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8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1.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较高的死亡率和感染率,营养支持在其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免疫微生态营养,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补充肠道正常菌群,可提高肠道局部免疫力,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菌群移位。  相似文献   
112.
VEGF-D、MMP-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转移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是一种淋巴管生成因子,在肿瘤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能水解细胞外基质,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目的:探讨VEGF-D、MMP-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08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各54例)和20例正常胃黏膜,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D、MMP-7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D、MMP-7主要为中度阳性表达,其表达定位于胃癌细胞的细胞质,阳性率分别为77.8%和65.7%,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中的0%和25.0%(P0.05)。两者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术后生存期5年相关(P0.05)。结论:VEGF-D、MMP-7高表达与胃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慢性亚临床炎症因子的关系,探讨炎症反应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检测136例T2DM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51例)和对照组(C组,85例),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及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A组与C组比较BMI、HbAlc、HOMA-IR、TG、LDL以及hsCRP,WBC均升高,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IMT与BMI、HbAlc、HOMA-IR、LDL、hsCRP、WBC呈正相关.[结论]慢性亚临床炎症参与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炎症因子水平可为预测和评估病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4.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较高的死亡率和感染率,营养支持在其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免疫微生态营养,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补充肠道正常菌群,可提高肠道局部免疫力,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菌群移位。  相似文献   
115.
病例 :患者 ,男 ,32岁 ,因 3小时前晕倒入院。患者曾有“心动过缓”史 10年 ,近 1周因工作紧张感乏力 ,于 3小时前突然心悸、头昏、恶心 ,随即昏倒在地 ,意识丧失 ,无抽搐 ,无大小便失禁 ,短时间内自醒 ,当时测心率 5 0次 分左右 ,伴出汗、头昏 ,10分钟后症状缓解 ,入院时心电图示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患者无癫痫史。查体 :瘦长体型 ,神志清 ,右颧部有 2cm× 2cm皮肤擦伤(昏倒所致 ) ,心界不大 ,心率 5 6次 分 ,律齐 ,心音正常。两肺未闻及罗音 ,肝脾不大。BP 12 0mmHg 70mmHg。入院后心电监护 :心率最慢至 4 6次 …  相似文献   
116.
虽然随着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早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死亡率已经下降,但是感染性并发症仍占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原因的80%,成为临床棘手的主要问题.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近40%并发胰腺感染如胰腺脓肿和感染性胰腺坏死[1,2].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报道局部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具有较好前景的治疗方法.现将局部动脉灌注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7.
赵东  徐桂芳  邹晓平 《胃肠病学》2012,17(5):271-275
益生菌对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可起有益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观察益生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对感染Hpflori的C57BL/6小鼠胃黏膜IL-8、IFN-γ以及IL-4、IL-10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益生菌治疗Hpylori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pylori感染性胃炎动物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标准三联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益生菌联合标准三联治疗)。治疗4周后处死小鼠,以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和细菌培养检测Hpylori感染,行HE染色评估胃黏膜组织学变化,ELISA法检测胃黏膜IL-8、IFN-1以及IL-4、IL-10含量。结果:联合治疗组的Hpylori根除率显著高于标准三联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小鼠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慢性炎症评分、IL-8、IFN-γ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和标准三联治疗组(P〈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其余三组相比,联合治疗组IL-4和IL-10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以PPI为基础的标准三联疗法可显著提高Hpylori根除率,降低致炎因子IL-8、IFN-γ水平,减轻胃黏膜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并促进抗炎因子IL4、IL-10的生成进而诱导Th2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水平,探讨它们与AP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0例AP患者血标本,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42例.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MGB1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分析它们与其他生化指标、AP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3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 结果 SAP组患者血清PCT及HMGB1水平分别为(8.18±3.24) μg/L和(11.79±3.98) μg/L,MAP组分别为(5.67±2.43) μg/L和(5.38 ±2.06)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85 ±0.86)μg/L和(1.87±1.47) μg/L(p值均<0.01) AP患者血清PCT水平与HMGB1水平呈正相关(r=0.276,P=0.014),且两者与 Ranson评分、24 h APACHE 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此外,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未出现器官功能不全者(P<0.05).结论 AP患者的血清PCT及HMGB1水平显著升高,且与 AP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PCT和HMGB1可作为评估AP严重程度潜在的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119.
急性胰腺炎肝损害214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1-01~2003-10期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290例急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比不同类型急性胰腺炎的肝功能损害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发现随着胰腺炎病情加重,肝损害明显;且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肝功能损害与CRP有一定相关性(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几率较高,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全身炎症反应有关。肝脏损害与CRP的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0.
正1 病例介绍患者男,53岁,因确诊胃癌16个月,反复进食梗阻、呕吐1年入院。胃癌确诊后拒绝行外科手术,共予SOX方案化疗2个周期及RO-1方案化疗8个周期,2016年4月胃镜示胃癌伴幽门完全梗阻,行内镜下幽门金属支架置入术,2016年7月再次出现进食梗阻、呕吐,行胃镜并于原支架处再置入1枚金属支架,2017年2月因症状再发加重而再次于幽门部位置入1枚金属支架。入院1周前患者上述症状再发,遂于2017年5月收入我科。患者近半年体质量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