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5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近几年来,我们先后在西安及榆林两地,应用土贝母制剂,对各种疣类256例进行疗效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文就土贝母  相似文献   
72.
皮肤性病学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皮肤性病科学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先进的实验技术如细胞培养、流式细胞计、免疫电泳、核酸杂交技术、基因扩增、原位杂交、原位PCR、细胞骨架等已应用到皮肤科实验研究中来.现将皮肤病学基础、皮肤肿瘤、结缔组织病进展综述如下.一、皮肤病学基础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38例痉疮患者血清锌、铜及维生素 A、E 含量的测定,发现其血清锌及维生素 A、E 值减低(P<0.01)。临床拟用"增液白花蛇舌草汤"加减治疗56例,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4.
土贝母皂甙治疗疣病25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曾报道土贝母治疗疣病有良好疗效(中医杂志1980年第2期),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近几年来,我们从土贝母中提取分离出土贝母皂甙,经化学分析鉴定为三萜皂甙,它是一种新型的五环三萜衍生物,为治疣的活性成分,经过急性毒性实验、溶血试验、对单纯疱疹病毒冲击实验等,确认本品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 构建表达单纯疱疹病毒 1型糖蛋白D的DNA疫苗。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从HSV 1基因组中扩增出 gD基因 ,插入中间载体pGEM T ,然后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构建重组质粒 pLy D .经部分测序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将pLy D转染Cos 7细胞 ,并肌肉接种ICR小鼠。用免疫组化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gD蛋白表达及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果 转染的Cos 7细胞中有 gD蛋白的表达 ;经三次肌肉免疫接种的小鼠血清中有特异性HSV 1抗体产生。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重组质粒 pLy D能够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 ,免疫接种后可以诱导动物产生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7.
本文测定50例银屑病患者红细胞中3种抗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与正常对照相比较.结果显示:本病患者红细胞中GSH-PX, SOD以及CAT的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且GSH-PX还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随之显著降低.这3种酶对维持机体组织正常代谢及在抗氧化机制中发挥重要拮抗作用,对生物膜有保护作用.因此,今后值得从生物物理范畴内运用量子生物学的方法更深入地对银屑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8.
为了解维生素人对皮肤病的作用及发生疾病时之血值水平.我们对西安地区163例皮肤病惠者及100例健康人,采用荧光法侧定其血清维生素A值为97.74±22.52μg/dl.测定结果为:对称性红斑角化症.毛发红糠疹.扁平苔辞.黑变病,白嫩风及维生素A缺乏症等病血清维生素A值均在正常范围.低于正常者有座疮,脂溢性皮炎.天疤疮和银屑病(P<0.05~0.01).初步讨论了几种皮肤病与维生素人的关系,为今后维生素人的合理应用,并为探讨用维生素人治疗某些皮肤病的机理提供了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染色体的变化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 外周静脉血增减制备淋巴细胞G显带染体和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其数目和结构在寻常性银屑病中的表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银屑病患者染色体裂隙和断裂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急性发作期显著高于恢复期,恢复期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D、G组染色体花形联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见随体联合。结论 银屑病患者染色体上的裂隙和断裂可能是不稳定损伤的表现,这与该病不治自  相似文献   
80.
目的 :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结节性红斑中的表达。方法 :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 4 2例结节性红斑患者皮损和 15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NOS和VEGF。结果 :结节性红斑皮损中NOS和VEGF的检出率分别为 80 .95 %及 6 6 .6 7% ,阳性信号的表达与分布基本一致(χ2 =2 .2 2 <3.84 ,P >0 .5 ,u =0 .36 6 <0 .6 78,P >0 .5 ) ,主要位于表皮角质层和部分棘细胞、真皮及皮下脂肪层小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内 ,正常人皮肤组织中NOS和VEGF的表达微弱 ,分布于表皮角质层和部分棘细胞 ,真皮及皮下脂肪层未见。结论 : 结节性红斑皮损中有NOS和VEGF的强阳性表达 ,可能与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