM组冠状动脉总病变数、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C型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均高于NDM组(P〈0.05);而单支病变、A和B1型病变低于NDM组(P〈0.05)。DM组右冠状动脉病变明显高于NDM组,而前降支病变、回旋支病变和心肌梗死部位的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多并发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病变受累范围广,病变严重、弥漫。 相似文献
119.
活血解毒中药配伍干预介入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解毒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主症计分、血瘀证计分、心绞痛计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方法将介入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1例随机分为活血解毒组(30例)与活血组(31例)。两组均服药两周,两周后对治疗前后中医主症计分、血瘀证计分、心绞痛计分、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心电图进行观察;以后每3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1次,随访6个月,重点观察生存质量、终点指标发生的情况。结果活血解毒组治疗后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hs~CRP水平,而活血组治疗后效果不显著(P〉0.05)。与活血组相比,活血解毒组有进一步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计分的作用趋势。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解毒药物可降低介入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hs—CRP水平,改善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