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女性由于分娩等原因易致盆底肌肉、韧带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组织支持功能薄弱,引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等[1].尿失禁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症状之一,症状的严重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尿失禁虽然不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对患者身体、心理及社会活动等方面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让患者苦不堪言[2-3].尿失禁有多种类型,如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等,其中以压力性尿失禁最常见.国内外学者经大量临床研究,认为简单易学、无副作用、经济实惠的盆底肌肉锻炼可作为初级卫生保健机构防治尿失禁的首选方法[4].本研究将大舞摆臀势动作与盆底肌肉锻炼有机结合,配合提肛逆腹式呼吸,运用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康复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盆底超声测量提肌板角度(LPA)评估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价值。方法87名产后女性接受盆底超声检查,根据存在POP与否将其分为POP组(n=49)和正常组(n=38),分别测量静息状态(LPA_(静息))、最大缩肛动作(LPA_(缩肛))及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LPA_(瓦))的LPA,计算最大缩肛动作(△LPA_(缩肛))和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LPA变化值(△LPA_(瓦));比较2组LPA参数差异,并观察其与POP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LPA参数诊断POP的效能。结果POP组LPA_(瓦)小于正常组(U=330.00,P<0.001)、△LPA_(瓦)大于正常组(t=-4.357,P<0.001),而LPA_(静息)、LPA_(缩肛)及△LPA_(缩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OP严重程度与LPA_(瓦)呈中度负相关(r=-0.570,P<0.001),与△LPA_(瓦)呈低度正相关(r=0.475,P<0.001),而与LPA_(静息)(r=-0.130,P=0.231)、LPA_(缩肛)(r=-0.036,P=0.741)和△LPA_(缩肛)(r=-0.029,P=0.793)均无明显相关。以LPA_(瓦)=2.70°为截断值,其诊断POP的敏感度可达81.63%,特异度达83.67%;以△LPA_(瓦)=21.10°为截断值,其诊断POP的敏感度为67.35%,特异度为81.57%(Z=1.832,P=0.067)。结论采用盆底超声测量LPA可诊断产后POP,以LPA_(瓦)和△LPA_(瓦)的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川芎、白芷提取物对大鼠偏头痛模型硬脑膜组织中肥大细胞及血浆组胺的影响,为都梁软胶囊治疗偏头痛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分为三组:假手术组、偏头痛模型无干预组、偏头痛模型药物(川芎、白芷提取物)治疗组.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镜下观察硬脑膜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现象.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大鼠血浆组胺含量.结果 偏头痛模型无干预组大鼠刺激侧硬脑膜高倍视野肥大细胞数、脱颗粒百分率及血浆组胺含量分别为(11.63±1.67),(29.10±9.39)%,(11.59±1.20)ng/ml,与假手术组(15.46±2.40),(14.09±4.53)%,(9.87±0.88)ng/ml相比,肥大细胞数下降,脱颗粒百分率及血浆组胺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大鼠刺激侧硬脑膜高倍视野肥大细胞数、脱颗粒百分率及血浆组胺含量分别为(15.14±2.01),(17.22±4.10)%,(10.00±0.81)ng/ml,与偏头痛模型无干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白芷提取物能有效地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减轻偏头痛大鼠硬脑膜炎症反应,从而有效地控制疼痛.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三又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D—FFE序列扫描三叉神经痛60例,患、健侧进行对比,术中进行验证。再与患者配偶60例进行对比。结果磁共振显示研究组患侧明显压迫51例,可疑接触3例,无接触6例,健侧明显压迫14例,可疑接触4例,无接触42例,术中证实患侧都存在明确压迫,其中动脉性压迫57例,静脉性压迫3例。对照组明显压迫15例,可疑接触5例,无接触40例。结论磁共振3D—FFE序列扫描对有三叉神经痛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静脉性压迫易漏诊。  相似文献   
45.
应用PET/CT探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6例确诊为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PET/CT扫描,观察异常代谢部位,并与正常对比.结果 5例患者PET/CT显示患侧三叉神经脊束核部位明显高代谢.结论 三叉神经痛的发生可能与三叉神经脊束核的异常放电相关.  相似文献   
46.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远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梁维邦  倪红斌  姚亮  徐武  韦永祥 《江苏医药》2008,34(11):1124-1125
目的 评价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远期疗效.方法 随访186例行MVD面肌痉挛患者,观察术后2年有效率、复发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随访成功154例,其中109例(70.8%)近期疗效为优,43例(27.9%)为良,2例(1.3%)为差.对术后2年以上的长期疗效随访中143例(92.9%)为优,4例(2.6%)为良,7例(4.5%)为差,其中2例无效,临床有效率为95.5%.部分复发率为2.6%,完全复发率为3.3%.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面瘫28例(18.2%),听力下降12例(7.8%),耳鸣7例(3.9%);术后2年以上随访中,面瘫及耳鸣患者全部恢复,12例听力下降患者中3例听力仍有障碍.结论 MVD是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不同类型的责任血管减压方法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研究我院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272例,对责任血管进行分类,并采取不同的减压方法,观察术后疗效。结果典型小脑前下动脉压迫141例,术后治愈率为98.58%;椎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联合压迫82例,术后治愈率为95.12%;伴有旁穿支压迫28例,术后治愈率为92.86%;位于面听神经根部之间的压迫21例,术后治愈率为90.48%;总治愈率为96.32%。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对不同责任血管采取不同的减压方式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提高非典型性脑室外中枢神经细胞瘤(EVN)诊疗水平的策略和方法.方法 对2010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非典型性EVN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左侧额部,与脑组织分界清楚,MRI检查T1WI相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相表现为略高信号,增强后强化不均匀,术前诊断为脑膜瘤.术中见肿瘤组织呈灰红色,质软、血供一般,快速病理倾向为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免疫组化肿瘤细胞示GFAP部分(+),S100(+),NeuN(+),Syn(+),Olig2(+),CgA(+),NSE(+),EMA(-),NF(+),CD99(-),P53个别细胞(+),Ki-67约10%(+);提示增殖指数高,考虑为非典型性EVN.结论 EVN影像学表现虽具有一定的特征,但免疫组化结果对确诊很重要.显微手术是治疗最佳手段,预后可能与肿瘤的间变性和增殖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穴位按摩结合贴敷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纳入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进行手法穴位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贴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血液动力学变化[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输出量(CO)及血液粘度]情况。结果对照组2例因依从性差被剔除,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SVRI和血浆粘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贴敷用于三叉神经痛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手术方式的改良对面肌痉挛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而肌痉挛患者254例,2004年7月前行传统微血管减压术者为传统组(108例),2004年7月后行改良微血管减压术者为改良组(14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面肌痉挛疗效及而肌瘫痪、听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传统组术后面肌痉挛消失或好转96例(88.89%),发生面肌瘫痪14例(12.96%),发生听神经损伤7例(6.48%).改良组术后面肌痉挛消失或好转141例(96.58%),发生面肌瘫痪8例(5.48%),1例发生听神经损伤(0.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面肌痉挛患者施行改良微血管减压手术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