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 了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及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物化学、免疫学及病理学改变.患者全部定期随访,选择年龄、性别、白蛋白、胆红素、肝组织学分期5个可能对该病预后产生影响的研究因素,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0例PBC患者中,女性与男性之比为4:1,平均年龄(52.5±9.4)岁.临床卞要表现为黄疸(61.6%)、乏力(51.6%)、纳差(43.3%)、皮肤瘙痒(25%).88.3%(53/60)的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242.3±137.1)U/L和(250.6±216.1)U/L,而血清ALT、 AST水平仪轻或中度升高,分别为(185.8±269.1)U/L和(172.5±163.6)U/L, 53.3%(32/60)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34.2 μmol/L, 59.6%(28/47)的患者血清IgM升高,68.3%的患者(41/60)线粒体抗体和(或)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阳性.有42例患者行肝脏病理学检查,早期(Ⅰ、Ⅱ期)占33.3%,晚期(Ⅲ、Ⅳ期)占66.6%.随访:5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肝功能衰竭(3例)或上消化道出血(2例),45例生存,10例失访,平均生存期为3.92年.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年龄、胆红素、肝组织学分期.结论 提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早期诊断,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可改进预后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5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观察分析50例PBC患者的临床特征、各项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PBC患者中女性与男性之比为4∶1,平均年龄(53.1±10.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62%)、乏力(53%)、纳差(40%)、皮肤瘙痒(20%)。大多数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239.4±140.1)U/L和(252.6±226.1)U/L,而血清ALT、AST水平仅轻中度升高,分别为(239.4±140.1)U/L和(252.6±226.1)U/L,52%(26/50)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4.2μmol/L,48.7%(20/41)患者血清IgM升高,68%患者(34/50)线粒体抗体和(或)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阳性。共有30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早期(Ⅰ、Ⅱ期)占16.7%,晚期(Ⅲ、Ⅳ期)占83.3%。结论PBC主要累及中年女性,最常见的症状为黄疸,部分早期患者可无症状,血清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升高及抗线粒体抗体和(或)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阳性有助于诊断本病,肝活检病理学检查可用于进一步确诊该病及组织学分期。 相似文献
34.
35.
36.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1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一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有肝功能酶谱的不同程度升高,血清IgG和IgM升高,4例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2,AMA-2)阳性,其中3例抗核抗体(antinuelear antibodY,ANA)阳性,1例核心蛋白gp210抗体(gp210)阳性。10例肝穿刺活检示均有小胆管损害,肝细胞炎症活动度从中度到重度,纤维化程度从S2到S4。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患者中女性多见。在临床及病理组织学上兼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双重特点,临床工作中需结合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学及病理情况及时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累及回肠、结肠、直肠的特发性炎症性疾病,本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除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外,研究发现IBD合并肝脏疾病较为常见,是IBD常见的肠外表现之一,其严重影响IBD的预后与转归。本文就IBD相关性肝病的分类和总结作一概述,以期为IBD及其肝脏病变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非病毒性肝病是指数十种嗜肝病毒感染以外的肝脏疾病的总称,病因涉及免疫、酒精、药物、寄生虫感染、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本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实验室检查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明确诊断困难,是构成“不明原因肝损伤”的主要病种。近年随着肝脏穿刺(简称肝穿)活检术的广泛开展及病理学技术不断发展,对本组疾病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入。本研究拟回顾分析昆明两家综合性医院169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肝活检资料,探讨非病毒性肝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更好地指导该类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39.